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来安县2023届九年级“一模”试卷
    语文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思亲是古诗文中永恒的话题。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巧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同情、关切与思念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通过想象团聚情形,表达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2)诗言情,诗绘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骑“的卢马”乘胜杀敌的磅礴壮阔之景;“________,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欣赏范仲淹笔下朝暮幻变的洞庭湖,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分)
    【甲】那时天尚早,并无童生交卷,A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乙】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莲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bì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就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bá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倘有(  )  屈煞(  )  规bì(  )  提bá(  )
    (2)【乙】段画线语句的复句类型是(  )(3分)
    A.假设关系  B.因果关系  C.转折关系  D.条件关系
    (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______(作者)的《儒林外史》,【甲】语段中“A”指的是______(人名)。(2分)
    (4)请从【甲】【乙】两文段中任选一个,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4分)
    3.华夏学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特邀你参与。(12分)
    (1)请你为以下消息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25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
    12月13日,是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复兴中学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上午10时整,伴随着学校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现场师生高唱国歌,向国旗注目。随后,全体师生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升旗仪式结束后,校长还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程,告诫同学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2)下面是一份邀请薛老师参与活动的邀请函,请你按要求修改。(6分)
    邀请函 尊敬的薛老师: 您好!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校学生会3月16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祖国在我心中”诗歌专题讲座,请您务必参加。 3月12日 校团委
    ①请函内容不完整,请你修改。(2分)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用语不恰当,请你修改。(2分)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你修改。(2分)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去报国?(3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2023年高考是哪三天
    [一](22分)
    父爱是条船
    何敏
    ①我们兄妹五人,一个一个,从农村渡到城市,从农民渡成文化人的,是父亲。父爱就像一条船,父亲既是船长,又是舵手。
    ②父亲小学毕业,也正是这点文化底子,让父亲有了非常朴素的观念: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③父亲有一句口头禅:只要好好念书,农活不用干。
    ④母亲心疼父亲,总想让父亲修改一点大政方针,你看看,都多大了,也不让他们学着干点活。街坊邻居也嘲笑父亲,你看他家这几个孩子,让他领成啥了,一个一个,少爷似的。父亲笑笑,不解释,我行我素。所以,在父亲这个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家里再忙,活再多,天再热,我们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躲在家里,读书学习。
    ⑤我们是享福了,可苦了父亲,他一人要养活我们家十口人(还有爷爷奶奶外加一个大奶奶)。在那样的年月,靠几亩薄地,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成年累月,我就没见父亲闲过。年老的父亲,落了一身病。
    ⑥我大哥第一年高考落榜,差距很大,他自己都失望了。那时的高中生,凤毛麟角,我大哥长得又帅,他一回家,说媒的马上就踏破门槛,女方条件一个比一个好,我大哥都动心了。家里人都同意给我大哥订婚,说订一家条件好的,日子照样过得不错,还说父亲认死理。认死理就认死理,父亲坚决不同意订婚,还鼓励我大哥复读。不就是失败一次嘛,没事,再来一次。大哥没让父亲失望,苦读一年,第二年考上了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市里工作,现在是我们市小有名气的专家医师。二哥成绩不好,父亲就鼓励他上技校。我二哥就读了农校,毕业后一直在农业系统工作。
    ⑦我最淘气,也最让父亲操心。初二时,我玩疯了,没有学习的心。当时一块玩的,一共有十三个人,号称“十三太保”,我们喝酒打牌逃学,甚至打架,可谓无“恶”不作。那时候,父亲忙,一天到晚不在家,也没空管我,只撂下一句话,不准退学。一到学期末我没考上,他就说,接着复读。所以,别人的初中都读三年,我却读了六年。初三第二年,别人都紧张备战中考,我却百无聊赖。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七月的一个大热天,吃过晚饭,父亲把我叫到庭院的枣树下。父亲问我,打算咋办。我自知理亏,不敢抬头,也不知道怎么办,就破罐子破摔,半天憋出一句话,种地呗。父亲好久没言语,烟抽了一半,语重心长地说,你可想好了,就你这个个头,还没力气,种地就是饿死的命。由于遗传,加上营养不够,当时的我个子很矮,十六岁了才一米五多。我被父亲这句话震到了,又想到种地的种种艰辛,好久没说话。末了,我咬咬牙说,再复读一年。那一年,我付出的努力几乎比前五年的总和还要多。第二年中考,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县一高。父亲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许多。
    ⑧父亲用尽全部精力,把我们都渡到幸福的彼岸,而他自己到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我们不知道。我读高中的时候,大哥读大四,二哥读农校,家里穷得靠喝棒子面糊糊维持生活。为了确保我们仨的生活费,父亲几乎把粮食卖光,没白天没黑夜地干活。白天干建筑活,累得浑身酸痛,晚上还要编草席。编草席是个麻烦活,从剥高粱秆,刮高粱秆,到编
成一张席子,至少要三天。而父亲只用了三个晚上就完成了。高粱秸秆皮的边沿锋利如刀,父亲的手像遭了鞭刑的脊背,刀口横七竖八,新伤摞老伤。就这样,父亲一个月十张席子,拿到集市上换回三五十块钱。弟弟妹妹读高中时,家里的经济状况稍微好点,大哥二哥可以接济一点。但父亲不愿麻烦他们,仍然坚持编席干活两不误。就这样,父亲靠着编席,把我们从高中编到大学,从农村编到城市。
    ⑨而今,我也做了父亲。在培养子女的道路上,我也始终沿着父亲的方向,初心不改。每次看到孩子认真学习的身影,我都仿佛看到了父亲臂膀的坚实、目光的坚定,还有他那早已佝偻的深深背影。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11月)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④段运用照应的手法,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B.第⑧段“就这样,父亲靠着编席”中“这样”指的是“父亲坚持编席干活两不误”。
    C.文章略写父亲被街坊邻居嘲笑等,详写父亲教育并主张“我”复读和鼓励大哥复读。
    D.本文通过记叙父亲把我们兄妹五人从农民渡成文化人的事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高粱秸秆皮的边沿锋利如刀,父亲的手像遭了鞭刑的脊背,刀口横七竖八,新伤摞老伤。
    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6分)
    7.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