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2020年12月
No.6 Dec.2020
DOI : 10.19867/jki.writing.2020.06.005浙江高考作文“满分争议”的学理分析
金健人
贵州大学招生摘要: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引来了社会各界的网络讨论,形成为标志性事件。学界应该对此做出学理分析:梳理代表性观点,分析其背后诉求,探讨与高考作文、语文教学 的联系。从一般写作到作文教学再到高考作文,解析其相互关系,明确其区别,揭示出《生
活在树上》引发争议的真正原因,说明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的依据和特殊性。对该事件可能 引发的后续问题做出预判,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生活在树上;网络风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1002-7343(2020)06-0035-07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所引发的“网络风暴”,以浙江考试院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先后 发布的处
理意见而告一段落。至此,有关网文已达200多篇,总字数逼近百万大关。通过百度搜索 “生活在树上”,到“相关结果约95,000,000个”。无论如何,这都可视作中国高考史上的一个标志 性事件。关于这一事件,学界无疑应该从专业角度做出回答。本文无涉高考作文之外的争议,而是试 图对写作类别、高考作文、评价标准,以及由此而生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做出学理分析。
一、正反评价的截然对立
以往围绕高考作文,当然也发生过各种争议,但都不如这次《生活在树上》波及得深且广。并且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每一打分点上,都形成了支持与批评的正反意见的激烈交锋。网名“西瓜公考 解题”说得最为直接院“《生活在树上》全文就四个字:不说人话。写此类文章,完全不需要在乎汉语的 语法或固定搭配等‘约束’,自己开心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甚至文章结构越烂,语法错误越多,就 越接近《生活在树上》的精髓。要知道,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有将近10处错误,以后每段都差不多,最后得分是满分而不是负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淤
文章写作,无非语词、文句、结构、观点、方法。现就这些要点,把代表性的正反两类网络意见梳 理如下:
(一)语词方面
语词方面的反面意见,就是所谓的“不说人话”。密集的生僻字词制造的阅读隔阂,直接招致最激 烈的批评。因这类意见太多又太重复,无须直引。概而言之:1.生僻字词太多;2.完全没有必要;3.用
作者简介:金健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浙江省写作学会会长。:躁蚤灶躁蚤葬灶则藻灶@126.糟燥皂。
①西瓜公考解题:《〈生活在树上〉写起来并不难------再评高考神文》,网址:baijiahao.baidu/s?id = 1677356526380579266&wfr=spider&for=pc,发表闩期:2020 年 9 月9 闩。
• 36 •2020 年第 6 期
错或好像用错。金友元的《刍议生僻字》,则持正面肯定态度。他选取了文中九个生僻字词,嚆矢、滥 觞、振翮、肯綮、祓除、孜孜矻矻、嫜直、玉墀、张本,一一加注读音并解释词义。他认为“生僻字这个东
西弹性很大,其生僻与否取决于受众的文化水平和语言习惯。”他还举出不少例子,说明“生僻”会因 人、因地、因时而不同。他还认为,遇到生僻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学习,而不是抵触。当然,更多的正
面支持意见是认为,如此短的篇幅使用如此多的生僻字词,尽管没有必要,但从中可以显示作者的
不凡功力。
“不说人话”的另一层含义,所指为语词方面出现了太多的专业术语,且多为西方哲学名家、流 派、概念等等。所谓专业术语,当然会令大众陌生,于是攻击骤至。争议集中于两点:1.是否需要如此
引经据典、术语堆砌? 2.是否用对了地方、理解正确?其中自媒体“李好帅的黄金屋”勾勒得比较到 位:初看疑惑,好像不对;再看在理,好像没错;经不住再看看,深人下去问题多多曰但归结到高考作 文,又不得不认可它的成功淤。苑举正是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在自媒体点评该文:1.对作文
所提问题,没有自己观点的直接回答;2.能够在如此短小文章中引用如此多哲学家,如果都对,则为
上上之功。但就他所熟悉的五位哲学家来说,作者犯了“去脉络化”的毛病,也就是没有放回原有社
会脉络中去加以理解,所以没有内化,也就没有原创气经苑教授的哲学专业法眼,好像也只是在更
高层次的要求上指出其不足,并没有众多批评者所认为的那般不堪。
(二)文句方面
文句方面的争议集中于三点:1.有无语病;2.能否容忍翻译腔;3.是否个性化表达。这其实也分
明是三个层次:有无语病,质疑其语文基础曰能否容忍翻译腔,事关民族性曰是否个性化表达,实质是
独创性考量。
