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7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
农商银行招聘考试内容
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学科
分类
实验时段
 
烟台市级课题:《语文创造学习》
张发德
1999—2003.9
语文创造学习示范学校
山东省级课题:1、《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2、《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
王倩君
2001.10承担
2004.9补发
立项通知书
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阶段活动课程设置研究》
105ZHDA02
王倩君
张广夫  张辉庆
杨兴斌  周育玲
刘世良  周希伦
孙利民   
杨光洲  刘国庆
 
2001.7-2003.7
烟台市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实验课题《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子课题——运用网络教学,提高理科综合素质
王倩君
2001.11-2004.3
十五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国家重点课题
王倩君
2002-2006
实验学校
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子课题《创新型师资培养研究》
王倩君
2004.11
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实验基地(铜牌)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李维博
    叶肖玲曲    钟丽萍
刘建斌  李松岐
刘德新   
林海云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王宝松
崔秀岩  杨春宏
刘瑛蔚  姬大鹏
何雪峰   
纪朝彬  王永娟
    2022深圳市考公务员时间徐晓雷
原祖合  于春梅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下教学方式应作怎样的变革》
牟丽娟
马晓霞  孙秀美
    徐敬先
许光红  刘晓峰
王吉东   
纪正霞  杨京华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角的转变》
王绍波
    于秋凤
曲国玲  王桂芹
邹金霞  刘春霞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化学教学的研究》
 
杜瑞刚  杨建业
程绍璋  梁风琴
任玲玲  崔贤华
池卫娟  任迎春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寻求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疑难问题的方法》
孙洪林
张耀辉  方玉杰
宿志英  穆振华
史建民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下教学方式应做怎样的改革》
吴君玲
    尹培柱
王国兴   
李天赢  周树华
张伟庆  王志圣
王传科  汪菊新
杨栋杰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对提高英语学科备课质量的研究》
黄桂荣 
孙建汀  肖鸿林
潘旭燕  戴维嘉
战秋玲  门巧云
李明杰  温琳琳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与自学能力的培养》
 
孙旭岩  王伟丽
邱培桐  邓升杰
邱萌萌  彭春娟
     
张红艳
2004.11
“十五”规划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子课题《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批复文号教题办字[2005]343
王倩君
曲广文   
吴文杰  唐林军
张辉庆  孙希红张文国
2005.2-2009.8
“十五”规划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实验学校(铜牌)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高校阅读与高中新课程教学》
0601274B129
王倩君
    张辉庆
    刘原尊
张希坤  吕国庭
孙希红
2006.4-2010.8
“高效阅读”课题实验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
CSD-1002
王倩君
    孙希红
任国凤  吴文杰
2006-2010
实验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科学与技术学习环境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SSD-3001
王倩君
张广夫   
张辉庆  孙希红
2006.1-2009.8
实验学校
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全员业绩考评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CTF050102-173
王倩君
张广夫
吴文杰  孙希红
唐林军  张辉庆
    原永雯
    侯文波
2005-2008
全国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lzkt11501
王倩君
海南省自学考试
张广夫  吴文杰
孙希红  张文国
唐林军
2006.11-2009.6
中央教科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特教育理念与实践》
TSXX0330
2007.9
中国特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英语教学效能研究与实验》
沈学彦
    沈学彦
2007.9
实验基地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ZT01-0249
王倩君
 
