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xx行测练习:文章阅读(487)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更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已经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经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那些所谓的音乐人却在那里喜形于。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现代人看起来太忙了,许多人在这忙碌的世界上生活,手脚不停。就好像在阿尔卑斯山上旅行,乘汽车匆匆忙忙地走过,没有时间回一回头,或者停一停步子,欣赏一下风景,结果,使这原本丰富美丽的世界,在我们眼中空无所有,只剩下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的作品,而欣赏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
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1.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我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好的情感体验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排成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受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则不能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夭夭”,是因为受不了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
B.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文学创作者努力,也需要改善“欣赏”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
C.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的回归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范文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文学创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期待文学美感回归
1.3.第3段文字主要的意思是()。
A.人们应懂得去欣赏美丽的世界
B.人们除了工作外,对其他事情都不太感兴趣
C.人们为了工作而无暇顾及周围世界的变化
D.美丽的世界对工作繁忙的人而言没有太大意义
1.4.对“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美感的“滑坡”,商业社会手持生活丰富,生活节奏加快是主要原因
B.文人哲学素养越来越低是文学美感“滑坡”的重要原因
C.文学美感的“滑坡”是事实,但不能一味地客观原因,还是要从文学本身出路
D.文学美感的“滑坡”,既由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限,又受世界流行的影响
1.5.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商品化程度越高,生活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而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却会越来越简单化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改善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C.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可见解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D.仅靠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或在词汇上标新立异来体现文学美感,结
果只能适得其反,并暴露出作者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欠缺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跟电视一样,收视率对中国的电视和广告行业而言,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在中国的应用不过短短二十余年。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指标,因此不仅国内开展此类业务的经验还有待摸索和积累,而且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和机构也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在当前收视率已经被看作电视、广告行业的通行货币的情况下,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就显得尤为迫切。根据美国、英国等开展该项业务较早的国家的经验,要真正实现收视率调查的公正、可信,不仅需要收视率调查机构本身的科学方法和诚信态度,更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调控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通过一组报道,让更多公众知道了收视率这个行业术语,了解了收视率调查的方法,未尝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一方面,在获得了准确可信的收视率后,更为重要的恐怕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收视率。说到底,收视率
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任何对其本身的攻击都只是,而如何将它用得科学、用得合理,却完全关乎从业人员的态度。
实际上,与收视率一样,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点击率、电影票房、图书销售量、剧院上座率等等一系列数字,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俨然将成为衡量文化产业各门类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殊不知,文化产品质量的优劣,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却远不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量化评估的。一味地追求与商业利益挂钩的数字效应,不仅不能反映产业发展的真实面貌,还难免使产业发展走向歧途。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视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不仅要警惕“惟收视率是瞻”,更要警惕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惟数字是瞻”。
2.1.第1段意在阐述这样一种观点,即()。
A.保证收视率公正可信的前提是了解收视率调查方法
B.现在我国亟需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正
C.目前在收视率调查方面我国仍需借鉴英美等国经验
D.只有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监控才能保证收视率的真实
2.2.关于收视率,下列哪项与本文不符?()
A.收视率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指标
B.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
C.收视率调查的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摸索和积累
D.对收视率的态度和使用比收视率调查更重要
2.3.填入文中第2段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欲加之罪
B.以偏概全
C.欲盖弥彰
D.推波助澜
2.4.根据本文,合理而科学地使用收视率关键在于()。
A.行业专家和机构要深入研究
B.行业的主管部门要加强监控
C.行业的从业人员要端正态度
D.收视率调查机构要公正可信
2.5.第3段旨在说明()。
A.简单的数字无法准确量化评估文化产品质量
B.要警惕数字效应对文化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C.收视率与网络点击率、电影票房等本质相同
D.目前收视率的最大驱动力就是商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