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xing tan suo
---------------------------------------------------------------------------------------■长妥天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蔷刘吉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高校既要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领悟新时代的价值使命。
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含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其中,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选修课)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选修课)。博士研究生阶段包含“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修课)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选修课)。长期以来,各高校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随着时代环境变化,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更需要与时俱进,为契合国家育人战略、学生发展需求不断改革创新。
梳理文献可知,学界对高校思政课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徐业滨,2004;王淑芳,2006;曹
洪军,2012)、教学方法(张辉,2008;杨慧民,2009;郑志强,2010)以及教学模式(吕慧萍,2005;郑志强,2010;梁英平,2012)等领域。随着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简称“2010方案”)的全面实施,学者们开始关注研究生思政课建设。关于教育内容,王建光(2012)分析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思政课课程衔接关系,认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本科阶段相关课程的自然延伸和深化,必须重视研究生阶段的特殊性,做到对这两个阶段教学过程的科学衔接。卞韬等(2015),周泽红(2018)对研究生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教学实现了集知识传承、方法传授、能力培养等目标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层次性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措施。关于
教学方法,王永友(2013)主张将“3W”
问题模式和培养科学思维方式贯穿研究生
思政课教学始终。谭文华(2013)主张在
教学过程中,将课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辩论赛、演讲赛等多种形式尽
可能结合起来,通过“组合式”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刘天旭、覃奕(2015)主张
通过讨论式教学化解研究生思政课“三
低”问题。卢卫红(2016)案例教学法可
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
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展示学生本身
的能力和素质等。蒋春荣等(2019)基于
对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验的实证研究,认
为良好的课程体验对深层学习方法有显著
影响。关于教学模式,杨孝青等(2014)对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政课自主学习模式
进行了研究。黄时进(2017)提出需要结
合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和博士研究生的特
点进行整体规划,通过创建和完善马克思
主义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资源数据
库,引导博士研究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来运
用大数据参与课程研讨,提升教学质量与
效果。周莲芳(2015)、李淑文(2017)、祁
金兰(2018)等分别对”菜单式”专题教
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建议由不同学科背景
教师完成授课和指导。王丹(2019)提出
“组团式”专题教学模式,强调在思政课专
题教学应坚持教师和学生”双中心”“双主
体”地位。赵金子(2020)认为对分课堂
是一种既符合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际,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综上而言,研究生阶段思政课教学既
坚持对本科阶段思政课知识的延续和深
化,也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
程特征。同时相较于本科阶段知识的基础
性特征,研究生阶段的思政课内容更具有
研究与应用特征。然而,目前研究对新时代
研究生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的效能综合
研究尚显不足,容易陷入碎片化知识"灌
输”式教学误区。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生思
政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作为逻辑起点,提
出研究生思政课改革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
值,比较分析研究生与本科生思政课程的
异同点和有效衔接问题,探讨研究生思政
课改革的教学模式,构建“五位一体”的
模式框架。同时,本文进一步阐释研究生思
政课程在大思政格局下,如何与"课程思
政”“学科思政”“行业思政”共荣共生,最
后提出研究生思政课改革的制度保障,建
构研究生思政课改革的理论研究范式,着
力提升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效。
一、应有之义:研究生思政课
改革的重要阐释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政课程改革具
有重要价值。高校在引导研究生正确判断
社会形势、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阵地、提
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投身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建设方面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比较没有做会计工作怎么报考中级
分析研究生与本科生思政课程可知,高校
研究生思政课程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实践性强的鲜明特征。研究生身心发展和
认知能力较本科阶段有了全面提升。课程
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更有所不同。本科生
阶段思政课教学需要广泛而全面地进行通
识教学,树立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基础,培养坚守国家阵地的有为青年。而
研究生阶段的思政课教育需要在有效衔
接本科阶段的同时,突出"思辨性”“研究
性”“应用性”的教学特点,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理论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
合,进一步对本科教学进行巩固和深化,一
以贯之的培养研究生坚持正确的意识阵
地,树立崇高的使命担当。在此基础上,研
究生阶段思政课教学要结合时事政治和现
二建报名时间2021年下半年实改革,将国际环境、国家战略及地方实践
内嵌到课程体系之中,让研究生不仅从理
Li xing tan suo
论层面掌握知识,更能运用所学内容,通过历史分析理解当下发展实情,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始终以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
