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事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十二讲-辛弃疾-下
今天,我们接着讲辛弃疾。先让我们看一看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对辛弃疾的评论。他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直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说辛词是多方面的,有的写得豪放、激昂,有的写得委婉、含蓄;他的词有一些近于“婉约”的作风,简直是不在晏几道和秦观之下。“其秾纤绵密者”写得是那样纤细,而且感情是那样秾挚,写得那样缠绵而且细致。小晏,名叫晏几道,其父晏殊也是著名词人,人们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小晏的词,在中国词的历史上认为是最缠绵、最香艳的,他的作品常常写一些对他过去听歌看舞生活的留恋。秦郎就是秦观,号少游,秦少游的词也是写得十分多情、委婉缠绵的。刘克庄说辛词也有这一类的词。可是,不管辛词写得是大声、小声,豪放激昂,纤秾绵密,但是我上次讲了,辛弃疾的本质是一个。我们要从他的万变之中到一个根本,辛弃疾的根本如我们在讲前一首词时所说是两种激荡盘旋的力量。研究生院校查询>深圳市考试院网站
下面我们再谈一首他的纤秾绵密的作品《摸鱼儿》,看一看在他纤秾绵密的作品之中,同样是表现了他自己的一种根本的本质。《摸鱼儿》是词的牌调。唐五代词作,一般只写一个牌调,“菩萨蛮”就是一个“菩萨蛮”,“浣溪沙”就是一个“浣溪沙”,它后边没有一个题目。从苏东
坡开始词后面的题目就慢慢多起来了。词后面有了题目,正是词诗化的一个现象。词本来是歌词,供歌女演唱的,所以本来没有题目,作者不是要表现自己情志的,可是从苏东坡开始表现了他的逸怀浩气,就开始有题了,这正是词诗化的现象。辛弃疾这首《摸鱼儿》有题目,题目是:“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宫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我多次讲过,辛弃疾是把生命和生活都投注到词的写作之中的一个作者,所以讲辛词就一定要结合辛弃疾的生平来讲。正如杜甫的诗篇,我们称之为“诗史”,他的诗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反映了个人生活的经历。我们讲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不管他的历史。就是写一个美丽的女子。可是讲辛弃疾词,我们要讲题目,讲写作的时代背景。“淳熙己亥”是南宋孝宗淳熙六年。宋孝宗一度有收复北方的志意,可是后来失败了,“主和”的势力又强大起来了。而辛弃疾在那时做过江西的提点刑狱,做过湖北、湖南、江西的安抚使,曾做了几件大事,平定了江西的“寇乱”,平乱之后他曾给皇帝上疏《论盗贼扎子》,在这里反映了他对人民的重视。他说“民为国本,贪浊之吏迫使为盗”,希望皇帝深思“致盗之由”,寻求“弭盗之方”,不要只依仗我们平定盗贼的兵力。在此篇奏疏之中,他还说“臣孤危一身久矣”,我一个人只身离开北方亲友,参加义军到了南方,而且
一直处于被迫害之中。他所受的迫害一方面来自南方秦桧等主和势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辛弃疾是北人南来,而南方人对于从北方来的人有一种嫌隙、阻隔,不能真正地坦诚相待。所以说“臣孤危一身久矣”。他又说,我之所以能保全下来,实在是“荷陛下保全”,所以我要“事有可为”,“杀身不顾”,但“恐言未出口而祸不旋踵”,只怕我的忠告、我的政治理想,话尚未说出,灾祸就在那一转身的时间内来到了。
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辛弃疾果然就遭到了弹劾,说他“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结果被罢免了官,放废家居达十年之久。这就是他在放废以前内心的悲慨。辛弃疾是喜欢有军政实权的人,只要有了权,他就一定要有所作为的。写这首词时,正是在他放废之前,南宋当局将他的官职转为没有实权的管理漕运的官。他说“自湖北漕移湖南”,“漕”即漕运,“水运转谷”。他本来期待国家给他军政实权,以便实现他收复失地的志意,可是朝廷却把他安排为湖北转运副使,而现在又一次从湖北转运副使变为湖南的转运副使,只是管理一些漕运事务,他的内心十分失望。