2007.7
实验基地
(一)烟台市课题《高中语文创造学习》
立项时间
1998
结题时间
2003
张广夫 杨兴斌
课题组成员
徐志远 满学森 肖 岩 周爱萍
研究目标
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一是改革课堂教学。废止满堂灌、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提倡语言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探索并形成“自读课、讨论课、拓展课、应用课”四课型教学模式。二是加强语文阅读。增设语文阅读室,增加语文阅读时间,扩大语文阅读量,定期编印《时文选粹》(每周一期),强化写作训练。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创办由学生主办的校报《我们》、校刊《文泉》;经常举办辩论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等。
研究
论文
1、张广夫、杨兴斌撰写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获《中学语文教学》、《作文周刊》编辑部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2、倪东英撰写的《三自主课堂教学探索》荣获山东省一等奖。
3、周爱萍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的论文,得到专家的好评。
4、杨兴斌撰写的《多读多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表于《校本教研行动报告》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专辑。
5、徐志远撰写的《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实施创造学习工程》发表于《校本教研行动报告》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专辑。
6、肖岩撰写的《两阶段三课型四结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新模式》发表于《校本教研行动报告》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专辑。
7、潘智明撰写的《也谈语文课文教学》、作文教学中的四种竞争》发表于《校本教研行动报告》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专辑。
8、王培尧撰写的《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意识》发表于《校本教研行动报告》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专辑。
经验
交流
20041216日,学校参加烟台市“高中语文创造学习”理论与实践经验交流暨总结表彰大会,张广夫副校长作了“实施创造学习,激活语文教学”交流发言。
专家
评价
20013月和2003年底,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陈金明、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高伟毅和常务理事吴心田等专家先后两次来学校考察语文教改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学校语文教改工作重实践,有创新,成效显著,并为学校题词。
获得
荣誉
学校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发的“高中语文创造学习示范学校”铜牌。
周爱萍、杨兴斌、倪东英、王培尧四位教师获“语文创造学习先进个人”称号。
成果
宣传
莱州电视台、《烟台日报》、山东电视台均以专题形式,全面报道了莱州一中语文教改情况。
取得
成绩
2003年高考,语文高考成绩平均达到109.1分,进入烟台市前50名的人数列烟台市第一。语文的改革和创新,带动了整个文科教学的发展。2001-2004年高考,文科本科上线人数和优生数连续4年位居烟台市第一,4年中出现1名山东省文科状元、3名烟台市文科状元。
(二)烟台市电化教育馆课题《运用网络教学,提高理科综合素质》
立项时间
20022
结题时间
2004年底
王倩君
课题组成员
刘 沣、唐林军、邓 河、吴文杰、孙希红、王俊杰、傅金生、迟旭松、王启东、杨尧磊
研究目标
探索信息技术与理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理科教学质量。
研究任务
研究重点:一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研究难点:一是理科各学科之间与网络环境的结合。二是各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研究成果
研究
报告
题目:《运用网络教学,提高理科综合素质》课题研究报告
主要成果:初步形成了微机辅助、优化课堂教学的三种操作模式:①设立情景,激发兴趣。②引导释疑,突破难点。③先设疑问,开拓思路。使用微机辅助教学,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知识传授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
教学
资源
实验教师和电教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合作制成了一套各学科的教学光盘,各科在教学软件的制作和设计上逐步成熟。
(三)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阶段活动课程设置》
立项时间
20017
结题时间
20065
王倩君
课题组成员
张广夫  张辉庆  杨兴斌  周育玲  刘世良 
周希伦  孙利民      杨光洲  刘国庆
 
