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学考研国家线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广东自考管理系统登录入口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5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4)没有独立形态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庠”、“序”、“校”的施教机构;
2.西周以后,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
1.春秋: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2.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隋唐: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如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4.明清: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清末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教育发展:
1.古希腊:雅典,培养综合能力;斯巴达,培养军人和勇士,体格教育
2.古印度:宗教教育盛行
3.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最典型特征
4.中世纪:教会学校,“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学校,培养保护封建主利益的武士
古代教育的特征:(1)产生了学校;(2)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非生产性;(3)具有阶级性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重点)
一、教育学萌芽阶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仁”“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人的身心发展“外铄论”
❖墨子:“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传授,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亲知”“闻知”“说知”
❖老子和庄子:道家学派,主张一切回归自然,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道法自然”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礼记》的一篇。
“臧息相辅”: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开而弗达”启发原则
公务员报名入口怎么注册❖苏格拉底:雄辩说,“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古罗马):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二、教育学的初创阶段: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注意:不是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近代教育学之父。(重点)
✓《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班级授课制、学年制;
✓教育要适应自然;
✓泛智教育(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人类的艺术)
❖洛克:英国哲学家,《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白板说”
❖卢梭:法国思想家,《爱弥儿》,强调自然教育,“性善论”
❖康德:《康德论教育》,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与葛笃德》,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斯宾塞:反对思辨,教育是为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
规范教育学阶段:
❖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提出“旧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被称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杜威:美国教育家,《民主主义与教育》,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言人,提出“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出“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参公改革公务员白考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加
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深刻分析教师的作用
❖凯洛夫:《教育学》,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流浪儿和违法者改造方面做出贡献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补充: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
❖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
❖拉伊:《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美学集大成者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
(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
1.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重点)
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制约学校机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重点)
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促进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与社会文化
制约作用: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促进作用:教育具有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融合、文化创新的功能
❖教育与人口
制约作用:
考研大纲在哪里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促进作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调整人才构成与人口流动
(四)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
1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3个体身心发展动因
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四川人事网报名入口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
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
3.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而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成熟努力说”,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期决定作用,双生子的爬梯实验。
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而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白板说”
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4.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3)多因素相互作用轮(辐合论):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施太伦(德国)
4青春期的发展变化
1.身体外形。明显的外部特征。
2.体内机能。
3.脑发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4.性的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
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1)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对象、资源、机遇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3)
4)学校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原因: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