“西瓜公考解题”在《〈生活在树上〉写起来并不难一再评高考神文》一文中认为,“这篇文章的
第一段就有将近10处错误,以后每段都差不多。”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指出有哪10处错误,更没给出
分析。
《〈生活在树上〉错在哪里:上海作文状元点评浙江争议范文》开篇就说:“以满分范文的标准,《生活在树上》文法错误不胜枚举。”但我认为上海作文状元的这一说法本身就错,因为文法错误不
因“满分范文”或“普通文章”而有不同标准。他接着说:“为了避免锱铢必较之嫌,只须分析第一段最
武汉人事人才培训网后一句: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在把
前半句斥之为“拙劣”,后半句斥之为“更是拙劣”之后,上海作文状元亲自动手把此句修改为:“面对
无垠的未来,相较于过早地振翮,我更青睐《树上的男爵》的生活。”盂这样一改就改好了吗?我认为把安庆事业单位招聘网
原文内含的“不确定性”给改没了,也就没有必要到“树上去生活”了。我很纳闷自诩为“对文字敏感 的”上海高考状元,竟然没有感觉出“看似无垠”与“无垠”的区别:“无垠”即无垠,“看似无垠”则未必
无垠。
自媒体“奇形怪状加油站”,做了一期《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浙江省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视 频,挑出12个句子进行专门的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有的甚至进行非常严格的层次分析,包括最受众
人质疑的句子。最后认为8个句子没有任何问题,剩下4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中的“薄脊”查无此
①李好帅的黄金屋:《不说人话?分析高考满分作文登顶之路》,网址:www.MiMi/video/BV1g54y1D7u5/? spin_id」roin=333.788.videocaiTd.9,发表闩期:2020 年8 月4 闩。
② 苑举正:《哲学教授论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一我们该如何内化哲学?》,网址:in/video/BV1za4y1J7QC/ spin_id」ioin=333.788.videocaid.3,发表闩期:2020 年 8 月12 闩。
③《〈生活在树上〉错在哪里:上海作文状元点评浙江争议范文》,网址:w,w uohu/a/412687356_99991909? 」’=index_pagefocus_6&_tmns_=000012_w]n_sy,发表闩期:2020 年 8 月12 闩。
浙江高考作文“满分争议”的学理分析/金健人• 37 •
词,另一个包含“玉墀”的句子,感觉好像有错,剩下2个句子,主要是作为汉语,感觉“不地道”,翻译 腔。为了分析这12个句子,视频作者查询了现代汉语词典的不同版本,BCC语料库和语料在线,还
查阅了国学大师等网站,应该说所下功夫是最深的淤遥
关于“翻译腔”,我们还是请王力大师来说说。他认为“五四”以来,西风东渐和言文合一,已使汉
语语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五四’到现在,短短的二十余年之间,文法的变迁,比之从汉到清,有
过之而无不及。”于当年王力专门指出的欧化语法类型,现在大部分都已本土化并口语化了。所谓“翻
译腔”,说到底是个语感问题。据王力上述论述又一个甲子过去了,应该有更多的新欧化句型被本土
化和口语化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译著的涌现,势必改变着人们的语感。尽管在口语和一般
写作中,人们往往习惯于随便,而句法方面的欧化,“就是由随便变为必需”盂。
而所谓“个性化表达”,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语
文教师刘立锋认为这篇文章之所以存在争议点,主要就在“创新”上。《生活在树上》主要有三点创新
怎么查社保缴费记录明细才让人“不知所云”,其一,人物佐证用“冷门”,考生提到了卡尔维诺、韦伯、切斯瓦夫•米沃什、维特
根斯坦等多位有名的作家和哲学家,这些人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很高的建树
和成就,但是他们对一般人而言则是陌生的,甚至从未听说过曰其二,遣词造句用“生词”,考生在作
文中用到了非常多的专业术语和生僻词,这些专业术语出自国外,在引进、翻译的过程中,导致了晦
涩难懂的情况,例如“赋魅”与“祓魅”,同时,一些不常用的古文词汇的大量使用又人为地制造了更
多阅读障碍,例如“振翮”与“滥觞”;其三,名句引证用“难句”,考生引用了几处含义很深刻、但是表
达很拗口的名言,例如引用麦金太尔的“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
的故事之中”,是要说明个人的期望与家庭、社会的期望应该是一致的,本来含义正确,却因翻译语
言表达的原因,难免会让人一时半会儿回味不过来®。
(三)结构方面
内蒙古电力招聘
认为该生作文结构混乱、逻辑不通的,大有人在。其中,又以《北大教授锐评:打了满分的浙江高
考作文,暴露出中国教育的根源问题之一》为甚,该文直指“这篇作文只是逻辑混乱和造作,并不属
于晦涩的范畴”,直斥给这篇作文打满分的浙江评卷组为“犯罪”和“集体愚蠢”!虞当然,这篇批评文
