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提要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创新
 
上海二级建造师分数查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学习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包括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它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回答了经济上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一理论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经济理论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奠定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石,揭示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这些重大理论构成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科学方法。
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思想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潮流,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将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视野,引领我们开创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江苏公务员招录简章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坚持以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经济观点为指导,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的世界大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新思想,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在于,它既积极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科学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作出了新的科学揭示;既继承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用新的思想观点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
济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观点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经济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二、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社会主义蓝图,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唯一可学习、借鉴的就是苏联老大哥。当时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本国的国情,但是从总体上看,是以学习苏联为主。
无论是改变生产关系,还是发展生产力,都明显打上了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烙印,具有一定照搬的倾向。1956年苏共二十大在斯大林的错误被揭露的同时,也暴露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纷纷开始摆脱教条主义束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也敏锐地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进行反思。他提出不能照搬苏联经济建设经验,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他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开始一边反思苏联经济建设经验,一边探索中国自己的经济建设道路,并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然而,时隔不久就出现了严重失误,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到首位,在生产关系上盲目求纯,急于求成,搞什么一大二公,严重违背了经济建设客观规律。特别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四川选调生报名入口,使国民经济几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造成的危难局面,重新确立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果断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又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和个别结论。他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提出新问题,回答新问题,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他说: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公务员面试有几个题目”“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经济理论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在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纠正过去的错误的同时,又坚决维护和继承已经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回到了正确的轨道。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主题,第一次比
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并立足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深刻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和态势,果断要求我们不要陷入姓、姓的争论,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判断得失成败,明确提出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还科学谋划我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从而创立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以为领导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经济理论大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并非仅局限于对经济思想的诠释之上,而是在十五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新概括,赋予了公有制经济新的含义。他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把非公有制经济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由四川考试院自考系统补充论提高到共建论的地位和高度;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一系列经济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经济理论。
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顺应历史发展新形势,抓住时代发展新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强调成都中考网登录五个统筹,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取得的丰硕理论成果,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而把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宝库添加了新财富。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继经济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如果说作为最早探索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取得的经济理论成果而成为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话,那么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是对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当时以苏为鉴提出了怎样进行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问题的话,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则是与时俱进,不仅丰富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理论,而且将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付诸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创新告诉我们,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的立场或价值观、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以及基本的制度规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既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也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内在要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使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正是在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彰显出它的内在活力。
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每向前推进一步,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就相应地向纵深发展。然而,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中有一个深刻的方法论思想,即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认识规律必须经历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的过程,在民主革命时期,认为要这样研究中国战争问题:先要研究战争的规律,而后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然后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就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而言,也存在着三个层面的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经济
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我们对于这三个层面规律的认识,虽然说现在已知之较多、知之较深,但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把握了,更不能说已经穷尽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