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朝前期的中外关系
1、宗藩模式华夏中心观----等级制的国际关系体系
藩属国:
朝鲜、琉球安南(越南)暹罗(泰国)、缅甸东南亚、中亚的其他一些周边国家
2、宗主国与藩属国的权利和义务:
*中国
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维持正当秩序
向藩属国王派遣使节主持册封仪式,颁发皇帝的册封诏书,承认国王的合法地位。
在藩属国遭受外来入侵时,给予援助;在他们遭遇灾难时,派送宣慰使节和安抚诏令。
*藩属国:
按时进贡、请求册封,奉行中国之正朔,尊奉中国为上国。
2、清代负责处理内外藩属事务的部门
*礼部:东南邻国及海道来华的南洋、西洋各国的事务。
*理藩院:前身是1636年设立的蒙古衙门,负责处理满蒙关系。1638年改为理藩院,成为与六部并列的机构。
3、宾礼:维系宗主与藩属关系的礼仪
朝聘:宗藩模式中处理番邦事务的最基本方式
使团住所:会同四译馆(译馆,不同于现代的使馆)
呈递国书:
呈递国书程序:礼部
4中英外交往来
马戛尔尼1792年乾隆嘉庆时期大不列颠国王特命全权派驻中
斯当东:使团秘书暨顶替大使之全权公使。
1816阿美士德使团访华
第二章 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建立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首先破坏了关税自主权。(小题)
2、领事裁判权:(大题)
      一、在华外人之间的民刑诉讼案件,均由各自的领事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二、中外之间的民事纠纷,外人呈控于领事,领事得先行调查,予以调解,使不成讼,若调解不成,便由领事和地方官共同审理。
      三、中外之间的刑事案件,以被告为何国之人,即归何国官署审理、判决。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了近代的“领事裁判权制度”,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北京政府修约外交,中奥、中芬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
3租界:(大题)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与被割让的领土不同,租界在名义上其领土仍属出租国。
租界的存在严重侵犯了一个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司法主权,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区。
租界的管理机构是工部局,颁布管理租借的章程,征课捐税,建造马路等市政工程,设置巡捕房。
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1854年,小刀会起义,使治权转移。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
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镇江英租界
@收回汉口英租界
@收回九江英租界
@英国主动交还镇江英租界
2021河北省公务员报名及考试时间
4、公使驻京(小题)
1858第二次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第三章  洋务体制
1、抚局是临时中央外交机构,施行军机处的外交职能
2、总理衙门:(大题)
总理衙门1861年开始办公,其外交职能是交际和交涉,交际是指拜会、贺年,交涉是指谈判;对内职能是筹拟、审核对外政策协调地方对外交涉提名涉外人选。总理衙门依军机处之创,官员分为大臣和章京两级,均为兼职。在大臣和章京之间,总办是联系媒介。
总理衙门是临时机构、临时差使,外崇内卑,总理衙门采取非制度的人事沟通方法协调同其他部门的关系,其实际地位由它与皇权的关系而定。
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政治体制发展中的一大创举,但是也有诸多弊端:
第一,由于章京均从其他部门司员中抽调,总理衙门成为各旧机关办理各自事务的联合办公处。组织架构的改革--分班办事制,使总署的结构略微紧密了些,但仍未改变它的联络机关性质。
第二,大臣太多,形成彼此推诿、议而不决、拖沓敷衍,或少数大臣把持一切的局面。
3、三次遣使:(小题)
@非正式外交使团:斌椿游历欧洲。1866年斌椿率领数名同文馆的学生随赫德出洋游历。
@正式遣使:蒲安臣使团。选择蒲安臣的原因:礼仪问题,蒲安臣倡导“合作政策”。
@郭嵩焘出使英国。郭嵩焘是中国驻外第一任大使。
4、京师同文馆(大题)?????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最初仅修习外语和国文两门功课,后陆续开设了化学、国际公约、数学、格致、医学与生理学等课程。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教育的主要标本,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途径是依靠洋人办学,就本质上说,同文馆依然是属于封建学校。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它带动了一批新式学校的设立。
5、赴美留学(小题)
发端人物:1871年,容闳、曾国藩、李鸿章
第四章  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
1、中日订约(小题)
通商章程1871 7 24日)
1)不侵犯对方领土;
2)在和第三国发生冲突时互相给予帮助;
3彼此享有领事裁判权
4)只准在通商口岸,根据海关税则进行通商;
智能填报高考志愿5)不任命日本商人在中国当领事。
2、琉球问题:(小题)
1879,日本废琉球国王,吞并琉球国,改为冲绳县     
3、中法战争:(小题)
188569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失去了越南藩属国。
第五章  中日甲午战争
1、《江华条约》:(小题)
日朝1876224日签订 江华条约》,承认朝鲜为独立之邦。
2、“甲申”与《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江西中考网上报名系统登录(小题)
@1885418日《2020公务员录取比例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1)中、日两国应于四个月之内各将军队尽数撤出;
(2)双方应劝朝鲜聘请别国人为教练,中、日两国人员均不得训练朝鲜军队;
