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情况汇报
为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和成果资源优势,促进企业有效的利用社会科研资源,强化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我区科技创新能力,枣庄高新区党委、管委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下面我就枣庄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呈现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我区产学研合作现状
区科技局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点,启动了科技对外开放与交流,产学研结合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列为局里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推进,得到高校院所、企业的大力配合,在我区探索了一条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一)政府着力搭建平台。近年来,区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并把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作为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高新区的重要途径和举措。目前,已有中科院、省科院、北京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3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就锂电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及共性技术进行联合开发;同时通过不定期召开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来为高校院所与我区企业架设产学研结合桥梁。
(二)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及时沟通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信息,了解企业所需,区科技局不断创新产
学研合作机制,促进了高校院所与我区的长期科技合作。同时,针对高校的重点学科,结合我区企业的发展实际,建立了“一校一区一企”的,不定期应区企业的要求,组织高校院所的科技专家开展科技服务,为他们间的合作牵线搭桥,共促发展。
(三)产学研合作环境不断优化。设立了产学研合作计划,实施产学研计划项目60余项。同时,通过不定期召开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成功举办各类产学研合作专题活动10余场,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百余项,大力推进了企业与高校院所间的项目合作。此外,加大了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区电视台、区政务网等互联网新媒体等宣传产学研合作新政策、新动态、合作新成果,深化了社会对产学研合作工作的理解与认同,产学研合作环境在不断优化。
(四)产学研合作成效显。产学研结合,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推动了企业产品技术进步。产学研结合,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产学研结合,活跃了技术转让行为。产学研结合,促进了技术服务。
二、产学研结合工作呈现的特点
通过日常工作摸底排查,区内60%科技型企业的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领域在不断拓宽,合作深度在不断延伸,合作广度在不断拓展,合作的成效在不断显现。近几年,我区的产学研合作呈现出以下特点及新的发展趋势:(一)产学研合作意识不断增强。经过调研,我们发
现,产学研合作已在企业、高校、院所三方达成了共识。高校院所都认为产学研
合作,已成为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成为高校院所增加科研经费,提高科研人员收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进器。合作项目不但提升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优势,而且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发挥了高校资源人才优势,展示了高校的科研实力,提升了高校院所的形象,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在合作尝到了甜头,高校在合作中锻炼了队伍、检验了技术,实现了双赢。
(二)产学研联合兴办创新载体。过去高校院所的成果一次性地转让给企业,或者一次性地联合开发一个项目,项目结束就合作终止了。现在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产学研联合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如北京交通大学与高新区联合共建国家锂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先后投资3000万元购置设备;经省质监局授权,可开展16大类检测检验服务,目前在国家质监总局的授权下,全力建设国家级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计划在2016年5月迎接国家验收。。
(四)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兴起。
由于产学研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政府的加盟有助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推进。枣庄高新区紧紧抓住枣庄市政府与北交大、省科院、青岛科技大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机遇,鼓励企业各大院校合作。神舟光电、现代电子、广达锂电、和众科技分别省科院自动化所、信息中心签订具体项目研发合同;科汇机电与北交大优科利尔合作锂电检测设备项目;润峰电子与深圳大学蓝动
力实验室开展技术合作,进行低速四轮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中试研
发;宏全模具与苏州有金属研究院合作发展锂电池外包新材料。枣庄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枣庄高新区成立。出台了《枣庄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意见》,润峰电子李青海纳入国家“万人计划”,海特电子梁广川等11人成为全市中青年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与枣庄职业学院合作,为企业“订单式”培养锂电专业技术人才352名。
三、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双方在项目需求、利益分配、承担风险意识不协调。企业受自身利益的影响,对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能否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及效益产生怀疑,对高校研发项目特别是处于前期的开发项目,投入意愿不强。有些企业在选择合作过程中,主观希望科研方提供投入成本低,而技术含量高见效快的科技成果;而对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相对较长或有难度的项目,往往怕承担风险,不愿投资。另一方面,高校院所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往往对研究成果的前景预期过高或实施转化应用不成熟、周期长,因此,而延误了市场好时机。高校院所更愿意直接转让,获取利润,而往往带来后续技术服务不到位,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高校院所尚不能紧密结合市场或对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研究开发,因此造成科研成果多数有学术理论支持,而与推广价值、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二)高校科研成果不成熟。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不尽合理,科技成果的“价值”往
往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发表论文数量,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来确定。“单纯追求学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科技成果很难实现商品化,导致科研成果往往与生
产实际脱节,不少科研成果根本没有向生产领域转化,高校没有较好的成为企业技术知识的重要来源和科技创新成果的供应源,无法给企业提供充足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生产技术。
高新区人才市场招聘
(三)中试阶段资金来源困难,缺乏风险补偿机制。中试阶段是产学研合作极为关键的一环,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必经阶段,需要大量资金。由于这阶段,技术还不够成熟,市场前景不明朗,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惧怕风险,不愿对中试进行投资,中试资金来源与中试基地成了中试的最大困难。目前中试缺少相应的补偿机制,社会风险基金只愿意投向业已成熟的项目,中试的困难往往使高校、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合作后期处于劣势地位,影响产学研转化的积极性。
(四)战略联盟实质性合作难以开展。目前,战略性联盟是我区产学研合作的常见形式之一。战略联盟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但在操作的时候往往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在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过程当中,各利益相关方过于封闭,没有实质性的联盟。联盟大多只能研究共性技术,无法共享核心技术。总的说来,该类联盟的性质不清晰,内涵不明确,过于松散,缺乏长效机制,可操作性不强。
四、对策建议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高校、广大企业以及社会中介同心协力,共同推进。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高校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政府则是政策、环境的制定者和营造者。只有“三位一体”,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把产学研合作引向深入,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因此,我们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