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
2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3、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封建政权,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
4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
5、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了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急聘护士30名
6、1956年我国编制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7、1954年我国制定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
8、1990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9五部委于1979年对16个省市二十多万学生进行大规模体质调查研究,1985年再次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十多万7~22岁学生进行了体质和调查研究。在此后的1990年、1995年和2000年分别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统一抽样的大规模的体质测试。
10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以“体制教育”思想的建立为标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有“技术教育”(“三基教育”)思想,“快乐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等。
11教学评价的功能:○1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2教学评价的动机强化功能○3教学评价的考察、鉴定功能
1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1体能的评定○2知识与技能的评定○3运动参与学习评定○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13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
14、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
15、1995年6月20日,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16、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17课余体育锻炼工作计划:全校计划,班级计划,个人计划。
18、1986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19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
20体能训练内容: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21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技术训练
22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
23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1)体育(与健康)课程(2)课外体育活动
24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有哪些:⑴丰富多样性⑵价值潜在性⑶具体性⑷功能多元性。
25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⑴激励功能⑵定向功能⑶评价功能。
26动作示范法的几个要素:○1速度○2距离○3实现○4视线干扰○5多媒体配合
27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1认真钻研教材○2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手段
28课的结构可分为:基础结构和具体结构
29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⑴灵活性⑵开放性⑶综合性⑷兴趣性⑸自主性
30课余体育训练课的分类: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训练课、调整训练课和综合训练课五种类型。
31国家教育部设置的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是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施领导和管理的只能部门。体育总局对学校体育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
32学校教学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中心环节。体育教学管理对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将成为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
33、1990年由国务院颁布,由国家教委、国际体委和卫生部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简称《两个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2年8月颁布实施。2007年修订《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34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学校性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35、1906年设体操专修科。1923年,南京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相继开办了四年制的体育专业。1998
年开始,国家教委又规定,在全国逐步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加试体育的制度。
36构成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可大致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37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两种思想: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1竞技运动教材化:运动项目也不能完全按统一的竞赛规则去教学,需要对这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
2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3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4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5体育教学手段: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与设备。6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的正确放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7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客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客观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8动作示范法:是教师或教师指导的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是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9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部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10重复法: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
11变换法: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
12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从体育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体育教师、学生、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环境以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详细分析体育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行动方案,并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行动方案的可靠性,同时做出修正,直到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为止。
13循环练习法: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联系站,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2022教资下半年认定时间
14单元教学设计: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针对学期教学工作中的某一教学单元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15体育教学常规: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16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每次课中的教学活动有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互动帮助与保护等项内容。
17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18体育教学评价:是一般教学评价在体育学科的具体运用。它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评定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19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
20一般训练:是指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选用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全面训练。
21专项训练:是指采用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与专项运动技术结构相似的练习进行专门训练,提
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战术和理论以及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以保证专项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22训练课的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23学校管理体制:学校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管理范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管理两种。
24学校体育环境: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
简答或问答:
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虽然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许多方面有明显差别,但这些差别并不是本质上的,它们都是国民体育的组成部分。只是由于体育对象、体育条件的不同,而导致体育组织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一般认为,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2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对策:○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2树立全面的质量关○3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4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3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1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2立足长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3确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体系○4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质评价。
4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1前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体育○4高等教育阶段体育。
5初等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1与学前教育阶段相比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2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主要还是采用游戏和比赛等形式来组织体育活动体育和健康方面的知识大都采用讲授的方法,对技能的学习一般以动作示范为主○3初中阶段,讲解、分析、讨论、自学等方法的运用增多,并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初等教育阶段的体育重点:除了继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态度外,就是为后续结段的体育打下基础。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两个生长发育的