章时不时插人片段英语,与这篇高考文章时不时插人生僻字词所患实为同病曰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曾巩标准来要求高考作文实属对错了靶子,所言纯属外行曰动不动亮出“犯罪”“集体愚蠢”等惊人之 语,其文风不敢恭维。
陈可抒的《如何评价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曳指出:“作者的问题在于
想说的太多了,以致于行文甚密,而且恐怕又有时间的限制,在小处逻辑略有跳脱。不过,整体上既
精彩又有深度:开篇以‘实践哲学’为破题,结尾以‘无法言说’为总结,是特别精彩的两处曰中间对于
社会性的三重论述层层推进,也很得当。”他还列出文章结构简要版:
第一段:立论。树上的生活,可以解决社会性和人性的冲突。
第二段:分析。人热爱自由,但人性不是唯一的准则。
第三段:主干1。人不能脱离于社会性而存在。
①奇形怪状加油站:《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浙江省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网址:wwwMiMi/video/av884126514,
发表闩期:2020年8月10日。
②③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第258、310页。
④ 张瑾等:《这篇被争议的作文该得满分吗?我们和13位教授名师聊了聊》,《成都商报》2020年8月4日,网址:https: //www.sohu/a/411460759_402100。
⑤《北大教授锐评:打了满分的浙江高考作文,暴露出中国教育的根源问题之一》,网址:new.qq/omn/ 20200809/20200809A03PT000.html,发表闩期:2020 年 8 月9 闩。
• 38窑$代2020年第6期
第四段:主干2。不妨与社会性共舞,亦是人性必经之路。
公务员准考证可以下载了再打印么第五段:主干3。如何与社会性相处:脚踏实地。
第六段:总结。社会性与人性纠缠不清,讨论不清,既然如此,说不如做。
第七段:结尾。所谓做,所谓实践,就是树上的生活。淤
(四) 观点方面
这一得分点上的对立双方,一方认为《生活在树上》的观点极其平庸,一方认为《生活在树上》的观点很是深刻。为证明其平庸,批评者往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主题思想,然后宣称去掉了诸多引用,改换成平常语言,实在谈不上“深刻”。这有点像拿着骨架子比较美丑。我当然也并不认为该文的思 想有多深刻,我还认为,凡欲从高考作文里寻“深刻”的,都是错了地方。因为:1.高考作文命题 的立意指向是有严格限制的,可供考生发挥的空间非常狭小;2.高中生们都还未踏人社会,而“深 刻”的含义则为揭示社会本质的深度,所求未免不切实际曰3.高考作文的写作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小 时,且无任何参考,所论之题,平时难以接触,如此即兴而为,谈何“深刻”。当然,满分作文还是需要 满足一下评卷老师、包括社会大众这方面的阅读期待的,尽管结果肯定会见仁见智。
(五) 写法方面
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把观点呈现出来,这就是写法。关于评论该文写法的网上文章也很多,但 所论都很枝节,似乎未能抓住要点,多在词语、文句等局部问题上做文章,有涉及整体的,也仅止于 结构这样的静止样态,而少有能深人下去,真正抓住该文写法关键的。于是,谈“写法”便为谈“导向”所代替:宣称如果都学此文,生僻、晦涩、翻译腔、一知半解,我们的教育怎么办?为未来培养什么人?一棍撂倒,全然不顾《教学月刊》言明有待公开的满分作文还有9篇,不可能另外9篇也都与 此篇一个写法。
二、造成争议的真正原因
从正反观点如此对立的状况来看,至少说明一点,该文在正面肯定的人的心目中,还是非常出 彩的。高考作文,写得好不好是一个方面,批得准不准又是一个方面。更何况这个“准”又有因人而异 的标准。该文能否满分,完全就是个概率问题,取决于落在谁的手里。如果落在持否定意见者手里,当然不可能满分,甚至有可能会是低分。事实也正如此,第一位阅卷者给出的是39分,如果第二位 给出的也在40分上下,那么,该文也就盖棺论定。但因为第二位和第三位阅卷者都给出了 55分,该 文才可能真正开启“满分”之旅。
即使是持肯定意见的,其实内中也有相当部分只是肯定了阅卷组拥有给出满分的正当性,不排除 保留着“如果是我”可给高分但未必会给满分的态度。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满分”总意味着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同时,也意味着成为后来高考学生们的范文、样板和导向。所以,宁给59,也不给60。
同一篇高考作文由不同阅卷者打分,分值差距在5分之内,一般都属正常。但为什么59分与 60分的一分之差,影响会这么大?表面看,这次争议的引发,在于《教学月刊》向社会公开了 这篇满分作文。其实质,还得归结于不同人的不同满分作文标准。人类自从发明了文字,能够把口语 转变成文本,就是写作的开始。可以这么说,语言的范围有多大,写作的范围就有多大曰语言的内容 有多复杂,写作的内容就有多复杂。“以言行事”是人类的本质特性,“以文行事”是文化人的本质特 性。“作文”不是真正的写作,它是写作的学习阶段,因为作文尚未具备“以文行事”的功能。如果一定
①陈可抒:《如何评价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业钥》,网址:www.zhihu/people/chen-ke- shu/answers,发表闩期:2020年8月4闩。
