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摘  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从模糊探索到清晰定位,从拾遗补缺到特类型。本文分析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又横向对比了江阴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并对江阴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江阴;高等职业职教育;大学生
一、江阴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1)职业教育规模逐渐增大。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江阴五一棉纺织厂和红星染织厂的“七·二一”工人大学,198212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报教育部备案。200211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共有在校生近8000人,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80%左右的毕业生在江阴就业,30%以上的毕业生成为了江阴企业中层以上干部或技术骨干,为江阴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几年,师资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教职工519人,其中专任教师318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以上。学
院占地512亩,建筑面积江阴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20余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多万元。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纺织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艺术设计系、管理系、外语系、基础部、体育部等72部,另有成人教育学院。围绕地方产业结构开设40多个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电脑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服装设计等5个专业为省级特专业。总的来看,江阴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是:成就巨大,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着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二、促进我市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1)重视学校办学内涵的建设。增强办学内涵,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今后必然的命题,因此,学院的中心工作应是抓专业、抓课程、重教书、重育人、重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重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地位的落实,并切实注意办事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其在人才市场和事业发展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高职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决定性基础。(2)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三到五年内,建立具有江阴特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与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
式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里的难点在于行业和企业的真正参与。问题是:企业对此没有积极性。宏观上,我们要有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做好准备,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建立高职教育的本科院校,提高江阴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完善各种政策法规,创造有利于高职发展的外部环境,促使现有的高职院校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3)通过社会服务拓展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江阴学院立足江阴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形象地提出了“魂系江阴,根植企业,为江阴的企业培养合格的具有‘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院在实践中形成了“定向招生、双向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践”、“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先后与江阴40家大型企业合作创办了近50个“企业冠名班”,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阴学院成立了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以此为平台进行技术传递、技术交流和技术人才培训,并面向江阴籍未就业大专以上毕业生开设了软件高级培训班。并通过与微软合作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打造优质的服务外包培训品牌。(4)创造有利于高职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是领导观念的转变。曾经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和官员都呼吁,高等职业教育决不是一个低水平、低成本的教育,它也需要加大投入,因为经费的不足,必然地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
校企合作开展不深入,工学结合不紧密,教学投入不充分的情况,进而影响了全面有效的教育运行和监控机制的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教育,需要足够的财政资金作保证,但财政的来源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公共财政拨款,国家政策规定收费以外,应该形成较大比重、强大功能的自我创收造血功能。这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技术开发和咨询、科研合作和服务等途径,不断增强办学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能,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财政来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其次是全体人民观念的转变。由于几十年封建社会的影响,在社会文化环境上形成了重文轻技,重行政等级轻技术水准的氛围。这种氛围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虽有好转,但并未完全改变,这几年出现的报考公务员热、教授争当处长、院士享受副部生活待遇就是证明。
总之,江阴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得仰仗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关注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江阴的高等职业教育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