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对象: 
回访老师:赵向东
回访时间:2004119日下午
回访地点:北京大学医学部外某咖啡厅
按他的方法学习,你也能考上北大
周博,男,原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学生,北京四中网校学员。2004年以691分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
坐在我面前的周博,文雅、朴素、诚实。确定访谈主题时,当他讲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时,我就眼前一亮,好!就从这谈起吧。
他在自己成绩下滑到150多名的时候,经努力上升到80名左右,而后长时间徘徊在80名左右无进展。最后他通过调整学习方法,终于达到理想的状态。
他的学习方法,省力而高效,对千千万万个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的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试想,那些像他这种类型,基础好、积极上进的学生,若按他的方法去学习,即使考不上北大、清华,也不会差距太远。
150多名调整到80名左右,就再也回升不了了——
“这时候我就需要再调整我的学习方法”
---------------------------------------------------------------------------------------------------------------------
刚进入高中时的适应意识
以积极的态度,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以确立高中三年的学习目标,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以高中各科的知识特点,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
赵:听说你刚上高中时,成绩很不理想,曾经下滑到了150多名,那是怎么造成的?
:我从小学到初中以来,因为我是西工大子弟嘛,小学和初中没有升学的压力,自然升级,所以我不怎么用功,只限于课堂听讲比较认真,学得还可以,成绩比较靠前吧,大家都说我比较聪明。印象中,中考没怎么准备,就稀里糊涂的考了,考的分也不高。
到了高中,我基本上还延续着小学、初中的那种状态,结果不灵了。因为高中学习任务比小学、初中重很多,再加上外面考进我们学校的人特别多,而且实力都特别强。一开始,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第一次期中考试还可以,年级三十来名,但第二、三次急剧下滑,下滑了两三次,就到了150多名了。
赵:全年级多少人?那你又是怎么挽回的呢?
:400多人,我当时下滑到中等生了。当时,我妈我爸有一点着急,当时我也有点着急了,他们就我谈话,说我不够用功,给我鼓劲说:“只要付出努力,你肯定能行。”我自己也感觉到这样学习下去也不行了。
然后我就在学习的努力程度上做了调整。一开始,我好像也没有到非常合适的方法,因为我在小学、初中没有特别刻苦学习,也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学习方法就有点乱。一会特别认
真地听讲,做题时光完成作业就行了;一会又是做好多好多的题,只求速度和数量,不求质量。由于做出了努力吧,到高二,我的成绩就有所回升,但是回升到高二期中的七八十名,就再也不能往上升了。这时候,我爸妈又有点急,他们再我谈话的时候说:“你看你既然能从150多名,回升到七八十名,你还是很有潜力的,大家说你聪明都不是空口无凭的。”并建议我一合适的学习方法。我当时把方法分析给他们听,他们就以他们当年的经验跟我说了一些方法。比如说做数学题,他们当时学习也挺好,他们的方法是:做一道题就要精一道,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看答案,自己要把各种思路都想到。这样做一道题兴许顶十道题。
到高三以后,我就开始用他们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开始调整我的学习方法。
赵:你是怎么调整的?
:比如理科,我特别重视理解,不死背公式。老师上课推导的过程,我必须让自己理解的非常清楚。我的做题量在我们班算是非常非常少的,我做题还相当慢有时候一道难题,我可以研究上一个小时左右,一条路走不通,我换一条路,再走不通,就把所有的路想遍了,实在想不出别的路来了,这时候我才会看答案。如果我看答案是一条老路,而我没有走通,
那就说明我那条路掌握的还不够扎实,我就把那块的知识再好好补一补,练一练。如果是一条新路,我没有想到,我这时候就特别注意了,这道题为什么用这样的路走,如果我把这道题变一下,是不是这条路还能走。从中我总结了很多经验,这样,我的理科成绩就上升得非常快了。
--------------------------------------------------------------------------------------------------------------------
反思的意识 
学习暂时落后,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应冷静反思,查原因。
--------------------------------------------------------------------------------------------------------------------
赵:你理科成绩上升得非常快的学习方法是:“做题少而精,慢而准”,那其它科呢?
