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作者:党帅旗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1期
    党帅旗/湘潭大学
    摘要:本文运用定量研究取向的问卷调查法和定性研究取向的深度访谈法,以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为研究主题,以某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以及相关工作的意向不强,造成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偏离本专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为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偏离本专业的问题提供
    一些参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迅速,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出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新时代后,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社会工作,足以显示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那么,在社会工作如此被重视的今天,却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短暂,不被广大众所了解和接受,导致很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社工行业。一项针对某学院两届社会工作本科以及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10.87%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行业,有接近一半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与社会工作毫无关联[1]。虽然我国现在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展了社会工作教育课程,每年有上万的学生毕业于社会工作专业,但由于很多原因,大量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都离开了社工行业,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2]。因此,调查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偏离本专业的原因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对某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读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相比之前的研究有所扩展,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意向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对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和原因的合理认识。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困境进行分析,有助于反思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减少社会工作人才流失,助力我国社会工作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省某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140名在校生和已经毕业的15名大学生,通过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全面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其中,男性35人,女性120人,分布情况为:大一学生37名,大二学生37名,大三学生38名,大四学生28名,2015届毕业生5名,2014届毕业生5名,2013届毕业生5名。
    在调查开始前进行的基线调查中笔者发现,调查对象的地区和城乡分布广且均,因此,笔者认为采取以上的方式进行调查能够对全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情况做出推断,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为获取资料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为自填式问卷,采用纸质版和电子版相结合的形式,分发给在校大学生的为纸质版,给毕业生的为电子版。
    2.深度访谈法
    本研究同时采用深度访谈法来获取资料。笔者按照访谈提纲,采用口头交谈和网络访谈的方式来获取一手资料,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想法,然后进行整理,并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三、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情况
    (一)总体状况
    从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学生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相关职业的意愿非常低。
    对于“是否愿意选择社会工作及其相关职业作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职业”这一问题,选择十分愿意的研究对象仅有23人,占14.8%。大部分研究对象表示有可能会选择社会工作相关工作,为90人,高达58.1%。可见,大部分研究对象对是否从事社工行业持观望态度,并且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对象并不考虑从事社会工作。
    (二)职业选择意愿分析
    对于“你毕业后想从事的职业领域是什么”这一问题,选择最多的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为50人和42人,占32.2%和27.2%。选择频数倒数第二的是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工作,仅有23人,占14.8%。另
外,选择考研和其他的共有40人,占25.8%。在访谈中,多数被访者都表示想要先去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考试,考不上再考虑别的职业。
    从以上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及其相关职业的意愿较低,且已毕业的大学生从事社会工作行业的也非常少,大多数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公务员考试和各种事业单位招考的备考上,而进入社工组织和相关机构成为他们保底的选择。
    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偏离本专业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学生择业
    教师的水平以及学校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工作行业的看法。在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所以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再加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直接导致学生对社会工作学习兴趣不高,进而致使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偏离本专业。
    (二)传统就业观念束缚学生择业
    在就业选择上,越来越多大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去选择将来从事的职业,打破“铁饭碗”思维。但还有大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就业意向上持较传统的观念,大都倾向于选择工作性质稳定、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宁愿花费大量精力去准备与自己专业无关的、竞争很大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招考,也不愿意
参加社会工作机构的对口招聘。
    (三)社会工作发展不均衡阻碍学生择业
    在我国,由于东部经济发达,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早且广;中西部经济落后,社会工作起步晚,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设置较滞后[3]。在访谈中,来自农村的同学希望将来的工作地点能离家近一些,但其所在的县城以及市区很少有社会工作岗位,所以就被迫做其他工作。虽然政府非常支持社会工作的发展,但社会工作岗位选择仍十分有限,这就致使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低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进而陷入就业困境。
    (四)社会工作低薪资及低认可度限制学生择业
    以下是与社会工作毕业生的一些访谈记录。
    被访者9:“我在毕业前就了解到从事社会工作的待遇不是很好,前景也不太好,我家人和亲戚们也不认可这个专业,所以我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
    被访者11:“亲戚朋友们有时候会问到工资的事情,我一说工资一个月两千多,福利也很少,马上就会迎来鄙视的眼光,让我感觉很难受。”
    被访者12:“我去郑州市参加过社会工作机构的应聘,给出的工资都很低,所以我转行了。”
    从以上访谈记录足以看出“工资低,认可度不高”对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选择的影响,自身工资低,再加上别人的质疑,就很容易放弃这一行业。
    五、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可
    首先,报考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被调剂到该专业的,并非主动选择。所以,针对这个具体问题,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应开展专门介绍社会工作的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够全方位了解社会工作。
    其次,尽可能多地开展专题讲座,邀请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专家、学者、资深一线社会工作者等给学生授课,增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最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目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校期间学好本领,充分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
    (二)学校要努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质量
    首先,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阻碍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不足。这就需要加强引进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人才;同时,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培训,如轮流派遣教师去其他高校或者是机构进行相关培训[4]。
    其次,强化实践教学。社会工作的实用性决定了该专业必定要培养实践能力强的社会工作者,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应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调查中也有研究对象表示社会实训太少,学到的知识无法有效运用到生活中。因此,学校要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学生派送至社会工作机构、社区、养老机构、福利机构等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工作发展的促进力度
    1.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优秀人才的社会职业地位
    注重把优秀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或者人大、政协参政议政,或者在共青团、妇联等团组织中担任代表,党政机关、团组织、事业单位招聘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工作专业人才时也要优先考虑社会工作专业的优秀人才。
社工考试成绩查询2020
    2.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力度
    虽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等政策的颁布推动了社会工作职业评价制度的建立[5],但激励机制尚未建立。一个工作岗位的健全必须具有完善的人才激励体制,这样才能吸引人才,提升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效率,进一步促进这一职业的发展[3]。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健全社会工作鼓励创新创业的表彰奖励制度;第二,大
力宣传社会工作先进光荣事迹,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认可度;第三,鼓励行业与企业、共同建立支持关爱基金会,对有突出贡献的社工和社会组织进行奖励。
    参考文献
    [1]Bullock A D,Firmstone V R,Falcon H C.Developing Guidelines for Postgraduate Dental Educators in the UK[J].British Dental Joumal,2010(2):19-23.
    [2]Hollis.Casework:A Psychosocial Therapy[M].New York:Random House,1981.
    [3]赵光荣.论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J].社会工作,2014(6):67-72.
    [4]潘桂芳.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与思考——以贵州省某高校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7(6):72-76.
    [5]人事部,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1号)[EB/OL].(2006-07-20)[2019-09-11].v/gkml/xxgk/201407/t20140717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