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
(总分66,考试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2题,单选)
A. 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B. 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C. 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D. 丁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2. 甲深夜盗窃5万元财物,在离现场1公里的偏僻路段遇到乙。乙见甲形迹可疑,紧拽住甲,要甲给5000元才能走,否则就报警。甲见无法脱身,顺手一拳打中乙左眼,致其眼部受到轻伤,甲乘机离去。关于甲伤害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8题,单选)
A. 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B. 构成故意伤害罪
三支一扶考试题库app
C. 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        D. 系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
3. 2010年某日,甲到乙家,发现乙家徒四壁。见桌上一块玉坠,断定是不值钱的仿制品,甲便顺手拿走。后甲对丙谎称玉坠乃秦代文物,值5万元,丙以3万元买下。经鉴定乃清代玉坠,市值5000元。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卷二6题,单选)
A. 甲断定玉坠为不值钱的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据,对“数额较大”没有认识,缺乏盗窃犯罪故意,不构成盗窃罪
B. 甲将所盗玉坠卖给丙,具有可罚性,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信宜市教育网
C. 不应追究甲盗窃玉坠的刑事责任,但应追究甲丙的刑事责任
D. 甲丙的数额为5万元,其中3万元既遂,2万元未遂
4.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7题,单选)
A. 甲本欲电话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既遂
B. 甲本欲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 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
D. 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
5. 下列哪一选项成立自首?(2015年卷二11题,单选)
A. 甲挪用公款后主动向单位领导承认了全部犯罪事实,并请求单位领导不要将自己移送司法机关
B. 乙涉嫌贪污被检察院讯问时,如实供述将该笔公款分给了国有单位职工,辩称其行为不是贪污
C. 丙参与共同盗窃后,主动投案并供述其参与盗窃的具体情况。后查明,系因分赃太少、得知举报有奖才投案
D. 丁因纠纷致程某轻伤后,报警说自己伤人了。报警后见程某举拳冲过来,丁以暴力致其死亡,并逃离现场
6.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10题,单选)
A.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 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 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7. 甲系海关工作人员,被派往某国考察。甲担心自己放纵走私被查处,拒不归国。为获得庇护,甲向某国难民署提供我国从未对外公布且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海关数据。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2年卷二14题,单选)
2022国考68人竞争1个岗位
A. 甲构成叛逃罪
B. 甲构成为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 对甲不应数罪并罚
D. 即使《刑法》分则对叛逃罪未规定剥夺政治权利,也应对甲附加剥夺1年以上5年以下政治权利
8. 下列哪一犯罪属抽象危险犯?(2015年卷二14题,单选)
A. 污染环境罪        B. 投放危险物质罪
C. 破坏电力设备罪        D. 生产、销售假药罪
9. 关于故意伤害罪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14题,单选)
A. 非法经营尸体的,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B. 医生明知是未成年人,虽征得其同意而摘取其器官的,成立故意伤害罪
C.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并不从中牟利的,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D. 组织者出卖一个肾脏获15万元,欺骗提供者说只卖了5万元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10. 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年卷二18题,单选)
A. 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罪
B. 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
C. 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罪
D. 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
11. 关于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数额)?(2016年卷二17题,单选)
A. 甲利用信息网络,诱骗他人点击虚假链接,通过预先植入的木马程序取得他人财物。即使他人不知点击链接会转移财产,甲也成立罪
湖北高考成绩查询系统B. 乙虚构可供交易的商品,欺骗他人点击付款链接,取得他人财物的,由于他人知道自己付款,故乙触犯罪
C. 丙将钱某门前停放的摩托车谎称是自己的,卖给孙某,让其骑走。丙就钱某的摩托车成立罪
D. 丁侵入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将刘某存折中的5万元存款转入自己的账户。对丁应以罪论处
中国人民银行面试比例
12. 乙(16周岁)进城打工,用人单位要求乙提供银行卡号以便发放工资。乙忘带身份证,借
用老乡甲的身份证以甲的名义办理了银行卡。乙将银行卡号提供给用人单位后,请甲保管银行卡。数月后,甲持该卡到银行柜台办理密码挂失,取出l万余元现金,拒不退还。甲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一犯罪?(2014年卷二18题,单选)
A. 信用卡罪        B. 罪
C. 盗窃罪(间接正犯)        D. 侵占罪
13. 甲给机场打电话谎称“3架飞机上有”,机场立即紧急疏散乘客,对飞机进行地毯式安检,3小时后才恢复正常航班秩序。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卷二1题,单选)
A. 为维护社会稳定,无论甲的行为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都应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B. 为防范危害航空安全行为的发生,保护人民众,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犯罪判处甲死刑
C. 从事实和法律出发,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D. 对于散布虚假信息,危及航空安全,造成国内国际重大影响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规定,以高效办案取信社会
14. 关于非法持有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18题,单选)
A. 非法持有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B. 持有不限于本人持有,包括通过他人持有
C. 持有者而非所有者时,必须知道谁是所有者
D. 因贩卖而持有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15. 大学生甲为获得公务员面试高分,送给面试官乙(某机关领导)2瓶高档白酒,乙拒绝。次日,甲再次到乙家,偷偷将一块价值l万元的金币放在茶几上离开。乙不知情。保姆以为乙知道此事,将金币放入乙的柜子。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卷二19题,单选)
A. 甲的行为成立行贿罪        B. 乙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C. 认定甲构成行贿罪与乙不构成受贿罪不矛盾        D. 保姆的行为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2.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 关于《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58题,多选)
A. 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对于犯盗窃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也要认定为抢劫罪
B. 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抢劫罪
C. 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盗窃信用卡并在.ATM取款的行为,也能认定为盗窃罪
D. 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提供条件的,也应当认定为保险罪的共犯
2. 《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2年卷二51题,多选)
A.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 “他人”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C. “侮辱”、“诽谤”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安徽省考公告3. 关于犯罪未遂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53题,多选)
A. 甲以杀人故意将郝某推下过街天桥,见郝某十分痛苦,便拦下出租车将郝某送往医院。但郝某未受致命伤,即便不送医院也不会死亡。甲属于犯罪未遂
B. 乙拦路抢劫周某。周某说“把刀放下,我给你钱”。乙信以为真,收起刀子,伸手要钱。周某乘乙不备,一脚踢倒乙后逃跑。乙属于犯罪未遂
C. 丙见商场橱柜展示有几枚金锭(30万元/枚),打开玻璃门拿起一枚就跑,其实是值300元的仿制品,真金锭仍在。丙属于犯罪未遂
D. 丁资助林某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但林某尚未实施相关犯罪活动即被抓获。丁属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未遂
4. 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犯罪中止?(2011年卷二54题,多选)
A. 甲收买1名儿童打算日后卖出。次日,看到拐卖儿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偷偷将儿童送回家
B. 乙使用暴力被害人后,被害人反复向乙求情,乙释放了被害人
C. 丙加入某并参与了一次恐怖活动,后经家人规劝退出该组织
D. 丁为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3万元用于孩子学费,4个月后主动归还
5.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卷二55题,多选)
A. 乙因妻丙外遇而决意杀之。甲对此不知晓,出于其他原因怂恿乙杀丙。后乙杀害丙。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