关键期,要及时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干预,使他们健康、和谐的发展。
6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1内容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竞技、娱乐以及休闲等运动项目○2学生要涉及各个运动项目基本技术和比赛方法,对各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比赛规则、比赛礼仪等深层次的体育文化内涵有所了解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是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科学的锻炼身体。
7学校体育功能: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嫩过发挥的作用。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本质功能是育人,具体又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学校体育的其他功能:文化功能,辐射功能,经济功能。
8学校体育的目标:○1按照结构,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子目标○2按照时间序列,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目标○3按照学段,可分为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目标,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4按照性质,可分为条件目标,过程目标,效果目标。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2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3社会发展的目标⑷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⑸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9确定我国学校目标的理论依据:○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2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3社会发展的需要○4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10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⑴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⑵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⑶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1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⑴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⑵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
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⑶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⑷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⑸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12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⑴协同学校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⑵课内和课外现结合⑶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⑷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⑸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经验的总结。
13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⑴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⑵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学习内容的做法,讲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是由两个主线贯穿的,一个以运动为主线,包括运动参与与运动技能;另一个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表明掌握体育运动手段和通过有效的体育手段来增进学生健康,提高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素质,都是体育课程的内容标准。)⑶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⑷课程教材多样化⑸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⑹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14体育课程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
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陕西高考成绩公布2020时间
15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⑴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⑵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要⑶适合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⑷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⑸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爱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16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1体能的评定○2知识技能的评定○3运动参与与学习态度的评定○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17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1功能与特点:⑴内容:体育知识、经验、技能、运动项目⑵条件:体育师资、场馆、器材、图书资料。2间分布:⑴校内:体育师资、校内体育场馆和设施⑵家长、著名的运动员、社区体育俱乐部。
18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1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⑴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方法:①简化比赛规则,只保留一些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很快“玩”起来的简单规划。②简化技战术,将最基本最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提炼出来。③修改内容,去掉那些繁、难、偏、旧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
整性。④降低难度要求,即降低动作难度、练习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等。⑤改造场地和器材,使场地和器材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⑵引进新兴运动项目⑶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⑷整合各种体育课程体育内容资源,创造新的体育课程内容⑸让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进入体育课程。2对体育课程条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⑴对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⑵对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开发方法:①发挥现有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即一物多用。②自制简易器材和替代品③改造场地,合理布局,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⑶对体育课程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④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社区或单位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等。)(3)对体育课程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
19《课堂标准》中教学目标的分类:1运动参与:⑴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⑵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2运动技能:⑴获得运动基础知识⑵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⑶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⑷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3身体
健康:⑴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⑵发展体能⑶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⑷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4心理健康:⑴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⑵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⑶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⑷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5社会适应: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⑵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0设计教学目标原则:⑴整体性原则⑵科学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体现在五个方面:①要体现体育科学的特点②要全面,即包括各个学习领域③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⑷具体、明确、可操作④难度要适中,所设立的学科目标应该是全班大多数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的)⑶灵活性原则⑷可测性原则⑸发展性原则。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程度,简称ABCD型式。
2022年人力资源管理师21体育教学系统的构成性要素:五要素说: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体育教学方法,教学物质条件。
国家医学考试网报名入口登录
22体育教学系统的过程性要素:○1体育教学目标○2体育教学内容○3人际关系○4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5体育教学环境○6体育教学反馈。
23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2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3体育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价阶段。
24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2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4人际关系的多边性○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25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从体育教学中互动行为主体构成本身来看,可分为体育教师与学
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前者称为师生互动,后者称为生生互动。从而体育教学中互动行为具体的主体来看,又可分为师个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或学生全体之间的互动)、个个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组组互动(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个组互动(学生个体与小组之间的互动)等不同类型。
26贯彻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⑴学生与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的教学观⑵重视教学设计与准备,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要学、练、问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解决问题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⑸在大中小学不同阶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精神是一致的,但不同学段的教师指导方式、教学策略是有区别的。
