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考题路线图
(2003年——2012年)
考研各科目分数线与总分数线注:“一(1),2003”表示2003年第一大题第1小题,其中一(),二()为客观题,其他为解答题。
第一部分高等数学
(10年考题总数:137题,总分值:857分。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52%;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57%)
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
(10年考题总数:15题,总分值:86分。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1%;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0%)
题型l 求1 型极限(一(1),2003;一(1),2010;三(15),2011)
题型2 求0/0型极限(一(1),2006;三(15),2008)
题型3 函数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有界性)的判断或证明(二(8),2004)
题型4 无穷小的比较或确定无穷小的阶(二(7),2004;一(1),2007;一(1),2009)
题型5 数列敛散性的判定或数列极限求解(二(2),2003;三(16),2006;一(5),2007;一(4),2008;一(5),2010,三(18),2011)
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
(10年考题总数:26题,总分值:159分。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
19 %;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8%)
题型l  与函数导数或微分概念和性质相关的命题(二(7),2006;一(4),2007;一(2),2012)
题型2  函数可导性或导函数的连续性的判定(二(7),2005)
题型3  求反函数的导数(七(1),2003)
题型4  求参数方程的导数(二(9),2010)
题型5  函数极值点、拐点的判定或求解(二(7),2003;三(16),2010;一(1),2011)
题型6  求一元函数在一点的切线方程或法线方程(一(1),2004;二(10),2008;三(18(I)),2012)
题型7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或讨论(八(1),2003;二(8),2004)
题型8  不等式的证明或判定(八(2),2003;三(15),2004;三(15),2012)
题型9  在某一区间至少存在一个点或两个不同的点使某个式子成立的证明(三(18),2005;三(19),2007;三(18),2009)
题型10 方程根的判定或唯一性证明(三(18),2004;一(1),2008;三(17),2011)
题型ll  曲线的渐近线的求解或判定(一(1),2005;一(2),2007;一(1),2012)
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
(10年考题总数:19题,总分值:107分。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4%;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2%).
题型1  求不定积分或原函数(一(2),2004)
题型2  函数与其原函数关系的判定或性质的比较(二(8),2005;三(18),2008;一(3),2009)
题型3  求定积分(三(17),2005;二(11),2007;二(10),2010;二(10),2012;三(18(Ⅱ)),2012)
题型4  定积分的比较(一(3),2007;三(17),2010;一(4),2011;一(4),2012)
题型5  求变上限积分的导数(二(10),2004)
题型6  求反常积分或反常积分收敛性的判别(一(3),2010)
题型7  定积分的应用(曲线的弧长,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变力做功等)(三,2003;六,2003;三(17(Ⅱ)),2009;二(9),2011)
第四章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10年考题总数:2题,总分值:10分。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
题型1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4),2006)
题型2  求直线绕坐标轴的旋转曲面方程(三(17(I)),2009)
第五章多元函数微分学
(10年考题总数:18题,总分值:117分。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4%;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4%)
题型l  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的判定或求解(二(9),2005;三(18(Ⅰ)),2006;二(12),2007;二(9),2009;一(2),2010;二(11),2011)
题型2  多元隐函数的偏导的求解或判定(二(10),2005)
题型3  多元函数连续、可导与可微的关系(一(3),2012)
题型4  求曲面的切平面或法线方程(一(2),2003)
题型5  多元函数极值的判定或求解(二(3),2003;三(19),2004;二(10),2006;三(15),2009;一(3),2011;三(16),2011)
题型6  求多元函数的最值(三(17),2007;三(17),2008;三(16),2012)
第六章多元函数积分学
(10年考题总数:31题,总分值:203分。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23%;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24%)
题型1  求二重积分(三(15),2005;三(15),2006;三(19),2011)
题型2  二重积分的比较(一(2),2009)
题型3  交换二重积分的积分次序(二(10),2004;二(8),2006)
题型4  求三重积分(二(12),2009)
题型5  求对弧长的曲线积分(二(11),2009;三(19),2012)
题型6  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一(3),2004;三(19),2006;一(6),2007;三(16),2008;二(11),2010;二(12),2011)
题型7  求对面积的曲面积分(二(14),2007;二(12),2012)
题型8  求对坐标的曲面积分(三(17),2004;一(4),2005;一(3),2006;三(18),2007;二(12),2008;三(19),2009;三(19),2010)
题型9  与曲线积分相关的判定或证明(五,2003;三(19(I)),2005)
题型10  求曲线积分中被积函数中的未知函数的表达式(三(19(Ⅱ)),2005)
题型11  求函数的方向导数,求梯度、散度或旋度(一(3),2005,一(2),2009;二(11),2012)
题型12  重积分的物理应用题(转动惯量、重心、形心等)(二(12),2010)
第七章无穷级数
(10年考题总数:15题,总分值:110分。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1%;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3%)
题型l  无穷级数敛散性的判定(二(9),2004;二(9),2006;一(4),2009)
题型2  求无穷级数的和(三(16),2005:三(20),2007;三(16),2009)
题型3  求函数的幂级数展开或收敛域或判断其在端点的敛散性(四,2003;三(16),2005;三(17),2006;二(11),2008;三(18),2010;一(2),2011;三(17),2012)
题型4  求函数的傅里叶系数或函数在某点的展开的傅里叶级数的值(一(3),2003;三(19),2008)
第八章常微分方程
(10年考题总数:11题,总分值:65分。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8%;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8%)
题型1  求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一(2),2005;一(2),2006;三(18(Ⅱ)),2006;二(9),2008)
题型2  求二阶齐次或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二(10),2009;三(15),2010;二(10),2011;二(9),2012)
题型3  已知二阶线性齐次或非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反求微分方程(一(3),2008)
题型4  求欧拉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一(4),2004)
题型5  常微分方程的物理应用(三(16),2004)
第二部分线性代数
(10年考题总数:60题,总分值:330分。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23%;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22%)
第一章行列式
(10年考题总数:4题,总分值:17分。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7%;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5%)
题型1  求矩阵的行列式(一(5),2004;一(5),2005;一(5),2006;三(20(I)),2012)
第二章矩阵
(10年考题总数:12题,总分值:56分。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20%;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7%)
题型l  判断矩阵是否可逆或求逆矩阵(一(5),2008)
题型2  矩阵的秩的计算或证明(二(15),2007;三(20),2008;一(6),2010;二(13),2012;三(21(I)),2012)
题型3  求矩阵的伴随矩阵(一(6),2009)
题型4  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的判定(二(11),2004;二(12),2006;一(5),2011)
题型5  两个矩阵关系(等价、相似或合同等)的判定(二(12),2005;一(8),2007)
第三章向量
(10年考题总数:11题,总分值:50分。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18%;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5
%)
题型1  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判定或证明(二(4),2003;二(12),2004;二(11),2005;二(11),2006;一(7),2007;三(20
(Ⅱ)),2009;三(20),2011;一(5),2012)
题型2  根据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判断空间位置关系或逆问题(二(13),2010)
题型3  求过渡矩阵(一(5),2003;一(5),2009)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
(10年考题总数:13题,总分值:97分。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22%;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29%)
题型l  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求解或判定(一(6),2011)
题型2  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三(20(Ⅲ)),2005;二(13),2007;三(20(I)),2009)
题型3  讨论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的解(三(20),2004;三(21),2005;三(21),2007;三(21)
,2008;三(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