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枝头春意闹——古诗词春之意象三:杏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古诗词春之意象三:
杏花(一)
杏花是春天著名的标志之一。说到春天,首先就要提起杏花。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轻风剪剪,杨柳吐青,春风拂面。中国古代文人们悠然徜徉春里,徜徉在杏花雨、杨柳风的意境中,让他们心旌摇动。他们将杏花入诗,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寄寓于杏花,杏花也就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写常新的意象。
我国古代最早描写杏花的诗篇当属南北朝时期庾信的《杏花》:
春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诵读这首小诗,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在茫茫无际的原野上,绽开着一枝枝鲜嫩之的杏花:“春方盈野,枝枝绽翠英”,淡远的青绿与鲜艳的杏红,以一种和谐明快的调,点染出浓郁的春意。“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随着视线的移动,我们看到粉红的杏花,或在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或在近处的山城艳丽夺目,一派“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象。接着,作者笔调轻轻一转,抒写出人们对杏花的喜欢和珍爱:“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红琼是红的美玉,小心采折的杏花,衬托在金黄的盘子里,就像一块块红的美玉,敬献在宾客面前。它象征着五彩缤纷、欣欣向荣的春天,传达出沸腾喧闹、生机盎然的春意,给予读者以无限惜春、爱春、赏春的欣喜和愉快。如果说,宋人叶绍翁的“满园春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以虚带实,以静衬动,烘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动,那么,“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则是以鲜明的彩和强烈的调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迸发出人们对春晖的喜爱之情。
我们来看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本想游园,却因主人不在而无法进去。在失望之际,突然发现一枝杏花伸出墙外,于是分外惊喜。对青苔都充满爱心的诗人从墙外一枝红杏感受到墙内万木春,领悟到春天和一切生机勃勃的新鲜事物一样都是封锁不住的。这样,诗人高尚的情趣、美好的追求,就与那枝关不住的红杏融为一体,呼之欲出了。
再看宋代词人宋祁的词《玉楼春》中的红杏: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词的上阕写春光无限,下阕感叹春光难留,赏春难以尽兴,寄托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具体讲,上阕四句写春游出东城所见早春之胜景:轻舟在碧波中荡漾,绿柳在微风中轻摇,红杏在阳光下怒放。早春时最足以显示春光的是红杏,杏花盛开,生气勃勃,如火如荼。红杏盛
开衬托出春意之浓,着一“闹”字,似是杏花在有意闹春,写尽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同时,“闹”字还容易使人联想到“闹新春”、“闹元宵”等热闹景象,融入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烈期盼之情。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红杏枝头春意闹
——古诗词春之意象三:
杏花(二)
唐代诗人王维《春中田园作》中的杏花一片雪白: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诗中写鸟鸣花开,春意昂然,冬天难以见到的斑鸠,随着春天的来临,早早飞临村庄,在屋
顶鸣叫,村中的杏花争先开放,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白的杏花中。纷乱的杏花让诗人顿起田园之乐,杏花开在村边,也开在诗人的心头。
在缭乱的杏花中,唐代诗人储光羲的《钓鱼湾》展现了暮春时节钓鱼湾的动人景象: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诗中写了隐居的情趣:绿荫蔽天,杏花飘地,清潭见底,荷动鱼散,渔翁之意不在鱼,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日暮罢钓系船,在绿杨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来相见,那杏花的纷纷繁繁,就是小伙子急切心情的衬托。储光羲写风光宜人的钓鱼湾,写盛开的杏花,渲染的是清新淡雅的美学境界。这种美学境界与边塞诗派大漠雄风、浓墨重彩式的美学思潮不同,避开了战争的烽火,解脱朝堂的倾轧,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市井的嘈杂,在杏花的摇曳中产生愉悦,净化心灵。
再看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这首诗是“大历十才子”钱起的名诗。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都却惊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杏花在诗中出现,它的纷繁与飘飞无不使诗人情思翻飞,它与幽竹的“不改清阴”相对照,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辛夷花,又称木笔花(因其花像毛笔)。有紫和玉。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明代张新著有诗作,题名《木笔花》。
回到我们的“杏花”主题,很多人分不清楚杏花和桃花,我们这里扩展一点内容:
杏花和桃花的区别
摘要 叶片:杏花的叶片为宽卵形或是圆卵形,边缘有圆钝齿;而桃花的叶子形状为椭圆状披针形后期变为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的锯齿。花:杏花白,花蕊为黄白;而桃花为粉或者是接近红,花蕊为紫红,且桃花先于杏花开放。
一、叶片区别
杏花的叶片为宽卵形或是圆卵形,长约5-9厘米,宽约4-8厘米,边缘有圆钝齿,两面都无毛或是下面脉腋间有柔毛,叶柄长约2-3.5厘米。
桃花的叶子形状为椭圆状披针形后期变为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的锯齿,两面都无毛,叶柄长约1-2厘米。
二、花的区别
杏花单生,花瓣为圆形后至倒卵形,颜为白,花蕊为黄白,开花时气味有些呛。花期在四月份。 
桃花也是单生,花朵的颜为粉或者是接近红,花蕊为紫红,花香,花期在3月份。
红杏枝头春意闹属于红杏枝头春意闹
——古诗词春之意象三:
杏花(三)
晚唐社会的衰败,个人事业的失败困顿,家中亲人的生离死别,爱情生活的不幸,给李商隐的一生涂上了浓郁的悲剧的彩。这些生活的折射而形成了他的诗作的阴柔、凄艳的朦胧风格。我们来看他的(《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这首小诗写的是烂漫春光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意绪。首句写春光与日光争艳竞妍,造语新奇,意趣盎然。丽日当空,春光烂漫,万物生长,方兴未艾,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热烈欢快的勃勃生机。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着一“斗”字,似乎眼前这烂漫纷呈的
春光日日与时光争雄比长,力求在这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展现它的全部美艳。这一比斗本身就暗含韶光易逝的轻微惆怅,暗含下文意绪的纷扰不宁。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城郊野外,山路横斜,艳阳高照,杏花盛开,惠风和畅,芳香四溢,极目远眺,只见山杏灿烂却微呈白,亮人眼目却略带灰暗,这种调容易触动诗人春日的无名惆怅。杏花开放,一见春光烂漫,二见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状的缭乱不宁。三、四两句更进一步点出了诗人消融纷扰的企盼。什么时候才能使心绪摆脱眼前这种纷扰不宁的状态,能够象这百尺游丝一样轻松悠闲呢?通读全诗,不难发现,芳香四溢的杏花实际上折射出诗人伤春、伤情的纷乱不宁。
古代诗人足迹遍及各地,在旅途中对大自然有极为丰富的体验,而青草碧、日暮杏花很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
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诗人漂泊在外,偶见一枝杏花,牵惹出的情思是何等的浓郁: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怨。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唐 吴融《途中见杏花》)
奔波于茫茫旅途中的吴融,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这种意绪有花开易落、青春即逝的惆怅,又有自己行匆匆,与杏花缘分短浅的无奈。由于节候尚早,未到春深时分,料峭的春寒不见蝴蝶飞来,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此情此景杏花独开,孤独寂寞,不就是诗人自己吗?诗人眼前逐渐浮出长安绚丽夺目的杏花。他被迫离开朝廷,到处漂泊,心里仍萦注于朝中。这种故国之思恰托以杏花,让读者感到诗人内心蓬勃的报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