浙江高考作文“满分争议”的学理分析/金健人• 39 •
要把作文当成写作,那也是一种特殊写作,它与真正写作的区别,就是“虚拟性”。写作重实用,作文 重虚拟。实用性的读写,首先面对的是“专业”分割,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读写内容、方法、标准、要 求曰其次是“对象”,不同专业有不同对象曰再次是“问题”,成人的写作总是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而作文的虚拟性,首先是不具有专业意识,其次是没有具体对象,与其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如说去学会“思考”,模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因如此,学生们的“阅读”,才被 叫做“读书”曰学生们的“写作”,才被叫做“作文”。
面对社会中现实写作的千百种类,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是简单的,所以,习惯于现实写作的 眼光也是不适合分析中学作文的。更何况高考作文又比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在样式要求方面更简单,所以,自恃能写几篇文章的人,看待高考作文更会不屑一顾。这就是说,不能用一般文章标准来评价 考试作文,考试作文自有考试作文的评价标准。这标准分两个方面院其一,与其他高考作文相比,该 文处于什么位置曰其二,通过该文,可以看出写作该文的学生具有什么素养和能力。这是被高考性质 所决定的,高考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全国各类高校分类选拔不同人才。如果一定要说高考作文也像 普通写作一样在“以文行事”,那么,这也只是间接的,它不会去直接解决任何现实问题。它的直接任 务还是展示作文者自己,让阅卷者发现自己,打出高分,进人理想的高校。
既然学生作文不能像成人写作那样去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那么,作文“虚拟性”所要求的思考 能力以及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的潜力,便成为评价考试作文的尺度。尽管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书面 规定非常详尽,分类非常周全,每类的分值百分比也非常精细,但不会有人真正照此操作。阅卷老师 肯定得将此“内化”为自己的标准,并让这标准在阅卷过程中不断调整,动态区分为基本分、低分 、特低分、高分、特高分等模块,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进行阅卷评分工作。而在这些模块中,基本分最为重要,它是大多数考生的文章加诸阅卷者的印象所形成的,成为基本尺度,把高分文 章与低分文章分隔开来。至于特低分文章与特高分文章,都得要有特殊理由。
《生活在树上》之所以能从基本分,提升到高分,又被擢升进特高分,最后荣登满分之列,当
然得有它的特殊理由。阅卷组给出的评语院“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 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这种评说还是流于 表面。因为通篇围绕主题行文的文章很多,但未必就能让人感觉“思维的深刻”。那么,该文让人感觉 “深刻”的巧妙之处在哪呢?是语词吗?生僻不能让人觉得深刻曰是文句吗?晦涩也不能让人当成深 刻曰是众多的名人名言吗?如果仅仅罗列,只会让人感觉散乱。而在这些之外,好像此文确有特殊之 处。那是什么呢?应该说,是转喻,即到了题意所要求的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最佳 相关对应”一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树上的男爵》中主人公柯西莫的命运,以及这种命运所包蕴的人类选择难题与浙江考题所要求阐释的考生选择难题之间的相关性对应曰 这就把考生选择的小难题汇进了人类选择的大难题,无疑瞬间洞开了考题原本所提供的思维空间。原著《树上的男爵》中,天、地,与天地之间的树,当然都是隐喻,是人类面临诸多选择困境的相似性 对应。男爵只能生活在树上,当然是对人类选择困境的独特解决。而该生将男爵的选择作为自己的 选择,以解决试题所提供的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不过是人类诸多矛盾关系整体图景中 的一个局部,这就是转喻。而据说浙江考试大模拟阅读题,曾经有过以《树上的男爵》节选为语料。那 为什么其他学生没有形成这方面的联想,而该生不仅形成了相关联想,而且演化成结构全篇的论证 形式一男爵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哲学教授苑举正批评该文没有自己的观点,显然是忽视了这种 转喻表达。而多个哲学术语,也在这个论证形式中各自安好,摆脱了随意例举罗列堆砌的状态,成为 这一贯彻全篇的转喻形式的有机成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篇作文虽然看起来有点‘不说人话爷,但仔细读下来似乎也不是一味地胡乱堆砌。有人对照着作文中出现的典故一一查询比对,发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