研究目标
    课题针对当时普通高中阶段活动课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之中,比较零散、分散,其成果也主要表现为实践上的一些具体做法的现实提出,旨在通过较深入的研究,力求建立较为系统、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在实践上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新知,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的习惯,推进优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
研究任务
    该课题历时四年,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成果
研究
报告
题目: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阶段活动课程设置》研究报告
主要成果:初步形成了普通高中活动课程设置的实施策略:1、亲身经历、深入探究;2、自主发展,提供空间 3、探索发现、拓展提升;4、交往合作、融于社会。
实验
结果
是学生对获取科技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学生的探索动机也越来越强烈;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科学素质得以提高,教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实践证明,高中活动课程的科学设置与实施,有利于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学校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预见,一旦在面上推开,广大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会出现气象更新的局面。
(四)省教育厅课题研制《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立项时间
20042
结题时间
20046
王倩君
孙希红
研究目标
    制定学校层面的、可操作性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研究工作分五步走:第一步理论学习。学习国家高中新课程标准、教育部和山东省课改实验工作方案,从宏观上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学习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提高操作层面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外出研讨。2004年上半年,学校教科所研究人员先后到北京、济南、烟台、青岛等地参加国家课程研究中心和山东省课程研究中心组织的专题研讨会,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第三步调查研究。对学生需求、教师现状、社区条件进行深入调查,把调查结果作为课程设置、学校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第四步方案的制定、修改与完善。方案由学校教科所负责组织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后,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定点联系学校方案交流研讨会,广泛听取意见,会后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经过近3个月的前期科研攻关,出台了《莱州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及《莱州一中新课程培训方案》、《莱州一中新课程编排方案》、《莱州一中学分指导方案》和《莱州一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四个分方案,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20046月,学校在全省51个定点实验联系学校《实验方案研讨会》上作了小组发言,受到普遍好评。同年8月,这些方案又被收录在《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定点联系学校实验工作方案汇编》一书中。
(五)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
研究生调剂信息怎么查
立项时间
20052
结题时间
王倩君
课题组成员
曲广文  闫  磊  吴文杰  孙希红 
唐林军  张辉庆  张文国
研究目标
  探索构建适应规模学校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研究
任务
包括学校用人机制、评价机制、人才配置机制、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机制。
阶段
研究
成果
①初步构建起三大管理体系,即全面目标计划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全员业绩考评体系。
②制定了《莱州一中关于加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见》、《中层干部管理规定》、《教师管理规定》《校聘人员管理规定》和《全员轮岗方案》。
③王倩君校长撰写的论文《探索学校管理新模式  实现规模教育新突破》,先后刊载于山东大学《教育拓展的理论与实践》专集 、《山东大学报》和《大众日报》
第五届“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
课题工作会议暨“学校先进管理经验交流会”
会议背景
    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是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承担的十五教育规划课题,20047月课题研究正式启动。前四届课题工作会议先后在北京、南宁、杭州、丹东召开,共有170多所学校接受领导授牌。莱州一中作为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学校之一,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和管理实绩。因此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决定在莱州一中举办第五届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会议。
主办单位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
协办单位
莱州市教育体育局
承办单位
莱州市第一中学
会议时间
20051023日至26
会议主题
①解中国基础教育当前面临的形势。
②研究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的实施策略。
③交流新形势下基础教育改革经验。
④课题实验学校管理者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培训。
参会人员
教育部关工委主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理事长王有盛、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主任毕诚、山东省教科所政策研究室主任孙维胜、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副秘书长王金重、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杰、莱州市副市长于臣、莱州市教体局局长于元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各地180多所中小学校的校长与会。
主要日程
1023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王倩君校长作了《建立现代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主题报告,报告分“莱州一中历史发展沿革情况”、“学习与反思”、“探索与实践”三大部分,从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几方面,重点交流了莱州一中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②下午,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主任毕诚作了《关于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几点认识》的专题报告。报告对新时期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十条要求:一是热爱学生,富有责任心和法律观念;二是善于组建一个人际和谐、团结一致的教师团队;三是善于培养学生骨干干部,组建一个民主、高度自治的班委会等
1024日上午,原国家副总督学、原教育部基教司司长王文湛作了“新观念、新课程、素质教育、教师素质”的专题报告。下午,“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办主任施进军对《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的课题的选题与实施进行了阐述。
1025日,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莱州中华武校、双语中学和文峰中学,下午,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实验学校代表及与会代表进行了发言交流。
(六)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员业绩考评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贵阳人才市场档案托管
立项时间
2005
结题时间
    王倩君
课题组成员
孙希红——出台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 
唐林军——研究出台领导干部、职员业绩考评体系 
张辉庆——研究出台高一、高二教师业绩考评体系
  ——研究出台高三教师业绩考评体系
原永雯——研究出台音体美专业部教师业绩考评体系 
  ——研究出台公共教育处教师业绩考评体系 
侯文波——研究出台后勤集团校聘工人业绩考评体系
选题依据
2004年开始,我校发展成为一所万人规模高中,教职工总数达到109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599人,职员91人,中层以上干部24人,招聘工人400余人。教师来自于全国各地,有一中原有教师,有市内考聘教师,有外地招聘教师,有新分配教师,教师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对各层面的人员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与奖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内容
1)研究建立领导干部、班主任、教师、职员及校聘工人评价制度。三支一扶有什么好处
2)研究建立各系列奖励制度。
3)建立、完善各系列人员业绩档案。
研究意义
通过建立体现奖勤惩懒、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原则的全员业绩考评体系,解决对人的科学管理与评价,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
研究基础
2001年开始,学校逐步对全体人员进行全面、准确的定位,从干部到职工,从团队到个人,从目标到过程,再到结果,制定出一系列的考核评价制度。对能量化的全部量化,对难以量化的采取两两比较法和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二维评价法,其中工作态度占85%的权重,充分肯定“态度决定一切”的观点。建立了干部业绩档案、教师业绩档案和职工业绩档案,为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管理提供准确而真实的资讯。人人都可以从考核资讯中发现自己的业绩、能力、表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扬长避短。同时,通过公正合理的考核,使教职工的个人潜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团队精神得到加强。
以教师评价为例:坚持“科学、公平、规范”六字方针,一切围绕“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在对级部的评价上,要求高考首榜本科上线数占莱州市上线数的比率不低于入学时计划内学生占全市计划内学生的比率,超出越多对莱州市的贡献率越大。在对教师个人教学成绩的评价上,克服以往只看个人单科平均分,不看所在学科组成绩、班级集体创优成绩和优生培养成绩的单一做法,兼顾单上线率和双上线率,把每个教师个人成绩与学科组成绩、所在班级成绩捆绑在一起进行评价,增强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在评先选优上,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注重精神鼓励,制定出一系列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脱颖而出的激励政策。在校外,积极为教师争取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等学术职务;在校内,增设功勋教师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教坛新星等奖励项目,让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被看在眼里,只要有才能就不会埋没。在用人机制上,实行“广纳贤,人尽其才,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一方面严把入口,从全国招聘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打开出口,对完不成教学任务、责任心差的教师分流转岗,实行末位淘汰。同时实行校内全员聘任制,用聘任的办法解决校内人员流动、职务升降和岗位安排问题。
阶段性
 
①形成“全员业绩考评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②形成较为成熟的全员业绩考评实施方案,并用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