:英语这科,初中时我在我们班算是比较靠前的,经常考一二名那样子。这是因为小学时,当大家都还没学英语的时候,我就参加过一年半的英语学习班,的是去美国学习回来的老师来教我们几个子弟。学完那段时间以后,我当时的英语水平,基本上能很轻松的应付完初中了,所以在初中我没怎么在意学英语,还能考到非常靠前。
到了高中以后,也就是我下滑的那段时间,觉得英语突然变难了,生词特别多,原因也很简单,还是我比较贪玩,太吃老本了,没怎么注意学英语。高一开始还可以,到高一下学期,英语就下滑得非常厉害,在班里经常处于中下游的水平,到高二英语在我们班我已经很糟糕了。
从高二上半学期末尾,我就开始用功学英语,我大量的背单词,不断地增加阅读量,但成绩一直提升不了,令我很郁闷。当时老师都说这个是慢功夫,慢慢来,千万不能着急。一直到高三的上学期,我的英语还没有提升上来,我还得学,因为如果我再不学的话,还会掉的更厉害。到高三下学期,我的成绩突然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个突飞猛进比我总成绩的进步还明显,进了班级前五名。
我觉得,英语学习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滞后。如果你学得很好,但你突然不学了,暂时是看不出来的,可能要过半年或一年,你的成绩就会突然下滑。如果你好好学起来的话,这个上升也特别滞后,尤其在我这里,量变引起质变,非常明显!
调整学习方法的精髓——
--------------------------------------------------------------------------------------------------------------------
做理科题的重点是掌握规律、形成技能
第一步,为了探究寻解题规律而做题;第二步,为了验证已掌握的规律而做题;第三步,为了熟练巩固已掌握的解题规律进而形成技能而做题。
--------------------------------------------------------------------------------------------------------------------
“一块是抓基础,一块是钻研”
赵:你的理科学习方法是“做题少而精,慢而准”,是不是量的积累要受影响呀?
周:正常人考上清华有多难这样,我用一个对比来说明吧。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基本上跟我差不多,初中、高中贪玩了一段时间,基础还可以,人也挺聪明的,也是成绩下滑的很厉害。从高二开始,他特别努力,他是我们班公认的最刻苦的同学。那时他做题是最多的,每天学习时间特别长,经常熬夜,熬到半夜一两点。他回升的过程一开始和我一样,也是到高二后期,有一个突然的回升,回升到100名上下吧,但他从高二到高三结束,一直还保持这种刻苦的状态,名次怎么都没进过前50名,一直是在100名上下。
他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多,图量。而且我觉得这种做题心态,带有一种小孩子的功利性,带有一种小孩子的虚荣彩。他每次一来学校说的话就是,我昨天花了多少时间,做了几套题。他把我们旁边一个书店的书基本上都买齐了,都做完了。我就问他:“你做这么多题,你就没有不会做的?”他说:“实在做不出来就看答案嘛。”我又问:“你实在做不出来是什么意思?”他说:“如果一道题想上5到10分钟还做不出来,就看答案。”
而我如果遇到难题、好题,有可能一晚上就盯着那么两道题。
当然,我在盯难题、好题之前,我把基础打的非常稳。因为我上课的时候,是非常专心的,老师说的一些基础和重点,我上课基本上能弄的很清楚。而有些学习非常好的同学,他们上课不是特别专心听讲,在底下做题,做的非常厉害,每次一考很难的题,他们的分都考的很高,而高考出题却非常基础,他们中有好几个同学,高考都落马了。
赵:高考考的是基础,但为了抓好基础,需要有一些提高才行。你是怎么抓基础,然后再提高的?
周:抓基础,我是上课必须非常认真听讲,一字一句地领会,回家后把老师布置的习题,非常认真的完成,因为那些习题是非常基础的,不可能很难。
打基础的同时,我就在做题的过程中,是带有钻研性质的。首先我是非常努力地去思考,一条路、一条路的思考,我有时思考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若还没思考出来,才看答案。如果这时候,一看答案,特别难和怪,是基本上不可能碰到的那种情况。在别人看来我这一个小时其实就是浪费了,没什么收获,但我并不这么想,我觉得这个对思维的锻炼是非常有好处的。既使你做出来的是一道很怪的题,还是锻炼了思维,尤其是对理科,思维是非常关键的。
而我们班刚才那个同学,他平时做题时,就是一条路走不通,一看答案,噢,原来这个方法好玩,那么奇妙,好了记住了。而他的这种做题情况,因为太多了,记忆理解的比较平淡。稍微改变一下原题,他马上就不知道方法了。考完试,大家下来一对,这个题用这个方法做,他会说:“噢!原来是这个方法,我在答案上看到过,就是一下子没想到要用。”但他只是看到过没亲自做过,就是在考场上用不出来。所以不努力的去钻研,而简单地对答案了事,那是不行的。
赵:我以前常给学生讲,第一种人:为了凑题数而做题;第二种人:为了对答案而做题;第三种人:为了解题规律而做题。看来你是这第三种人。
周:嗯。而要做好这第三种人,在做题时应做到两块:一块是抓基础,一块是钻研。在这两块上,再讲究量变引起质变,就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这样,考试的时候,遇到基础的你不怕,遇到一些难题你也不怕。例如我们的好几次模拟考试题,有些出的很基础,有些出的就特别难,这几次我的名次基本上都很靠前。但是有一些同学,一出难题分就特高,一出基础的就不行了。还有些同学做基础题非常的好,做难题又不行了,所以我这个方法就是难易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