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2.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考古研究,良渚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较大发展,除种稻外,有的地方也种了粟、黍等旱地作物作为补充。家畜中从北方引来了羊,农具中出现了三角形石犁等农具。上述考证可以说明
A.南方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B.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化
C.农耕文明在交融中发展            D.中华文化在传承中进步
2.西周时期,从事地区间贩运贸易的主要是官贾,商货过关时,检查的重点是有无携带违禁品或未交纳市税者。《孟子·梁惠王下》载:“昔者文王之治歧也,……关市讥(同“稽”)而不征。”据此可知,当时“关”的主要职能是
A.稽查过往商旅                    B.保证政府收益
C.维护官商地位                    D.抑制商品交换
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独立的度量衡量词体系,甚至部分大夫也创建了所谓家量,名称各异,如齐国有“豆、区、釜、钟”四量,楚国用“担”,魏国用“益”,燕国用“觳”等。这些举措,本质上是为了
A.统一量制系统以促进文化交流      B.加强经济控制以积蓄自身实力
C.规范地方治理以加强中央集权      D.推行重农政策以打击富商势力
2022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公告
4.李福泉教授在《秦无三公九卿制考辨》  一文中曾指出,“三公九卿制”并非秦制,实为汉制,秦代三公九卿制度的说法形成并流传于世,是班固根据司马迁所称“汉承秦制”的原则,将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度推定为秦代的三公九卿而导致的结果。由此可知
A.史书记载需要考古验证            B.文献考证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C.史学研究应摒除主观性            D.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史料互证
5.东晋南朝时期,虽然北方千万流民南渡,但“自孙吴至陈亡的六个王朝,在长达300年的时间内,江南户籍上的户口几乎完全没有增长”。这一现象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A.人口统计没有计算白籍            B.政府推行土断效果较差
C.江南战乱影响经济开发            D.世家大族隐匿流亡人口
6.图1为中国古代文献中“仁”“礼”词汇出现频率变化图。对隋唐时期“仁”的频率变化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图1
A.道教佛教盛行冲击儒学地位        B.国家统一需要强化思想控制
C.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D.社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交流
7.入宋以后,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的“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蔡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皆为一时名臣”;在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核心人物均为赣、闽士人。这一政治现象折射出当时
A.政治中心渐转南方                B.变法局面严峻复杂
C.科举选才弊端丛生                D.江南经济地位凸显
8.兰州安宁堡以西至肃州,是河西走廊的核心区域。明朝在此设立卫所制度,实行军事化  的管理体制,由陕西行都司统辖。在其东部,则大力扶持藏传佛教,稳定当地藏族部众,积极利用这一地区忠于明朝的“土达”,让其拥兵管束。明朝此举旨在
A.保障对外交往路线畅通            B.促进农耕游牧文明融合
C.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            D.控制西藏地区宗教事务
9.漠河金矿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洋务企业,其创办者规定“其得金沙合银若干两,除将借款陆续提还”,除去其他一切开支外,“若有盈余,作为二十成均分……,在厂之人,自总办及员司、夫役等均沾酌赏,计人计功,不得使一人向隅”。这可用于说明
A.国人传统分配观念已被颠覆        B.中国企业已引进现代管理模式
C.自强求富主张己获民众认同        D.重工业发展得到政府高度重视
10.表1为辛亥革命后四个月内部分独立省份在政权鼎革前后的县官人事变动情况。据此
可知
表1
国家医师资格证考试网自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国考调剂报名是什么
省份
实际县级政区数
知悉最后一任正印官去向的县级政区数
正印官留任的县级政区数
留任比例(%)
独立省份东亚银行招聘
湖北
63
22
13
59.1
湖南
57
13
5
38.5
陕西
84
17
1
5.9
安徽
53
22
11中国人才卫生查成绩
50.0
江苏
63
59
23
39.0
浙江
71
62
21
33.9
广东
64
28
9
32.1
合计
455
223
83
36.9
A.革命力量发展极不平衡            B.辛亥革命缺乏众基础
C.旧的官僚体制根深蒂固            D.清朝统治基础渐趋瓦解
11.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新者主张国民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号召“家庭革命”。一些读书人甚而设想“废婚毁家”,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上述思潮的产生表明
A.辛亥命强化民主共和观念          B.五四运动促进民族觉醒
C.工业化增强了经济自立能力        D.民族危机引发思想震荡
12.陈独秀在1915年9月发表的《答王庸工》一文中对《新青年》杂志作了“批评时政,非其旨也”的定位,1919年1月发表的《除三害》一文却强调“一般国民要有参预政治的觉悟……要有相当的示威运动”。这一变化源于
A.中华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          B.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
C.工农众运动的蓬勃兴起          D.中国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
13.有学者研究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美
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该学者把中国外交的失败归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