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神”一样的中学
什么样的中学最精彩?什么样的试卷最变态?
在当下中国,中学最大的目的和价值在于高考被称为改变命运唯一公平的途径。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学也就有了高下,乡村中学考师专,普通中学想本科,重点中学拼重点,超级中学上清华,在超级中学之上的,是神一样的中学。
网络上都流传着这些神级中学的传说,它们或是题山卷海的新晋苦修派,或是出身尊贵的传统豪门,或是前途宽广的留洋预科班,相同的是,在别人视为畏途的高考,被他们轻易玩转。
衡水中学: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王鹏
正常人考上清华有多难  在衡水中学一条绵延近百米的校园外墙上,贴着2011年考入北大、清华学生的照片,个个神采飞扬。2008年至2011年,衡水中学共有278人考入北大、清华。2011年高考,该校包揽了河北省文理科第一名。同年,在全省前200名中,衡水中学的学生占了近一半。
在经济不发达的衡水,衡水中学迅速崛起被视为一个奇迹。
在衡水中学,有着“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的说法。网上流传着衡水中学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上面规定早上5点半起床到晚上10点10分熄灯期间的每一项任务,具体到洗涮、整理内务、早操等。对外校参观的老师来说,衡水中学最让他们震惊的是每天早上的跑操。2003年4月,北京海淀区校长团到衡水中学参观跑操时,学生们喊得震天响的口号声,引得一些校长潸然泪下。他们对李金池感叹,“你们的学生有种压倒一切的气势。”
  2003年,林倩考进了衡水中学。高中毕业6年后,林倩还记得他们班当时喊的是“243班,如日中天,团结一心,共享苦甘”。“能喊多大声喊多大声,喊起来觉得特别有集体荣誉感。在当时,可能是给自己一种动力,也是发泄一些压力。”
“跑饭”则是由衡水中学学生们原创的词汇。有学生曾写《跑饭传说》:“泡饭若是一幅画,当为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跑饭若为一部曲,当为贝多芬指间的《命运》。”衡水中学的时间表规定,吃饭时间为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45分。而大部分学生为多争取一些学习时间,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从教室冲到食堂,打饭、吃饭等一系列动作。为同学们的健康考虑,学校不得不安排人站在教学楼到食堂的拐角处专门抓“跑饭”,但学生们顶多在经过拐角处时放慢脚步,
然后继续跑。还有人索性把零食藏到被子里、橱子里,饿了拿出来吃两口。
“老师再三说,你多利用一分钟,可能高考的时候就比别人多得两分。所以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林倩感叹。在“人人网”上有一张衡中的照片——教学楼每一级台阶上,都贴有动能定理等数理化公式。
    “早恋”或“疑似早恋”在衡水中学被称为“非正常接触”,简称为“非触”。如果一男一女单独出现,则容易被认为是“非触”——被调查出来是真正意义上的搞对象,就严重了,得被发配回家反省,其他可能被发配回家反省的行为还有裸睡、打架等——高三的同学都是按秒计算,被发配回家,会耽误多少时间啊!
公开的资料显示,在该校一张常规量化表上,详细地记录着某月某日“早读中前三南一梳辫子”“新闻联播时间一女生上厕所”“早预备南后一掏耳朵”“408宿舍东北下扶着墙玩”等违规行为。
不久前,一名衡中女生在网上晒出了自己高中三年的试卷,堆起来高达2.41米。对此衡中的学生认为一点儿也不夸张,有人形容“上个厕所回来桌上就会有六七张试卷”。由于心理压力太大,老师建议学生,想发泄是可以把纸撕碎,抛向空中。
上外附中:高考是什么?
徐瑧
  如果单说教学、生活环境,上外附中实在称不上现代。教室的果绿墙壁早已斑驳,铁皮课桌椅也开始掉漆……不过上外附中并不会因为陈旧而影响它被成为“神一样的学校”,它的“神奇”在于这所中学的学生竟然不关心高考,却大都上了国内外知名大学。上外附中今年有应届生约250人,分为“出国党”、“保送党”和“高考党”,“高考党”只有47名,其中“裸考”考生(无任何加分)仅为10人。
  高三下半学期,王晓捷主要就忙三件事:准备毕业典礼、拍摄一部短片,还有去台湾旅游。从进入上外附中起,他就没有考虑过参加高考的事。在这里的七年,他始终“玩得很开心”,课业压力不大,还总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双语辩论赛、国际文化节等而国外大学看重的也正是这些。
一进入高三,就有八十余名像王晓捷这样的学生与校方签署了“弃考声明”,放弃高考,专心忙自己的申请。
在上外附中,“出国党”一般从高二就开始准备国外大学的申请,参加托福、SAT、AP等各类出国考试,今年的高二年级出现过100多人同时请假参加校外考试的情况。
“以前觉得美国的常春藤,剑桥、牛津等名校离我们太遥远了。”高三学生金杨说,“后来才发现同学里卧虎藏龙,去了名校的在外人看来了不起,但平时可能就是个沉闷的宅男。”他本人通过校长推荐的方式被日本早稻田大学录取,成了“保送党”的一员。
王晓捷共申请了22所美国大学,3月底,他收到南加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整体而言,上外附中“出国党”实力非常不俗。据统计,有30多位学生收到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就算是对上外附中的“高考党”而言,高三没有早自习,也没有早操。张学勤的家住得离学校比较近,他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八点到校开始上课,上午只有两节课。学校一般12点开饭,如果老师提前下课,大家就不上“体育课”——其实就是自由活动。中午的午休时间是一小时,下午的两节课分别为一个半小时。
