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鼓戏的起源
花鼓戏是清代中叶兴起的,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主要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的地方小剧种之一,是我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花鼓戏是指湖南境内六种花鼓戏的总称,即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和邵阳花鼓戏,经过悠久的历史传承逐渐形成了六个有着不同区域风格的地方花鼓戏。”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也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力支持。花鼓戏只是湖南众多地方戏曲的一个品种,深受广大人民众的喜爱湖南花鼓戏与湖北、四川、江西等地的花鼓戏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二、发展历程
花鼓戏,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其中虽属“湖南花鼓戏”最为著名。但湖南花鼓戏却是一个笼统的剧种概念,因为湖南花鼓戏根据流行地区的不同可细分为:长沙花鼓戏(益阳
花鼓戏)、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衡州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永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
因此,严格来讲“湖南花鼓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地方剧种。通常所见到的湖南花鼓戏经典代表剧目如《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等实为代表湖南花鼓戏的长沙花鼓戏中的剧目。但多数人并不能详细清楚地了解这些概念,所以人们一般所说的湖南花鼓戏其实就是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形成初期是以旧长沙府(今长沙县)为中心,后逐渐向周边县市辐射,其不只流行于长沙,在省内流传甚广,相对而言其它五个流派无论是流传范围还是知名程度来都远不及长沙花鼓戏。因此,长沙花鼓戏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湖南花鼓戏的代表。
除岳阳花鼓戏之外,其它四个流派几乎都只在其所处县市或地区作代表性或象征性传承。除湖南花鼓戏之外,在湖北有荆州花鼓戏(湖北花鼓戏)、黄孝花鼓戏、东路花鼓戏,安徽的凤阳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河南的豫南花鼓戏(光山花鼓戏),浙江的桐乡花鼓戏、包山花鼓戏、平湖花鼓戏等同名的地方剧种。
三、发展过程
岳阳花鼓戏发源于岳阳,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流行于岳阳及周边一些县乡,深得岳阳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岳阳人,对岳阳花鼓戏更情有独钟,百听不厌,用那些老年朋友的原话是:可以当饭吃,岳阳戏可以疗好小小病,有戏看,病都好哒,比喝鲜鸡汤更有味!他们以前都是听岳阳花鼓戏长大的,如以前的百香园剧团便是人人皆知,甚是怀念。他们对岳阳花鼓戏有很深的情结,对一些岳阳调子,如岳阳正调,上下句,数板,梦调等,老人们大多也能哼上几段。
纵观岳阳花鼓戏现状,却是不令人乐观,除岳阳县的几个剧团还在坚持唱岳阳传统花鼓戏,但他们很少来市内演出,市内的各大小花鼓剧团却极少上演岳阳戏,全用的外来调子演唱,多半是湖南花鼓戏调子,那些老年朋友都说看起不得味,只能是怀念百香园的时光了,正宗的岳阳花鼓戏,观众看了都很激动,说好多年没听过这些调子了,真的好听哟。
很多退休的同志,既是岳阳戏的演员,更是铁杆的岳阳戏迷,面对岳阳戏被外来花鼓挤兑,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岳阳戏的现状十分担忧,担心失传,现在观众还在,但演员很少了,他们能不急吗,岳阳戏是我们岳阳市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呀。
四、花鼓戏发展中的瓶颈以及创新方法
花鼓戏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产品的增多,花鼓戏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专业表演人才流失、创作人员缺乏、管理模式滞后、戏曲内容陈旧、传承方式落后、资金严重短缺......社会环境改变,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就不同,各种娱乐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花鼓戏的地位当然每况愈下。我们既要保留传统剧目,但是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基础上,还要创作一些符合当今社会文化,契合现代观众喜爱的新剧种。就是要与时俱进,营造良好传承环境,开拓创新、培养淮北花鼓戏传承发展的新生力量、充分发挥现代传播媒体的作用,构建立体化的花鼓戏传播网络,纳入现代知识体系中,构建传统文化新的生态系统。
对于花鼓戏的发展,学者这样认为:第一是整理已有的曲谱和文字材料,第二是可以试着开辟校园这片还没有被开垦过的地方,可以组织民族艺术进校园,培养高校学生的艺术情操,把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这样传统艺术就更加充满着希望。
五、当代花鼓戏的创新
长沙花鼓戏只有在保持原有精华的同时进行创新才能使得长沙花鼓戏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我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岳阳人才网
在音乐方面花鼓戏的传统曲调都是以民间小曲和各种戏曲中的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中间不乏有“老年化”的成分。比如说细腻婉转的曲调不紧不慢的唱词。这使得当今的年轻人很难接近它们。所以说以“老年化”的元素进行创作不适合现在的发展规律。在长沙花鼓戏里注入“少年化”的元素才是当今花鼓戏创作的当务之急。这样长沙花鼓戏才可以成为有源之水得到旺盛的生命力。
在表演内容方面我们应该“守其宗得其变”。守的是花鼓戏的传统也就是花鼓戏的创作题材;变的是题材中的内容。传统的剧目所讲述的生活琐事在当今社会已经不能引起太大的反响所以长沙花鼓戏也该随着时代的脚步向前发展。利用社会时事进行创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试想一下把一些时事编成花鼓戏进行演出既有新意,又能起到对人们的教化作用这难道不比冰冷的文字更有活力吗?
且古人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迷。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一举两得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演出形式方面我们也要有所创新。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花鼓戏
的演出“走出来”。欣赏者是花鼓戏剧团的“上帝”,他直接决定了花鼓戏的流行程度。多开展一些类于“花鼓戏进社区”、“花鼓戏下农村”等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花鼓戏的传播。
另外在对于伴奏乐器的组合上长沙花鼓戏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比如说京剧现在有不少京剧都是用的西洋交响乐队伴奏,这样可以使得京剧更有气势并体现中西结合的优越性。花鼓戏大可不必追求那种效果只需稍加修饰就可以完成质的蜕变。保持原有的大筒、唢呐、锣鼓再加入一些低音乐器、彩乐器如贝司、竖琴,来演奏一些民族乐器不能表现的手法,这样不但保持原有的特点又注入了新的特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