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2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县乡卷)
材料一
古道上斑驳的树影,把S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张局长的思绪拉回到六年前。“S县的所有古道,我都走过。”他说,“随着人们走进大山,拥抱自然的兴趣日益浓厚。古道成为开展森林休闲康养的重要载体,这也是推动古道修复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县里把‘加快古道修复’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我和规划团队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梳理,勘测全县的古道资源,发现许多古道的贯通性、历史性、人文性和景观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
古道修复除了讲究“修旧如旧”,还必须能在更宏观的视野上系统考虑,比如怎样以古道为主要纽带串联贯通起周边的乡镇。因此,S县在规划古道修复工作之初,就将丰富的古道网络作为重要考虑点。
沿着S县上古乡茶岭古道一路攀爬,可抵达的最顶端是“一峰九崖”中最负盛名的奇石山峰——神女峰,但是,古道在通向山顶的最后两公里处戛然而止,新修整的路是古道修复时特意设计打造的延伸段。
“类似的延伸段设计可以让上山的游客选择另一条古道下山,体验沿途多个古迹景点,不走回头路。这样可以将古道景点与文化名山、古镇、古迹、古村等古文化旅游资源更好地融合开发。”古道修复规划专家说。
据初步统计,古道沿线现有自然景观800多个,民宿、农家乐300余家,人文古迹400多处,涉及民间传说900多个。说起古道,S县汝溪乡天台村村民老蒋再熟悉不过了。天台村就在古道旁,不远处便是传说中徐霞客游天台山的首餐地、首宿地——筋竹岭,这是汝溪乡最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很多古人在这里写过诗,比如‘路虽幽艰,吾何惧’‘松虬不直,主石而枝蔓’……”说起古道文化,老蒋非常自信,诗词随口就来。
县城公务员怎么报考
汝溪乡党委书记说:“古时,筋竹岭古道是进入天台山的要道,一大批文人墨客经此前往天台山,留下众多诗词歌赋和传说,很多诗文意境高远,故事催人向上,广为当地人传颂,其中所反映的不惧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已经深入当地人的骨髓。以前古道沿线地处深山,当地人日子过得很苦,但是当地人从没放弃过努力,古道先人们的开拓精神在后辈身上得到传承,依托古道而兴起的各种农家乐、户外拓展基地正是当地人依靠双手勤劳致富的真实写照。老蒋经营的汝溪山庄就在附近,生意最好时一天接待过上千人。”“游客们通常会在这里
读一读碑文,体验往返一小时左右的古道。在山庄吃饭休整后,再驱车前往不远的汝溪户外拓展基地,体验徒步、漂流、溯溪、露营……”老蒋笑呵呵地说。古道是“静”的,必须要让它“动”起来,才会有更大的活力。地处天台山深处的花茂村,一度处于区域发展的中下游,而在天茂旅游发展公司刘经理看来,也正是因为地处深山,花茂村很好地保留了古民居、古廊桥、古道、古树、古民俗特。这“五古”正是花茂村后发起跑的优势所在。2021年2月,花茂村和隔壁的青茂村一起入股,与S县效农集团签署整村运营协议,成立了天茂旅游发展公司。现在,这里的古廊桥、古树都是游客来村必经的打卡地。
光有这些还不够,天茂旅游发展公司瞄准当地特资源。“我们流转了270亩梯田,种植古道米。”刘经理说,“打米糕、舞龙灯、提线木偶等传统古道习俗都在这里一直保留传承。公司以此为灵感,请了国内知名文化公司,在这些习俗素材上进行了创作,打造了各种精彩纷呈的实景演出剧目,角扮演体验生动,同时,还开发了古道菜、古道面、古道粽子等具有独特标志性的系列农产品,仅去年,实景演出就开出200余场,票房收入近100万。”古道系列农产品创造了250多万元的销售额,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久前,天茂旅游发展公司利用村里的古民居,在古道口开了一家“古道”村味馆,打造“古道”品牌系列产品展销厅。
古道曾是当地交通第一要道。如今古道已成为旅游乡镇迈向未来的新动力。
材料二:
H市平川县和云安县过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近些年来,平川县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镇与镇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而云安县则打出了一套多镇集化建设的“组合拳”,有效推动了县域乡镇协同高质量发展。
平川县核心区由四个邻近乡镇组成:水门、仁和、三汇、永兴。水门镇规模最大,常住居民约12万,永兴约有5万居民,三汇和仁和不到2万。水门镇以宠物用品制造闻名,不仅有完善的宠物养殖、宠物食品生产、宠物美容、宠物乐园等产业链条,生活服务业也发展迅速,如修建了星级酒店、配套建成了完善的交通设施和大型污水处理厂。
仁和镇地势起伏,盛产老树岩茶。前些年,镇上刮起一波开荒种茶、兴办茶厂之风。现如今,大量茶厂倒闭,店铺人去楼空。曾在镇上开店的李先生回忆:“最景气的时候,镇上一大半门店都在销售茶叶,借着茶叶的热度,镇上修建了多家豪华酒店,还办起了茶文化博物馆,很是热闹。”“说实话,我当时就不太看好,那里交通不便,高速在那边没有出口,到县
城还要绕几十里盘山路。如果不去进货,谁大老远跑去喝茶、逛博物馆?”曾前去考察货源的吴老板觉得,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单一是仁和镇发展的硬伤。
三汇镇三面环水,风景秀美,当地的柑橘曾小有名气,但因为柑橘采摘后往外运输成本高、储藏技术欠缺,大多只能内销。陈女士家有几十亩橘园,行情不好的时候,即便免费相送,别人都嫌麻烦。“都说水门是县城副中心,其实我们跟水门离得很近,他们的道路交通、产业链条、信息服务不晓得为什么就是辐射不到我们这边。”
锑矿开采是永兴镇的支柱产业。“采矿会导致污染,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做好废水处理是我们的重点工作。”永兴镇党委余书记表示。为此,镇上修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厂矿污水和民用废水;同时,锑矿厂也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和改建了排污设施设备,该厂与水门的污水处理厂相距不到2公里。
