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
雅安人事考试网登录【公布日期】2004.12.18
【字 号】浙委办[2004]75号
教师教育研究【施行日期】2004.12.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浙委办[2004]75号 2004年12月18日)
  一、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和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突出培养造就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这个重点,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5万人;在重点学科和优势产业领域中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
养、引进、使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优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对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形成一支数量可观、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完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加快培养造就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深入推进“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进一步完善选拔和管理办法,落实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的措施,优化队伍结构。对入选“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的人员实行滚动培养管理,到2010年继续选拔培养600名一、二层次人员。继续实施“钱江学者”计划,进一步构建以“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为龙头的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体系。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载体建设。到2010年,集中力量建成、建好100个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0个以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0个以上省级重点高新企业研发中心、100个以上省市重点科研机构,重点做好20个省属高校科技创新基地、10个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和200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力争在优势产业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办好高新技术园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
比较优势明显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发展。根据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每年遴选出20个以上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以课题为纽带组织联合攻关,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积极推进全省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优秀人才培养工作。各地、各行业和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和发展需要,大力开展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加快建成一大批有能力对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的高层次专业技术创新团队。
  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体系。实行浙江省特级专家制度,评选一批政治素质好、学术水平高、技术精湛、学风严谨、贡献突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为省特级专家。组织省特级专家参加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专家库等重要咨询组织,参加有关重要工作决策咨询、有关科技人才评选和科技项目评审等工作。继续做好国家、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评选工作,做好科技副县长、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和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等工作。
  重视提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
人才到国内外著名机构进修深造和开展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选送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出国进行中长期培训。建立浙江省高级人才外语强化培训基地、浙江省WTO事务高级人才培训中心以及培训基地,充分发挥省内培训基地和国家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根据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和知识更新要求,积极组织举办不同形式的高级研修班和学术讲座。各地、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积极支持和有计划地组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积极运用政府奖励、重点资助等手段,引导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广泛开展科技攻关、承担重大课题等活动。着力加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工作,提升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和弘扬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积极引导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带头创业、创新、创优,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
  三、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大力引进我省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
的要求,采用各种方式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领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急需的科技攻关人才;熟悉世界贸易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国际化专业人才;设计和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带头人;各类现代咨询服务人才;立足国情,学贯中西,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或在重要学科的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人才,以及其他领域的学术技术骨干,重点引进在上述领域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浙江省万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力争三年内为我省引进一万名以上各类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并促进形成聚集高层次人才的长效机制,更多更好地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浙江创新创业。
  不断创新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高层次人才开发目录和需求信息。在全省具有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开发统计系统,及时掌握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加强省、市人才网站建设,提高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对称程度,充分发挥网上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作用。继续做好赴北京、上海等高层次人才密集省市的引才招聘工作,进一步发挥引才工作的品牌效应。大力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和外国专家智力,根据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和条件,不断拓展招才引智的领域和渠道,提高引进海外人才智力的工作效益。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
  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中介服务体系。各级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要大力发展高层次人才中介服务,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积极与国内外行业协会、人才中介组织等机构建立联系,通过市场化和国际化运作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我省和外省其他人才中介组织、海外人才中介公司为我省推荐高层次人才,并使之成为企事业单位引进拔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手段,积极采取运用载体整体引进、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
  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我省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用人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
  积极推进人才资源开发的区域性合作。努力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促进沪苏浙三省市的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开发和用好长三角地区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同时,各地要建立本地籍海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库,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沟通,鼓励他们回国回乡创业、创新和发展或提供各种形式的智力服务。
英语六级考试多少分过关
  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政策。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及其他急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不受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制。有条件的单位可实行首席专家、特聘专家制度。逐步提高在浙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津贴标准。对在我省担任实职或一年中在我省实际工作时间满六个月的共享型院士,发放与本省院士同等津贴。对来我省工作的国内外知名专家,鼓励用人单位给予一定数额的科研启动费和安家补助费,同级财政给予一定支持。通过柔性引进来我省工作、创业或服务的国内外人才,符合条件的发给《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并享有我省当地居民相关待遇。要切实为来我省工作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解决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学、住房等实际困难。各地要落实一定数量的人才周转公寓和安居房,优惠出租、出售给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四、优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发展环境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2023时间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突出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评价标准,按照人才分类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关键技术岗位竞聘制,让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担当重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向关键专业技术岗位和重要
专业技术骨干倾斜的分配制度,认真落实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课题工资、协议工资、年薪制和奖励股权期权等各种适应不同门类、不同岗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新的分配形式。
  积极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鼓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和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积极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吸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参加我省“五大百亿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骨干在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加快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培养和选拔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重要决策咨询机构,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促进领导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和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