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事考试信息网“三全育人”格局下高职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摘要: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本文分析了“三全育人”格局下高职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及在现阶段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情况下,探索了三全育人格局下高职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切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发力,培养出国家、社会真正需要并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2020江苏公务员考试时间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引言:
非师范专业可以考教师资格证吗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落实,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三全育人格局着手推进高职劳动教育的全面落实,切实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现阶段的劳动教育工作中,教育主体
2023年江西事业编招聘职位表缺乏拓展性,教育过程缺乏系统性,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普遍存在,这是导致劳动教育实施效果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当积极创新教育思路,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实现教育方式全方位的优化,建立多元主体的教育机制,全过程的精心设计全面落实劳动教育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才能真正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实施效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强化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一、“三全育人”格局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格外重视对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高职院校更应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和德育关联在一起,以劳动教育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更加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方向。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劳动教育模式,能有效营造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并认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
谐。
(二)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由于社会现象的误导,新时期“00后”学生普遍对于劳动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和片面性,认为体力劳动只能算是低级劳动,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好高骛远的心态,对技术技能的学习缺乏脚踏实地的态度,对高职院校开设的技能课程、实习实训、企业实践等,部分学生也是以敷衍的心态对待,导致步入职场后既缺乏过硬的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更缺乏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无法切实满足我国进入工业制造业4.0时代对于劳动者各项劳动技能的需求。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劳动教育新模式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劳动中经受磨练,经历成长,收获感悟,促进学生对劳动认识全面化,领悟劳动精神,自觉促进职业技能的提升强化,切实推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022年英语四级报名入口(三)有利于打造劳动教育高效课堂
劳动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劳动教育的整体实施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教师在劳动教育方面能够做出更多
的尝试,无论是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还是对劳动教育全过程的渗透,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反馈,这样一来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劳动的深层次内涵,并且在不断强化对劳动教育体验的同时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在师生的有效协作下高职劳动教育课堂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实施主体单一化
在现阶段的高职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单一化的问题仍然存在。许多高职学校并没有建立起多元主体的劳动教育实施机制,劳动教育活动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开展,在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关于劳动教育的投入较为有限。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劳动教育方面,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劳动教育能力,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置方面不够完善,教师在劳动教育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导致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时的体验不够深刻,他们很难真正基于对劳动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也无法在充满趣味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实现个性化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强化。
(二)劳动教育实施时间较为有限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只是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希望通过开设课程的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但是没有考虑到劳动教育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建立长效的劳动教育机制,这就导致劳动教育的实施时间较为有限。学生只是在较短时间里单纯完成一门课程,并没有使劳动意识和劳动价值观在专业课程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得到全面强化。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劳动教育的投入时间可反映出学校和领导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间接导致学生自身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劳动教育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
(三)劳动教育开展的内容形式不够全面
《意见》明确了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应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的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主要以打扫卫生、种田做饭、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虽然这些活动也让学生体验了劳动的不易,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但并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围绕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职业经验积累、公共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育,结合学科和专业
在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开展高阶的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偏于形式化和狭隘化。另外,许多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投入较为有限,劳动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影响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全面化的主要因素。
三、“三全育人”格局下高职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一)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
为了有效突出高职劳动教育全员育人的特点,高职院校必须格外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合理建设,一方面关注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高职教师劳动教育能力的全面强化,除了劳动教育科任教师外,还应格外重视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中对于劳动教育的全面渗透,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劳动教育的实行者。除了高校内部教职工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外,还应格外重视家长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让家长同样参与到劳动教育。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将劳动教育作为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围绕劳动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在此过程中更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活动成为教师劳动
教育能力提升的关键,并且积极主动推动课程教学和劳动教育之间的深入衔接,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深入推进家校合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应当作为主要推动者与家长保持密切的对话和交流,能够将劳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帮助家长转变思想观念,让家长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并且营造适合劳动教育的成长环境,为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以及劳动观念的树立提供有力保障。企业的劳动模范、岗位能手、技术技能大师等也通过特聘教授途径,为高职学生指导劳动实践、传递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学生树立典范。
(二)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实现全过程育人
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堂教育,还应格外重视课堂内外的深度融合,实施全过程覆盖的教育教学模式。以课程为载体,组织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活动,一方面,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思政课程实现德育与劳育协同育人,挖掘专业课程中劳动教育元素,充分利用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技术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课内外活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关联在一起,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应
考研成绩查询需要什么重视高职院校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细节,如“星级宿舍”评比、垃圾分类投放、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点点滴滴的日常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使学生理解劳动教育的深层次内涵,促使自我劳动意识、服务和奉献社会意识提升。同时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时,将劳动素养纳入评价体系中,且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让劳动教育和奖学金挂钩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动力。
(三)合理拓展教育载体,实现全方位育人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劳动教育,学校不可能也绝不是劳动教育的唯一承载者,劳动教育不能单单在学校范围内进行,高职院校应当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教育作用。《意见》中特别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合理拓展教育载体,融入家庭和社会的广泛资源和力量,共同构建起家-校-社三维立体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家庭通过日常生活中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学校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多元教育活动的实施,
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注重学生劳动技能、知识、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社会劳动教育则应注重搭建平台,开放实践场所,让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只有家-校-社会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才能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