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级考试成绩评价的几种方法比较
周致武
一、传统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统计教学班各学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对于同一次考试,相同学科的多个平行班来说,使用“平均分”是可以粗略的区分其优劣的。区分的步骤,往往是先根据平均分高低排列出名次,进而判断谁好谁差。
而对于不同学科,或者不同次考试来说,班级平均分高低在数值上是不能直接计算、比较的。如果说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差异来,还是需要先排列名次,再观察比较。总之,使用平均分评价班级考试成绩是较为粗略。
至于“及格率”,它的高低与“平均分”趋势上基本相同,在判断学生成绩是否合格之外,没有多少特别的评价意义。
“优秀率”对于不同学科来说,标准难以统一,往往在一次考试中会出现部分学科优秀率为〇的情况,如此,对于班级考试成绩的评价,意义就更小了。
从评价教学效果的角度说,用“分段”统计班级各学科平均分的方法——例如把班级考生按当次考试总成绩划分为前20%,中50%,后30%分别统计他们的平均分,会比使用优秀率、及格率更有价值。
二、“标准分”方法
标准分,就是用“标准差”作为尺子,去度量参与评价的各数据与总体平均值之间的“距离”。这种评价方法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参与评价的数据高出总体平均值的“量”越大越好;
其二,参与评价的各数据之间的差异越小越,即越“齐整”越好。
2020全国高考文综真题
上述属性,对于评价师生的努力程度是比较适当的。因为,在智力水平基本相当的体中,共同努力程度越高,越趋近于“极限”,不仅体考试分数会较高,而且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也会越小,因而标准分就会越高。但就评价教学效果来说,这种方法否定个别学生的突出、拔尖,也不体现教师个人技术水平的高低及其发挥情况,又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三、“折合均分”法
这种方法目前还未见“经传”,就是把各个班级、各个学科、历次考试的原始平均分,都按比例折合成总体平均分为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数值的“平均分”。从而提高了平均成绩的纵横比较、相互运算的性能。如此,不仅利于评价某次考试同学科、不同学科平均成绩的优劣,还利于对平均成绩进行跟踪考
察。
对于评价教师而言,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更适合平行班有多位教师任课的情况。会计网上报名系统登录入口>国家公务员考试网2023职位表
四、“平均名次”定位法
不赞成按考试成绩对学生公开排名,是正确的。但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考生学科成绩的序列位置,判断班级各学科在
整体中的平均位置是不应否认的。
这种方法是:
1、先使用排序函数求出每一学科各个考试分数的序号(名次),对于并列分数,必须以它们所占位置的平均值作为它们的共同序号。
2、计算班级各学科学生考分所占序号的平均值,即为各学科的“平均名次”。
3、如果各学科或者不同次考试考生人数不等,需要把平均名次折合成在相等人数中的“折合平均名次”,例如“生均百人中名次”。
用这种方法定位各班各学科平均成绩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是比较客观的,尤其当考生人数较多时,会更好的克服由于名次之间不等距所带来的误差,使定位更为精准。在中考、高考之后,使用这种方法判定各班各学科的教学效果,会使人人折服的。
如何根据考试成绩评价教师教学质量
荆门市石化中学高中部教务处余辉远朱忠顶
尽管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隐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根据考试成绩,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管理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弊端
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大多是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绝对标准,如规定考试分数达到80分及以上为优秀,达到70分及以上为良好,达到60分及以上为及格,达不到60分为不及格。把平均得分作为评价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再如高考成绩如何,往往是看班级学生达到重点
大学或者一般本科投档分数线的绝对人数有多少。
这种绝对的评价方法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首先是忽视了各班学生的基础,其次忽视了各次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其三对教师不公平。这种评价的结果挫伤了部分教师特别是担任所谓普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用相对评价的方法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1、评价思路
学校在分班的时候不可能做到各班学生文化素质绝对均衡,即使总成绩很平均,也不能保证单科成绩也平均。如果我们以各班的前位成绩(被评价的这一次成绩为本位成绩,此次以前的某一次考试成绩为前位成绩)为基础,将本位成绩与前位成绩进行比较,看其学生学习成绩的成长性,就能比较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评价指标及计算公式
1)达标率(总分和单科)
⑴高分率=高分达标人数÷高分指标人数×100%