贵池区教育局
二、教学策略:研究生思政课改革的创新设计
"菜单式”主题筛选。思政教师可以围绕”问题链”设置研究生思政课主题式教学,聚焦中国特、实事热点、研究生思想动态和社会生活实际等方面进行主题设计,以问卷调查或随机抽样等形式选取学生最想了解的“十大问题”,围绕主题内容开展集体备课,可独立教学也可交叉教学。
"沉浸式”魅力课堂。思政教师可以实施线下线上课堂交互,积极开展经典课堂、情景课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思维课堂等线下课堂教学和慕课、雨课堂、腾讯会议等新媒体新平台线上课堂教学,以多元课堂形式匹配不同教学主题。例如教师在讲述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中,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主讲、师生点评、分享心得等方式让研究生自主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牢固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阵地。
“开放式”实践教学。思政教师要精心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课堂实践,广泛开展社会考察实践,搭建社会组织、基层社区与研究生社会实践对接渠道。例如,在讲授国家近期战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实地,对一些贫困村、贫困户开展访谈交流,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农村发展现状,理解国家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不懈努力与支持投入,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四是“协作式”师资队伍。每学年定期开展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交流会,针对教学主题、学生提问、备课心得,同时可适当增加新思潮新时事的“教学沙龙”,完善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和交叉学科知识素养,培养一支思想政治正确、知识储备完整、学生尊敬热爱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五是“交互式”意见反馈。课堂以外,高校可以搭建教师工作坊、、交流分享等多元解惑渠道和意见反馈途径,精准解答学生提出的知识难点、教学意见,同时在教学之外为
研究生分享正确积极的网络信息和价值观
三、综合效能:研究生思政课
改革的共融共生
思政教师要围绕新时代“大思政”教
学理念,实现研究生思政课程的多效融合。
_是融合“课程思政”。教师要创新研究生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顶层设
计,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展
开研究生思政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思政
女生大专最容易考的事业编课应充分吸收其他课程的典型案例,促进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促进研究生
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在政治观念与价值体系
的相互贯通。二是融合“学科思政”。高校
开展思政课教师与各学科教师交流会,共
同探讨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融入思政元
素。研究生思政课要学习其他学科的学术
化和体系化,让研究生以学习学术思想、学
术理论的方式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自信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进而结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分析,认识到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
发展的正确性和意义性。此外,高校在促进
各类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思政素质培
养、人格塑造,哲学理性思维、心理情感解
析以及历史家国情怀等人文社科元素,实
现思政课与各学科教学的互联互通。三是
融合“行业思政”。学校要依托不同高校行
业学科专业优势,凸显高校行业文化特,
建设思政”金课”,将行业内优秀人才及优
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嵌入思政课教学体系,
彰显家国情怀和敬业奉献的优良品质,以
前辈精神指引研究生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
四、制度保障:研究生思政课
改革的系统建构
完善体制机制。学校要加强思政课改
革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三全育人”协同
发展,构建以教学主体为导向的识别机制,
将研究生作为思政课程教学主体,提升研
究生理论研究和自主辨析能力;构建以思
政理念为统领的衔接机制,重点衔接本科
思政课与研究生思政课、专业课程与思政
课程、整体性主题阐释与个性化观点解读
等内容;构建以教学内容为重点的实施机
制,围绕学生需求开展专题教学,围绕教学
主题设计课堂形式,围绕反馈内容完善课
程改革,以需求促改革,提升研究生思政课
程改革成效;构建以教师队伍为基础的管
理机制,围绕思政教师的理论素养、业务能
力和道德修养,强化人才引进、集体研讨、
名师工作坊、交互学习等重点内容;构建
以教改质量为支撑的考核机制,创新督导
2018年国考招考公告
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受众主体课程评价重
要性,创新课程教师交叉评价。
优化教师队伍。学校要提升研究生思
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的规范化和系统性,
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活动,促进其熟
练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
论经典,重点研究经典著作的当代应用,强
化教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更好
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学校要强化教师管理,
建立思政教师准入制度,筛选思政政治正
确、价值观念端正、致力于思政教育事业、
不偏激不偏执、认真负责、有责任有理想的
青年教师人进入思政教师队伍。学校要建
立名师团队,实施名师培养计划,鼓励高校
之间思政教师开展教学评选活动和交流研
讨会。学校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合理设置遴选考试
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岗位类型,提升学术界
对教学学术研究的认可度和信服力,鼓励
思政课教师研究更加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发
展的研究生教材体系,并更好结合社会发
展实际钻研教学内容。
强化改革实效。学校要提升研究生思
政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思政课教师信息化
能力素养,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与研究生
思想理论培养目标,建立中国特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智
库,运用大数据开展课题研讨,实现研究生
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校要健全
课程体系,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时代感和
可针对性为目标开展研究生思政课改革,
构建“必修+选修”“精品课程+魅力课
堂”等多元思政课程体系,着力提升研究
生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效性。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
专项项目“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改革
创新研究'X20VSZ06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