有时候,下午也会安排大家看电影。
这“高考党”的优越感还体现在,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他们早就握有来自港大、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高校的各种降分、预录取等“筹码”。
即便是10个“裸考”的学生,也不全是“屌丝”。他们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是即将前往德国和法国留学的小语种考生。这两个欧洲国家需要中国的申请者提供高考成绩作参考,但考多少分并不重要,只是走个过场。
黄冈中学:让中国考起来
薛田 刘峣
在大部分中学生的记忆里,都有关于做黄冈试卷的痛苦,因为真的好难。
1986年开始,这所地处鄂东一隅的高中以每年90%以上的高考升学率声名大振,创造了经久不衰的高考神话。“黄冈”二字由此成为教育出版界的金字招牌,全国大大小小的书店显眼的位置都能看到贴有“黄冈”标签的学习指南和习题集,小学、初中、高中一应俱全。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做过有“黄冈”二字的教辅和试卷,考上大学甚至与进入名牌大学才多了几分保障。
对于外界流产已久,在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黄冈密卷”,却和黄冈中学没有任何关系。
2007年12月,时任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公开否认了“‘黄冈密卷’由黄冈中学出品”的说法,“真正的教辅资料只有《黄冈中学作业本》和《黄冈中学考试卷》两套。
根正苗红的本校教辅也好,粗制滥造以“黄冈”为旗号的其他资料也罢,其实对刘倩这样的本部本校学生来说,对此并不在意。那些免费发到手上的“正牌资料”似乎还得不到他们的重视。“我们做的次数很少。”刘倩坦言,高中三年,她使用次数较多的教辅几乎都不带“黄冈”字眼,而且到了高三,就基本只看“老师自己搜集的资料”,只做“老师自己出的卷子”。这些试题很难,“特别是数学”。高三的几次月考中,刘倩的数学分数都在110分到120分之间徘徊。但到了高考时,她的数学却飙到了130分。
面对外界对黄冈中学教师“留一手”的评论,黄冈中学的老师觉得有些冤,在他们看来,很多学校多会来拿黄冈的月考考卷,
“我们没有任何隐瞒”。《黄冈中学作业本》和《黄冈中学考试卷》应其他学校需求印刷出版,本意不是为了什么外界所说的学校需要经费等特殊目的,而是为了满足外面学生、家长的需求。
北京四中:王谢堂前燕子飞
陈劲松
在衡水、黄冈等中学全力拼题海拼高考的时候,北京四中显然已经具有了更高的目标。
四中文化不会太强调北大清华,上了北大清华也不代表个人已经成功了,只希望每个四中毕业生能快乐的生活。虽然高考不是四中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但他们依然有着令人咋舌的升学率。作为全国重点学校之一,每年有95%左右的毕业生考入国家重点大学,其中40%左右进入北大清华。
“我可以说它不是北京最牛的、升学率最高的中学,而是一块成全人生命的福地。”今年3月1日,学者于丹在四中大讲堂高声赞美母校。
北京四中的名声,更在于它非凡的经历和那些如雷贯耳的校友。除了于丹,还有北岛、陈凯歌等。在四中,很少有人说我爸是谁,你提这个没人理你,也没人说我们家有亿万财富。
今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在四中录取了23个同学,但最终决定去的只有两人。因
为四中的学生已经不再迷信常春藤等普通的名校了,学校也鼓励孩子们多考虑一些小众的文理学院,因为这在美国是一种精英教育,有点贵族气质。
2010年,四中有五十多名学生毕业出国,2011年有六十多,今年四中拿到国外大学offer(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已经有75个,其中90%是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学校。越来越强的中学留学势头促使四中在2010年开办了“中美班”,一年的学费10万元,是普通学生的60倍,但这也是物有所值的,进了这个班,出国基本上有了保证。
中美班之外,四中还有一个“道元班”,专门招收对某一领域特别痴迷的学生。“高二道元班的一个孩子专门研究公共汽车,已经炉火纯青。今年4月,这位名叫赵元钊的高二学生凭借自己发明的公共汽车铰链获得第四十届国际发明展金奖。”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正在将自己的发明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四中的校内文化鼓励学生成为见多识广的人。看《新闻联播》是校规之一。“我们晚自习是从6点40到9点半,其中7点到7点半大家都会在教室,值日生负责开电视。”这位学生说,“学校不想让我们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宅男宅女。”
    对这样的学校,你是羡慕呢还是羡慕呢还是羡慕?
独立特行的北京十一学校
陈鸣
在北京十一学校,横多事情都是学生投票说了算。每年828日,是校长信任投票日,由全体教职工代表进行不记名投票,当场统计,公布票数,校长信任票如果低于确定的比例,校长必须辞职。
学校五间食堂由三家公司承包,每年接受一次全体学生投票,末位公司将被淘汰。
一次例行校长与学生共进午餐是,两名学生当着校长李希贵的面发生争执,一名男生抱怨学校每天规定的睡觉时间太早,另一名女生则认为太晚。于是,李希贵就让两名学生先做调研,再拿出解决方案。历经4个月的全面调查后,他们真的拿出了一份建议书。建议书提议采取分层睡觉制,X点之前睡的住一个楼,X点睡的住另一个楼,每学期还有X次调整机会。建议随即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