(3)日后任何一国如欲派兵前往朝鲜平乱,应事先行文知照对方,一俟事定,应即撤兵,不得留防。
       
3、《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国独立自主,不再向中国朝贡;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加紧扩张。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民族工业受到压制。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从中国获得巨额资金,用于日本的现代化建设,日本崛起
@中国的新政治运动。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
第六章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1、《辛丑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外国使馆区,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民居住。 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2、义和团事件的影响:(了解)
@1联军占领北京和俄国在东北的扩张使中国面临瓜分的威胁,并加剧了国际间的猜忌和竞争。
@2《辛丑条约》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
@3大规模的资金外流,虽不至于使中国经济瘫痪,但抑制它的增长。
@4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干涉中国。
@5义和团引发新的革新运动。
第七章  清末外交制度改革
1、觐见礼节的重大调整
外交团方案协商后的觐见礼仪:接见地点改为乾清宫,迎接轿辇为亲王所乘之绿轿,乾清宫门阶前下轿。
地点转换:紫光阁——太和殿——乾清宫
     
2、国民外交(大题)
国民以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舆论、运动等压力手段,表现自己的意志和实力,影响政府的外交决策,左右对外关系的趋向。
它是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一个方面,体现了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与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宫廷外交或官僚外交截然对立。
319c20c国民外交的区别:(大题)
@组织纽带:
19世纪国民外交,士绅、农民、手工业者、流民依靠社学、团练、会党、教门,以传统的忠义伦理和迷信维系
20世纪初国民外交,爱国意识逐渐取代忠君意识接受人民主权学说
@排外内容:
19世纪国民外交,笼统排外
20世纪初国民外交,排外有所选择
@排外方式:
19世纪国民外交以“揭贴”造舆论,向洋人吐唾沫、扔石头、扒铁轨、锯电杆、毁洋货、焚教堂乃至暴力攻击洋人;
20世纪初国民外交树立了文明排外的价值取向以精神排外
@目标:
19世纪国民外交的目标是驱逐“洋鬼子”,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20世纪国民外交形成以国民为本体的外交意识,批评宫廷外交、官吏外交。
@国民外交运动:
19世纪的国民外交运动:广州反入城斗争、19世纪60-90年代的反洋教斗争、义和团运动知识界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与政治参与
20世纪的国民外交运动:知识界1903年拒俄运动工商界1905年反美爱国运动各省收回路矿利权运动
4、外务部(中央:总理衙门-->外务部)
1901年设立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赋予专职中央外交机关以法定地位,管理体制由五人领导体制改为一长制,承政官可内部晋升。
5、交涉使司(地方:洋务局-->交涉使司)
19108月,外务部奏请把交涉司、交涉使定为通制,裁撤各省的洋务局。交涉使虽仍为督抚的属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外务部的分府。从外务部经交涉使到海关道的外交行政网络基本打通。
6.储才馆(与京师同文馆做比较,异同)
19069月设立储才馆,这是中国第一个外交官培训学校,训练课程有讲习课、调查课、翻译课、评议课、撰拟课、编辑课。
第八章  南京临时政府与北京政府初期外交
1、伍廷芳,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
2、陆征祥(外交人才培养问题中可举例)
陆征祥毕业于京师同文馆。1892年起,历任驻俄、德、奥、荷国公使翻译,驻俄公使参赞,驻荷、俄公使等职。1912330日,受命为北京政府首任外交总长。
陆征祥的改革措施: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论坛qzone
按照西方国家模式拟定新的外交部组织法。
改驻外使领馆为专业机构,使领馆人员一律由职业外交官充任。
全面调整外交部与驻外使领馆的关系。
在地方涉外机构方面,改晚清交涉司为特派交涉员(各省)和交涉员(各重要商埠),作为外交部的直属机关,与地方政府合作而不相统属。
3、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
@俄蒙协约
俄国扶助蒙古自治及编练蒙古国民军,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境及华人移植蒙境。
@ 中俄声明文件》。
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古之宗主权,外蒙古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
中国承认外蒙古之自治权,承认外蒙片人有自行办理外蒙内政及整理本境一切商工事宜之特权;中俄均不驻兵,不派驻文武官员,不殖民;
第九章 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日本进军山东,英国监督
2、二十一条
1)内容
因山东问题解决未果,1914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其中第五条是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最终没有被列入。
2)措施
北京政府的应对措施有:弄清日本的真实意图,委派日本顾问有贺长雄归国活动,利用中外报界透露日本要求内容,利用美、英、俄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