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态度
第一篇: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态度
如何用真理的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态度
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此,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质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此,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须承认绝对真理。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真
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僵死的教条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主体正确反映客体,主观认
识符合于客观实际,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项反复才能完成,表现为一个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体现着人们主观认识和客观发展具体的历史统一。
任何真理同时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相互渗透相互联结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有绝对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就其任何具体真理就其正确反映及其规律而言,它具有绝对性,是绝对真理。就其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而言,它又具有相对性,是相对真理。绝对和相对,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伴而生,即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
浙江省事业单位报名
第二:辨证转化
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辨证转化。真理是一个过程,它永远处在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列宁指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界限是受历史条件限制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它接近也是无条件的。”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推移的过程。说“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的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所以说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界限是相对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可以辨证转化的。二者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且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不断由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
总结: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思想的论证,以及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使关于社会的理论成为名符其实的科学。但是,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也是人类的认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段,体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它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绝对真理。然而,马克思
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人类认识的一切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相对真理。同一切科学真理一样,马克思主义真理也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必然要用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成果来补充和丰富自己,使自身得到不断的发展;它的某些结论和原理,也必然要由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违背了就要犯错误。承认任何事物、任何理念都是不断发展的,这恰恰正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的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最基本的原理。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观点,我们就应当以创造性的科学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创造性的科学。
第二篇:思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27岁花10万读mba值得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要求及参考题目
一、要求
1.题目也可自拟,或者在原题目前加上某某地、某某人等。整篇不得低于2500字。
2.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日期、班级、学号、姓名)。
3.不得抄袭,一经发现,即判为不合格,如相互抄袭,都为不合格。
4.Word文档格式要求:
标题:小三宋体加粗;导语、正文:小四宋体;调查报告、论点标题:字体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为单倍行距;英文字母公式:Times New Roman;参考文献:五号宋体;
6.最好打印出来,如果手写,务必用A4纸或稿纸誊写清楚。
7.上交时间:期末随堂考查前。
二、参考题目六级 成绩
1.当代大学生对及思想认知度调查及分析
2.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查与分析
3.连云港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4.农民贫困户致贫原因调查与分析
5.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分析
6.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调查
7.大学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观调查
8.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
9.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10.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广东高考网
11.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对策
12.连云港市民环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13.连云港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14.连云港革命斗争历史调查(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省考成绩查询排名
15.社会诚信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卜秋霞(497607431)21:40:25
15周周五前上交社会调查报告随便几个人一起做,但是分析必须不同 16周一个小时随堂考试
15周周五前上交社会调查报告随便几个人一起做,但是分析必须不同 16周一个小时随堂考试
第三篇:思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四阶段: ①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
深圳招考网电话结合起来,创立了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入,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理论。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迸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4、两次飞跃的关系: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正确认识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本质,有助于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更加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高举旗帜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