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
 
   
 
 
 
 
 
山东人才网事业单位招聘 
 
     
 
 
 
 
 
摘要:本文从高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目前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提出学生增强就业法律意识的措施,要加强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契约精神和维权意识,增强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维护正当权益。
关键词:高校;就业;法律意识
1.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人社部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创新高,达到874万人,疫情的影响让人数剧增的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第一,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防止疫情再次在高校出现,最大程度的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均采取相关措施,限
制校内人员流动,限制校外人员进入高校,秋季校园招聘受到很大影响。此外,新冠疫情导致众多行业受到影响,企业发展压力增大,人才需求量减少。新冠疫情导致春季课程调整至秋季,教学压力的增大导致毕业生择业时间压缩,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间压缩,就业指导压力增大,同时,疫情的出现冲击了大学生传统就业择业观,更多学生会扎堆选择事业单位、公务员等相对稳定的工作。第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对于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增多,而对于第一第二产业人才需求减少,当前高校所设置专业与以往变化不大,人才培养结构与当前社会需求并不适应,并且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人才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大学生争夺就业机会。第三,各高校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校缺乏办学特,与企业需求脱钩,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错位,毕业生毕业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生毕业后普遍追求高薪,致使企业用工成本太高,大学生就业困难增大。第四,在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各种层出不穷,中介、电信、合同、试用等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难度。第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歧视现象,如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使女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个别单位限制毕业生地域,此外,还有部分单位对毕业生身高、相貌等有不同要求,增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
1.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法律意识缺乏原因
 (一)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较差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受疫情等影响,就业岗位相对减少,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就读期间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在毕业时,为了增大求职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部分毕业生弄虚作假,伪造简历,增加学生干部经历和获奖经历,夸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的缺点闭口不谈,让求职材料水分增多。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在择业时后悔自己没有担任学生干部、没有参加相关活动的学生,也有学生在简历里面弄虚作假,改变职务、美化简历的行为。
  (二)就业政策、法律常识欠缺
为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断增加就业服务项目,如西部计划、大学生士官、特岗教师等等,为了使大学生权利不受侵犯,国家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由于法律基础课程的欠缺,亦或是很多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但学生不认真对待,考试前突击应付考试,导致毕业时法律常识欠缺。
  (三)劳动合同意识差
劳动合同是保障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权利、规范双方履行相关义务的有效手段,签订劳动合同对于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大学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比较淡薄,维权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了解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择业时,就业单位会与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即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高校三方签订的,在三方协议中明确三方在大学生就业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不同,三方协议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即视为履行完成,毕业生在就业后,应当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毕业生在工作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很多毕业生会将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混淆,导致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2.单方面解约行为时常发生
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往往会面试很多家单位,当多家单位发出邀约时,很多优秀的大学生会与多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在后期进行对比选择,最终选择自己最心仪的用人单位,尽管
很多协议中签订了违约条款,但很多毕业生单方面毁约,拒不履行违约责任的事情时有发生,既占用了就业名额,导致其他想要进入该单位的毕业生失去机会,更严重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问双方协议是否必须要履行的问题,也有学生单方面不履行就业协议的行为,给单位带来很大损失。
  3.口头约定代替就业协议
部分单位在招聘时,给毕业生口头许诺录用,不签订书面协议,毕业生涉世未深,相信单位许诺,导致在后期用人单位不履行口头协议,致使毕业生权利受损害。一些单位尽管签订纸质协议,但只提毕业生义务,不提权利,或者协议内容模糊导致毕业生权益受损。
  (四)维权意识淡薄
疫情当下,就业形势严峻,迫于形势,毕业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部分单位单方面毁约行为,很多毕业生自认倒霉,不会寻求法律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高校学生增强就业法律意识的措施
 (一)高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更替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多样化,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等新型职业的出现,给高校培养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方向,高校应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真正做到高校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法律意识作为人才的必备素质,高校在培养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通过开设法律知识课程,讲解各专业领域相关的法律,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法律意识强的优秀大学生。
  (二)增加法律知识的传授
为了提高学生法律意思,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高校力量,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强普法观念,设置全校法律常识通识课,增强学生维权教育,并将学生遇到的典型案例运用到法律教学中去。
  (三)加强就业法律宣传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就业法律宣传,提升大学生就业法律观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校园里会开展很多文体活动,普法专题讲座也是众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还应设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律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学法知法用法参与度,扩大就业法律的宣传。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
针对部分大学生弄虚作假现象,高校应加强教育,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告知其弄虚作假对于求职以及今后人生发展中的不良影响。应在毕业前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厘清职业发展方向,合理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助力求职就业。
  (五)规范就业市场
除了大学生本人增强法律意识,高校扩大就业法律宣传外,社会各界应积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就业大环境,对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商讨办法,制定政策措施,出台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对于侵害
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事情,相关部门应畅通投诉渠道,加强监管工作,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
高校学生在就业时面临很多困境,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均需要增强,高校应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增加法律知识的传授,加强就业法律宣传,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社会各界应该共同推动规范就业市场,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林蒋叶.从媒体新词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J].中国商论,2020,000(001):P.247-248
[2]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
[3]田欣,周颖,张静茹.大学生之盾[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4]韦紫辰,大学毕业生就业法律意识亟待强化[j].山东劳动保障,2009,(9).
[5]许君秀,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法律保障分析[j].职业时空,2007,(20).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