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作文导写
媒介素养主题拓展作文训练
(媒介素养微写作 + 三道“人工智能”主题作文导写)
一  微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0月16日,某知名女明星发布微博,以文字“官宣”二字配以结婚证照片,公布了自己的婚讯。这一消息甚至造成了微博的短时间瘫痪。随后,各微博账号纷纷效仿,发布了以“官宣”为文字内容,图片各异的微博。《人民日报》这一天也发布了一条“官宣体”微博,配图为54年前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老报纸,头版头条的新闻为《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对于这条微博,有人认为《人民日报》身为官方媒体,以这样的方式纪念重大事件有失严肃。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至少列举两条理由。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态度鲜明;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1)我认为《人民日报》身为官方媒体,以这样的方式纪念重大事件确实有失严肃。理由如下:①《人民日报》的“官宣体”微博可以看作是“蹭热度”,但其实这是一种模仿,这种模仿其实很难长久,高热度内容都是在最近最火的时候才会被模仿,等过了这个阶段,就没有人去问了,也就落伍了。② “官宣体”热度来袭,成为人人争相效仿的网络流行文体,但作为国家官方媒体还是应该稳重大气,慎重“蹭热度”。
(2)我认为《人民日报》不一定非得正儿八经板起面孔说教,适度幽默一下也是可以的。正所谓“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算好猫”。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作为主流媒体为什么不与时俱进,让正能量+流量也大红起来呢?君不见板起面孔的新闻联播、央视一套并不受宠,反而是湖南、浙江、辽宁等地方卫视敢于创新,大胆变革,打破思维定势,让新颖的节目真正引领潮流。所以我认为作为媒介的《人民日报》为了更好更快地传递信息,是可以蹭热度的。
二 主题作文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作文的关键词是“虚拟”与“现实”,现实感很强,直指我们的生活。材料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出,“网上购物,视频聊天”,这既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许多虚拟的成分在内。语段引用专业人士的观点,认为未来的家庭只需安装VR设备,便可把“虚拟”变成现实。要求考生就此
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选择拥抱“虚拟成现实”的世界,也可以刻意远离,还可以辩证地看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其保持适当距离。
作文时只要围绕着这三种观点展开讨论,紧扣“虚拟现实”“现实”这些关键词,都算契合题意。对“VR(虚拟现实)”这一技术本身,无需多讨论,也并非非清晰了解不可,作为高考试题,考生们需要关注的点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透过试题来分析阐述技术背后的核心矛盾,即面对“虚拟现实”这一新事物,我们所持的态度以及背后的原因。只要论述的逻辑清晰严谨即可。
【参考例文】
科技的新秀,人文的毒酒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无尽的苦海。”近九十年前,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他的高考作文卷上,寥寥数笔勾勒了这样的文字。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科技新秀创造了VR时代,一副眼镜便可以带给人们无限的幻光,然而我们真的可以毫无顾忌地拥抱它吗?我想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人类对于旧状况总是心平气和,而对于较新的机遇,却那么求全责备。记得计算机问世时,无数
电影巨子、金融大鳄都发出相似的声音:“没有一个家庭想在家里安装计算机”,而现在的我们再回首时不禁捧腹;记得有人在中国宣传互联网时,几乎所有政府机关、企事单位都认为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然而互联网却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现在,当另一项颠覆性科技成果摆在我们面前,历史会不会重演?