27贯彻技能为主教学原则的要求:⑴防止体育教学竞技化⑵学生学习掌握动作技能时,应遵循时间短、人数多、场地器材受限条件下的技能学习规律,突出全员参与、粗略掌握、基本运用的原则。⑶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时,要注意合理安排生理、心理负荷及其强度和量,同时也要注意休息方式的安排,防止安排事故的发生。⑷运动技能教学,要适当与相关知识教学、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个性发展相结合。
28贯彻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教学原则的要求:⑴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不仅
着眼与当前课堂、单元、学期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放眼于几年。几十年后的体育学习效应。⑵要突出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⑶注意特长培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9常用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3以身体练习练习为主:分解,完整,循环,重复,更换练习法。○4以比赛活动为主: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5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发现法,问题探究法。
30如何运用讲解法?○1要明确讲解的目的,运用正确的方式○2讲解内容要正确○3讲解内容形象,精简扼要○4讲解要具有启发性○5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讲解的形式: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提问式,联系式。31体育教学对动作示范方法的基本要求:1)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1认知示范○2学法示范○3错误示范2)示范要正确、美观。正确是指示范要严格按动作的技术规格要求完成,以保证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美观是指动作示范的生动与轻松优美,以保证动作示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练兴趣,消除不必要的畏难情绪。
32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五个方面:○1学生对于完成动作不认真、敷衍了事,会把动作做错○2学生对所有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3学生对受旧技能的干扰○4学生能力较差导致产生动作错误○5学生在疲劳情况下进行学练导致产生动作错误
33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的具体方法:○1运用语言和直观的方法,不断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要
用生动而准确的描述性语言和手势等帮助学生明确动作的顺序、要领、要运用各种诱导性、转移性练习,来防止受旧技能干扰所产生的动作错误。○2根据动作错误的性质,可采用限制练习法、诱导练习法、自我暗示法和消退法等进行纠正。
2021广西公务员职位一览表34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1、分解练习法:分解练习法是指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分解的方法:○1可按动作技术的结构顺序分○2可按动作技术的结构反序分○3按学习难度分○4按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分2、完整练习法: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联系的方法。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和便于他们掌握动作,可以采用以下做法:○1利用示范和演示来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2抓住教学重点进行突破○3通过帮助与辅助降低难度○4有意识地降低对动作质量的要求○5开发多样的辅助联系和诱导性练习3、循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它主要是学生练习的方法,不是教学方法,但它也是一种教学组织方法4、重复法: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重复法分为:连续重复法和间歇重复法5、变换法: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变换法分为:连续变换法和间歇变换法
35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⑴要根据体育课目的与任务来选择教学法⑵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法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法⑷要根据教师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教学
法⑸据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适
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来选择教学法⑹根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选用教学法。
36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1定体育教学目标○2择体育教学内容○3行体育教学任务分析
○4择教学策略○5育教学场地设计○6展教学评价。
37水平教学设计:○1水平计划完成的主要任务:合理地确定各领域的学习内容的教学时数,将其合理分配到各学年和学期中去,并确定本学年每学期的考核项目及标准。○2学期教学计划的主要任务:学期教学计划将水平计划中所规定的每个学期的个项教材和时数,按照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并规定考核项目及其考核时间。
38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应包括: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方法)设计、体育教学环境设计(场地器材的需求、布置)、身体练习的负荷量度的设计、体育教学评价设的设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因体育课的类型的不同和完成的教学任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9教学过程设计大体设计三个阶段: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依据:○1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2上课时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3课的类型和教材内容○4课的组织教法○5学生人数和场地器材
条件
40体育教学组织工作有哪些?1体育课堂常规:1)课前常规○1有关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规定○2有关学生课前准备工作的规定○3有关时间的规定2)课中常规○1学生集合常规○2小结与送还器材常规3)课后常规○1写好课后总结○2布置课后作业2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运用3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4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41不管在什么时候使用对列队形,应尽量做到如下基本要求:○1简捷高效○2利于课堂教学:要力求做到学生的听、看、练力求做到有利于位置,力求做到有利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3合理利用口令
42在场地器材的布置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场地、器材的布局要合理。可移动器材用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2合理编排课程表。布置的场地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安全的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严防发生伤害事故○3注意安全。
43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1)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1行政班○2男女分班○3按兴趣爱好分班2)教学分组的基本形式○1随机分组○2同质分组○3异质分组○4合作型分组○5帮教型分组○6友伴型分组
44调控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一般采用下列方法:○1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速率、幅度等。○2改变练习的顺序内容的难度,如将原来的30米慢跑(加速跑)改为30米加速跑(慢跑)。○3改
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如改变练习的密度。○4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的重量、附加条件等。○5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或分组练习法等。○6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如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观察与休息等。
45心率的参考标准:小学生:120——130次/min;初中生:120——140次/min;高中女生:120——140次/min;高中男生:130——150次/min
46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1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根据评价所涉及内容对象的多少,可以把体育教学评价分为综合的评价和单项的评价。○2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双方,据此,体育教学评价可分为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3内部参与者的评价和外部参与者的评价:根据评价的参与的主体,可分为内部参与者的评价和外部参与者的评价。○4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从教学评价运用的方式看,有以评价者通过听课、谈话,以主观体验方式而进行的主观性评价,也有以通过客观地测量和测验收集资料而作出的客观性评价。○5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根据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不同,又有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之分。○6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作用的特征,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7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评价理念的不断更新: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2)评价内容不断扩展:教育评价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包括新课标所规定的五个学习领域的
目标内容3)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4)科学评价,重在激励
48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4科学评价,重在激励
49课余体育的特点:⑴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⑶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⑷组织活动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⑸参与对象的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⑹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50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⑴作息制度规定的体育活动①早操②课间操③大课间体育活动④班级体育活动锻炼⑵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①体育节,体育周②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⑶校外体育活动①本校组织的体育活动②校外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③家庭体育活动④个人体育活动。
51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则:⑴自觉性原则○1提高认识1明确目标○2培养兴趣、激发动机○3加强指导、提高技能⑵经常性原则○1科学安排、加强计划○2提高认识、坚定信心○3科学锻炼、提高能力⑶差异性原则○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2因人因时、适时调控○3统一要求、区别对待
52课余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⑴明确目标⑵注重实效⑶兼顾全面⑷加强趣味⑸适时调整
53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⑴业余性⑵基础性⑶相对统一性⑷亚极限负荷⑸符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54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⑴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性原则⑵周期性原则⑶适宜符合原则⑷区别对待原则⑸直观性原则。55课余体育训练的具体任务:⑴加强身体训练,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提高并逐步完善有机个系统的能力,打好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