此时他的一位朋友,同官王正之在小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行,辛弃疾写了这首词。那他是怎么写的呢?一个人写诗词,作品成功与否,有两个原因,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所说,诗歌的写作要“能感之”,而且“能写之”。第一,在作品中一定要有感发的生命,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是无话话,空口说话,是需要内心有一份诚挚的感情,这就是“能感之”。我也说过,使你感动的引起你内心的情动于中的因素,一个是自然界景物的变化,花开花落,草长莺飞。陆机《文斌》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强劲肃杀的秋天,叶于黄落了,人们见了很悲哀;芬芳美丽的春天,当柔嫩草木的枝条生长的时候,人们是欣喜的,自然界给予我们感动,使我们感发了。除自然界以外,还有人事界给我们的感动。杜甫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温泉享乐时,而道路上却是饿殍遍野,这就引起了杜甫的感动。安史之乱,当官军失败时,杜甫又写了“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悲陈陶》)。孟冬十月的季节,我们国家十个郡县许多最好的年轻人在一次大战中死去了,他们的鲜血流在陈陶的泽中,像水一样地流去,这是人事界给诗人的感动,所以我们说第一你要能感之。辛弃疾过南剑双溪楼,看到那大自然的景物,“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他对景物有所感发,而自然界的景物又结合了他自己对国事的感慨,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则是人事界的感慨。一个诗人,要想能感之,首先就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有一种关心同情的心。辛弃疾还说过,“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这都充
分说明辛弃疾对宇宙万物都有一份关心的感情,所以他感发的生命才强大,他感发的力量才强大。可是,只是“能感之”是不够的。辛弃疾是心心念念地想收复自己的故国,每天老喊收复故土,收复失地,作为诗歌创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艺术性,所以除了“能感之”以外,还要“能写之”。上次我们讲过辛弃疾的《水龙吟》,他那种激昂慷慨、摧折压抑的复杂感情都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他是借自然界景物的形象,也借历史上典故的事象来表现的,这就是辛弃疾的艺术手法。在《摸鱼儿》中,他也是用这种艺术手法表现的。不过前面《水龙吟》那一首,他是从高远开阔的、强大的力量来写的。“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我需要一把直插天空的万里长剑,去扫除那西北的浮云。辛弃疾是用这种矫健、豪壮的形象来表现的。
辛弃疾不仅有大声鞺鞳的一面,而且也有小声铿鍧的一面,即有纤秾委婉那一面。请看这首《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开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写得真是荡气回肠,干回百转,纤秾绵密,好极了。你看他第一句,就是千回百转地写出来的,每一年春来春去,匆匆就走了,花开之后,有风雨,一次风雨,花就零落一些。已经是开了一半的残花,还能经得起几次风吹雨打?“更能消、几番风雨”,真是多情。去年春天走了,好不容易盼来了今年的春天,可是“匆匆春又归去”,今年的春天也断送了。就是以一个诗人多情善感的爱花惜春的感情来看,就已经很好了。然而辛弃疾不只是这样的。我们已多次说过,辛弃疾所有的词,不论是写得欣喜的、悲哀的,还是写得豪放雄壮的、纤秾绵密的,他的本质都是不变的,都是写他对自己故国、故乡不能忘怀的那一份关心的感情,是他自己的一份忠义奋发的志意。“更能消、几番风雨”,对于花来说是风吹雨打的摧伤,而辛词中的“风雨”不止是对花的“风雨”。
我们要结合所选的三首词来看,前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他就曾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大家不要忘记,辛弃疾的词是万变之中有一本,即尽管风格不同,内容不同,都是从一个内心发出来的。现在西方现象学的文学批评,有一位美国现象学的批评学者叫米勒,他曾说:“作品就好像从作者内心之中放射出来的一千条道路,虽然终点不一样,但都是从一个中心走出来的。”我讲辛弃疾选了三首词,就是想讲其中一首时,与其他
国家公务员准考证号查询
二首结合起来看。这里讲的是“更能消、几番凤雨”,而前面所讲第一首《水龙吟》说的是“可惜流年,忧愁风雨”,“风雨”,指的是在他流年的生活之中,所遭受到的谗毁、摈弃的压抑,是他的忧患和苦难,是“忧愁风雨”。我辛弃疾二十几岁参加义勇军,“壮岁旌旗拥万夫”,投奔南方,可是现在他写《摸鱼儿》一词时,已经差不多有二十年过去了,他的壮志未酬,却多次遭到谗毁、打击、迫害。人生是无法不衰老的,任凭你是英雄豪杰,也是要衰老的。我辛弃疾到南方二十年过去了,已经四十岁左右了,还能经历几番风雨?他表面写的是爱花惜春,但本质卜都是写他内心的志意。“匆匆春又归去”,我本来盼望这次任命能给我一些好的消息,使我能达成我的志意,可是没想到,我的希望又落空了,从湖北的漕运转到湖南的漕运,真是“匆匆春又归去”。这写得真的是好,回肠荡气,委婉曲折。
社会保障局个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