  “科技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爱因斯坦如是说。虚拟现实技术带给人们实际生活中难以触碰的体验,它把梦境搬到了现实,它把现实装扮成梦境。置身其中,我们便是上帝,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很好地投影我们的愿望的世界:站在屋里就能对战魔兽,坐在沙发就能环游地球。李白讲过“为君槌碎黄鹤楼”,而现在,就算我炸掉天河又有何不妥?这种超现实的诱惑力和帝王一般的控制权令人无法抗拒。
  然而,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道的那样,“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任何事物的辩证性都不容忽视,现实就是铁证。在计算机刚刚闯入中国时,多少孩子被那个屏幕牢牢地桎梏;在互联网产业风生水起之时,互联网泡沫让多少企业灰飞烟灭,而电信的猖獗,亦是托附移动互联网这个“帮凶”;而现代技术带来的“氓效应”等问题,甚至关系到人类道德建设。辽宁新闻头条今天
天下的午餐不免费,科技在带给我们空前的财富、无上的便利的同时,亦带走了人们温润如玉的品性和山崩鹿兴的理性。
  《吕氏春秋》有言:“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古之圣人,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今之众人,在沐浴虚拟现实技术的春风时,必须先知先觉:会不会有人尤其是孩子会像《盗梦空间》里的梅尔一样沉醉于梦境不能自拔?会不会有人利用该技术迷惑大众,实施犯罪?虚拟现实技术对社会秩序和人类价值观的冲击,不仅留待监管部门思考,更需要我们普通大众的深思。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老子说的。科技的新秀,人文的毒酒,我们应区别对待它。
【名师点评】   全文结构正反对比,逐层深入,层层剖析,可谓精妙。具体而言,本文有以下亮点:
  1.辩证分析,有思想。文章是一篇颇具思想的好文章,无论是从开篇的导入,还是中间的议论分析,亦或是结尾的深入剖析,读来都令人感到深入内心。文章引用的名言也是非常精妙、有思想的,看得出考生的积累广泛、阅读写作基本功扎实。
  2.观点明,善比较。文章观点明晰,作为一篇时评类作文,本文开篇即点出作者观点。由此在下
文层层展开,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人们熟悉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相比较,引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史实与现实发展,来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利与弊。
  3.多引用,过渡巧。过渡自然。在每段的开头,均引用或化用名言,使得论述流畅自然,同时使各段的论述更有说服力。
【情境写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爱因斯坦曾说:“我担心总有一天技术将超越我们的人际互动,那么,这个世界将出现一个充满傻瓜的时代。”
《2016年全球灾难风险报告》概述了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全球风险,其中人工智能等被视为最危险的因素。
马云在第14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上发言称:“AI时代就是需要爱的时代。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被机器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你对科技是否有过担忧?我们该怎么面对科技的发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既有事实的陈述,又有观点的表达。以科技为切入点,
主要考查对于科技的认识和看法。
考生要把握好题干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过程:我们先来看一下材料,题目给出了三则材料,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前两个材料属于同类,都是近年来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隐忧,第三则材料的着眼点,从更为广大更高的角度指出了解决这一隐忧的办法:爱。要写好这道作文题,我们需要对科技有自己的思辨,清晰地认识到科技的益处和弊端分别在哪里,并提出正确对待科技的方式方法。构思行文的过程中,可以紧紧围绕剖析科技的利弊和如何对待科技进行表达和论证。本次作文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正确立意】
①携手科技共建美丽家园;
②携手新科技,展望新生活;
③美好生活,科技为帆;
④创新科技成就美好生活;
⑤科技兴则民族兴。
【考场佳作
善假于物
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人类首次用望远镜成功求索了追寻百年的黑洞真容。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正确处理人类发展与现代科技之间的关系显得愈发重要。而这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言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古人穿越千年的智慧来对待科学技术,以我之拙见,那便是,善假于现代之科技,为我们,也为子孙后代们造福。
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言以蔽之,这句话就是说任何事物的价值与作用于人类而言都是相对的。在我看来这尤其体现在科技上。便利出行的汽车,带来了大气污染的烦恼;对话世界的互联网,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问题:丰富生活的荧屏光线,摧毁了无数人的眼睛。
似乎这真的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塔楼之诗》中所说的:“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曾试图将其变成天堂。”难道只有彻底摈弃现代科技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吗?恐怕未必,我们自古以来便有铸剑为犁的哲理,也有道法自然和谐共生劝勉,更有“祸福相依”的先人智慧。又如在当今,拥有摧毁世界力量的核能,也能被人类和平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正让我们的天空越发的湛蓝;墨子号量子卫星可通过加密钥匙让信息运输绝对安全。“合则留,不合则去。”再加上一颗直面困难的坦然之心或许是对待现代科技的最佳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