⑵优良率=优良达标人数÷优良指标人数×100%
⑶合格率=合格达标人数÷合格指标人数×100%
2)均分系数(总分和单科)
均分系数=班级平均分÷所在组平均分
3)单科合格配套率(简称合配率)
单科成绩达到合格标准总分成绩也达到合格标准的班级人数叫做单科合格配套人数(简称合配人数)。单科合格配套人数与班级总分成绩合格人数的百分比,叫做单科合格配套率。
⑴高分合配率=高分合配人数÷总分高分达标人数×100%
(高分合配人数是指单科达到高分标准总分也达到高分标准的人数)
广东招生网录取状态⑵优良合配率=优良合配人数÷总分优良达标人数×100%
(优良合配人数是指单科达到优良标准总分也达到优良标准的人数)
⑶合格合配率=合格合配人数÷总分合格达标人数×100%
(合格合配人数是指单科达到合格标准总分也达到合格标准的人数)
4)综合得分
⑴总分综合得分=总分高分率×100×高分率权重+总分优良率×100×优良率权重+总分合格率×100×合格率权重+总分均分系数×100×均分权重
⑵单科综合得分=单科高分率×100×高分率权重+单科高分合配率×100×高分合配率权重+单科优良率×100×优良率权重+单科优良合配率×100×优良合配率权重+单科合格率×100×合格率权重+单科合格合配率×100×合格合配率权重+单科均分系数×100×均分权重
3、评价统计及计算步骤
1)统计分组: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水平,将水平相当的班级分在同一个统计组。
2)确定指标人数:根据教学目标,用前位成绩(如中考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测算。
2020国考公务员录用公示名单⑴先按照各组参加考试人数的一定百分比,分别确定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标准人数的基数。如高分为20%、优良为30%(不包括上档20%)、合格为30%(不包括上档20%、30%)
⑵再根据总分及单科对应于高分(优良、合格)标准人数基数÷70%的顺序
号的学生的前位成绩(如中考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各组总分及单科的高分(优良、合格)最低标准分数线。
⑶各组总分及单科达到高分(优良、合格)最低标准分数线的学生人数×70%,即为该组的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总标准人数。
⑷各班总分及单科达到所属组内高分(优良、合格)最低标准分数线的学生人数×70%,即为该班的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指标人数。
3)本位成绩的统计计算
⑴、达标人数的统计
根据各组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总指标人数,确定各组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本位成绩达标最低分数线,各班达到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本位成绩最低分数线的人数,即为该班的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达标人数。
⑵各项评价指标计算
根据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达标率、合配率、均分系数和综合得分。公务员27个级别
三、评价遵循的原则
实行这种相对评价遵循了以下原则:
1、比较性原则。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的差异,不是将学习基础有差异的班级放在相同的标准上进行评价,而是比较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和成长,这是比较合理的。
2、发展性原则。这种评价方法的比较性原则也体现了发展性,另外,在确定指标基数以及最低分数线时,考虑到部分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有可能进入高分、优良或者及格的行列,所以将高分(优良、合格)标准人数基数÷70%,加以放大,这样来确定各组总分及单科的高分(优良、合格)最低标准分数线。
3、公平性原则。由于这种评价方法是相对评价的方法,充分考虑了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考虑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成长性,无论是教重点班还是教普通班,只要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获得成就的机会就是均等的,普通班的成绩增长幅度大,进步快,教普通班的教师也被认可是优秀的。
4、导向性原则。这种评价方法有利于引导全体教师积极从事教学工作,能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综合得分计算中,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管理的目标或者重点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在权重的确
定上作适当的调整,以引起教师的特别关注,在教学工作中加以重视。如要引导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偏科问题,就可以加大单科合格配套率的权重;如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提高教学成绩的合格率,就可以适当加大合格配套率和均分系数的权重。
中学教职工年度考核量化评分方案
【发布时间:2012-3-13 9:16:49】【作者:/来源:】【阅读:435 次】【字体:大中小】【打
印】【关闭】
莆田锦江中学教职工年度考核量化评分方案
(试行稿)为了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激励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