云安县华福蛋厂已经尝到了协同发展的甜头。每天一大早,蛋厂的货车都会从华昌街道出发,经毗邻的中山镇到市里送货。以前走的是弯弯绕绕的乡间小道,路窄道远,还时不时堵车。自从华昌路北延工程建成,单程用时减少了20分钟。
华昌路北延工程于2020年4月通车,这条800多米的双向四车道柏油路,连接起了华昌街道与中山镇。华昌街道张主任介绍:“项目涉及两地的道路改造、设施提升、农户拆迁等,我们和中山镇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全方位谋划,最终共同出资、携手打通了这条‘断头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了两街镇的充分融合。”除了华昌路北延工程,去年,双方还打通了另一处瓶颈路。
在云安县南港片区,变“一地独有”为“全体共享”的集成招数也开始发挥作用。“我们希望从乡镇集发展的角度,以集约、互补为前提,打造一个‘美镇圈’。”云安县乡镇集化建设办负责人说。南港片区构建了以沙河镇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的“1+N”发展模式,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实现全域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生活圈体系”。
以沙河镇为核心,南港片区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中心、生产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智慧治理中心等设施16处,打造辐射南港片区的“全域型村镇服务圈”,同时减配重复设施。“周边乡镇不再单独建设污水厂,而是将污水接到沙河镇污水处理厂。”沙河镇党委刘书记说,“邻近的风林镇以红旅游为特,原本规划了高档酒店,但考虑到沙河镇已有五星级酒店,风林镇就不再重复建设了。”
2021年5月,云安县广桥镇、文峰街道和北路街道共建的广文北经济园区正式开园。“我们园区重点打造中高端制造业产品生产集,产权为三镇街共有,租金等收益由三地共享,每个镇街各派一名领导参与园区管理,并通过每半月一次的碰头会共商建设大计、共享招商引资资源。”园区管委会文主任说。与此同时,广桥镇聚焦现代化高端农业产业;文峰街道重点打造工业特型美丽乡镇;北路街道全力升级“工业+居住”型未来社区。如此,3个镇街在集化建设中既通力合作,又各有侧重,既打破行政壁垒、共享建设资源,又发挥独特优势、形成自己的特“名片”。
入驻园区的北环科技公司陈经理说:“最初我们公司选址并不在这里,但园区的产城融合式集平台吸引了我们,这里不仅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也有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完美融合的各种网络。我们预计2022年能在这里实现3亿元的产值。”“原来我们担心集化建设也很难打破不同乡镇之间的条块阻隔,但县里积极推广应用集行政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为一体的‘云政通’智慧服务平台,全面打造数字化在线政府,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一事联办,有效解决了企业和居民的各方面难题。”文主任说。
材料三: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D村可算是到了破解“密码”。
曾经的D村是个空壳村。十几年前,村集体背负了近80万元债务,当时村里连一个像样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更别提为村民办实事了。
村“两委”新的班子组建后,开始了探索创新之路。在新班子组织召开的第一届村民大会上,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交通落后、没有产业基础等是D村的劣势,而优势也十分突出,紧邻微山湖。微山湖不仅水资源充足,而且生物物种丰富,湖边芦苇丛生,还经常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一到节假日,就有大量人流聚集在此休闲娱乐。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整治,鸟类栖息地时常变成烧烤点,不少区域甚至乱石堆砌、脏污不堪。
明确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后,村“两委”最后做出决定:整治沿湖滩地,发展休闲观光产业。
D村邻湖沿线的浅滩和斜坡曾经杂草丛生、湿滑不平,村里决定在湖边修建沿湖步道,将原来的土石斜坡修整为阶梯式的过渡带,并设置了小码头、垂钓区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这些改造和新建的服务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我参与了这片沿湖区域的开发建设,步道沿
线的公共设施比如小码头的渡轮、停车场等虽然收费不高,但因为来的人多,收益很不错。”村民老李回忆说。
D村因地制宜,变洼地为聚宝盆,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过几年的努力,沿湖滩地不仅常年碧波荡漾、芦苇密布、水鸟成,而且沿湖带的休闲观光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渔家乐、农家乐、码头汇、映月岛等一批高质量、有特的休闲观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还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这笔钱,D村“两委”有了发展底气,除了一部分用来还债外,其余的钱一部分用于扩建沿湖步道、停车场,增设环湖公园、儿童游乐场等休闲场所,另一部分则用来发展其他集体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