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与地质》-王康年
作者简介
王康年,男,1972年⽣,贵州从江⼈,侗族,地质⾼级⼯程师,注册⼆级建造师,贵州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黔东南州州管专家,多彩贵州⽹通讯员,贵州地质⽂联理事、会员,黔东南州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地矿局101地质⼤队专业技术⼈员。
独⾃开发有“地质测量计算机数据处理及辅助成图系统”软件(国家版权局证书号:软字登著第1316838号),在《贵州地质》《贵州⼤学学报(⾃然科学版)》等刊物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6篇。
在《中国国⼟资源报》《中国矿业报》《贵州⽇报》《杉乡⽂学》《黔东南⽇报》《贵州地矿报》《杜鹃花》等报刊发表有新闻报道及散⽂、摄影、国画墨⽵作品⼆百余篇(幅)。特别是在《中国国⼟资源报》发表头版头条、《中国矿业报》发表整版图⽂有多篇。两篇散⽂被《贵州作家(地矿专辑)》收录,国画墨⽵、⼈体素描、摄影各⼀幅被《⼭⾕风起(贵州地矿摄影书画作品集)》收录。
近期解读⾹炉⼭系列之《不会吧!⾹炉神似硕⼤鲤鱼》《悬在崖边的⽯林景观,如此惊艳!》和《下司古镇,苗疆腹地邂逅的“江南⽔乡”》等摄影图⽂先后在贵州地调、黔东南光影、黔东南微报、凯⾥消息、黔东南信息港等和黔东南新闻⽹、《黔东南⽇报》、今⽇头条、⼼动930新闻⽹等媒体发表和⼤量转载,受众多读者关注。
现代作家
⽵与地质
作者:王康年
⽵是⾼雅、纯洁、虚⼼、有节的精神⽂化象征,⽵虽不粗壮,但坚韧挺拔,节节直上,象征求索进取的精神,⽵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象征顽强的⽣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之⼀⾝,从笋到杆,从根到叶,⽆不献给了⼈类,象征⽆私奉献的精神。⽵,以其特有的品性和节操,古往今来,多少⽂⼈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唱和传世佳作。
⽵与地质⼯作本毫不相⼲,因为对⽵有⼀种特殊的情感,⼜喜欢画⽵,从事地质⼯作已有⼆⼗余年,渐渐地,我在与⽵结缘中仿佛看到了我们⼀代代地质⼈的⾝影。
对⽵的情感,还要从⼉时说起。上世纪七⼗年代,在乡村成长的童年,⽣活之清苦,可以说⼀年两年也很难吃上⼀顿⾁。记得有⼀天,母亲不知从哪挖来两棵连根的甜⽵,栽在了我家⽊屋旁的⼩河边,告诉我们明年就能吃上⽵笋了!那天起,我们弟三总是蹬在⼩河边,瞪⼤眼睛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等到了次年夏天,第⼀棵⽵笋破⼟⽽出时,母亲为我们炒上了第⼀碗酸菜⽵笋,虽然缺⾁少油,那⼀顿,
我吃得可⾹了!那是我记事以来吃过的最美味的⼀餐,⾄今仍是回味⽆穷!
后来⽵⼦篷篷勃勃,长成了⼀簇簇,我也初中毕业考上了地质学校,怀着对家乡⽵⼦的思念,我喜欢上了画⽵。读中专的四年时光⾥,课外时间我⼤都耗费在⾃学画墨⽵上,没有启蒙⽼师,简易的教材,简陋的桌⼦,不知废了多少⽀⽑笔,也不知画了多少张旧报纸。
⼗九岁中专毕业,我踏上了地质勘查⾏业的征程。踩着前辈⾛过的⾜迹,踏上⽼⼀辈地质⼈还没⾛过的深⼭⽼林,在⽼地质队员的带领下,我们穿越原始森林,爬悬崖攀峭壁,淌溪河过沟涧,跑区调,搞勘查,取化探,淘重砂,打过游击*,睡过⽜棚,啃着⼲粮,捧着⼭泉⽔……苦了累了,⽼地质队员带着我们唱响勘探队员之歌,“是那⼭⾕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焰般的热情,战胜了⼀切疲劳和寒冷……”嘹亮歌声久久旋荡在那⼭⼭⽔⽔。夜深了鸟⼉静了,我们会哼起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燃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有⽕焰般的热情,战胜了⼀切疲劳和寒冷……”⼭风掠⽿中我们渐渐进⼊梦乡。渴了饿了,捧上⼀⼝⼭泉,啃下⼏⼝饼⼲……蓦然回⾸间,我发现,⼭之巅,峭崖壁,坡岭间,谿壑缘,泉涧边,处处⽣⽵!处处长⽵!此时此刻,⼼中豁然开朗,精神百倍……那时起,我⼜喜欢上了⼭中的那些⽵。
来到地质队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所在的地质队是上世纪五⼗年代末,由原湖南沅⽔分队溯流追查
⾦刚⽯矿砂矿源,到黔东南的清⽔江腹地重新建队。⼀九六五年在贵州镇远县马坪⼀带发现了国内⾸个含⾦刚⽯原⽣矿的钾镁煌斑岩岩体,打破了国际上认为我国不到⾦刚⽯原⽣矿的神话,推动了全国⾦刚⽯原⽣矿的矿⼯作,为⼭东、辽宁相继到⾦刚⽯原⽣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那⼀代,101地质队“三⼋”⼩钻机的姑娘们为之奉献了青春;那⼀代,⼀⼤批地质⽼前辈付出了毕⽣⼼⾎和智慧。之后,我辈地质⼈仍然餐风宿露,以荒⼭野岭为伴,仍然顶风霜冒⾬雪,不分寒暑春秋,先后完成了贵州境内⼀⽐五万⽔系沉积物重砂测量⼯作,⼜在贵州⿇江等地发现了钾镁煌斑岩岩体。尽管如此,贵州仍未到有⼯业价值的⾦刚⽯原⽣矿床。
时⾄2010年,七⼗多岁⾼龄的原地矿部部长宋瑞祥⽼⼈率全国⾦刚⽯矿专家齐聚湘、黔两地,准备重新推动全国的⾦刚⽯矿⼯作,⽼部长的话语重⼼长:“此次到贵州来,是让贵州⾦刚⽯矿⼯作不断线,希望贵州新⼀代地质⼈在⽼同志的帮助下,接过⾦刚⽯矿的接⼒棒,在贵州到有⼯业价值的⾦刚⽯原⽣矿床,为我国⾦刚⽯矿⼯作划上圆满的句号”。随即启动了国家地质调查项⽬“贵州镇远马坪地区⾦刚⽯远景调查”,拉开了新⼀轮扬⼦地台⾦刚⽯矿⼯作的序幕。
此刻,我想起了⼭中的那些⽵!⽆论崇⼭峻岭,⽆论谿壑沟涧,它们⽆处不⽣,⽆处不长!节节直上,不及凌云不罢休,潇潇临风,任你雪压劲直冲,根根相连,枝枝节节遍岭中……地质⼈从不⾔放弃,正扬起贵州⾦刚⽯矿的风帆,新⼀代地质⼈⼜承担起新时期⾦刚⽯矿的重任,在曾经打破神话的镇远马坪这⽚⼟地上,⽤新的矿理论、新的⼿段⽅法,擂响了新时期贵州⾦刚⽯矿的战⿎。
新时代的地质⼈,⼜肩负着新的使命。哪⾥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哪⾥就留下地质⼈
的⾜迹,哪⾥出现旱情灾情,哪⾥就竖起了⾼⾼的钻塔。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贵州地质⼈踏遍崇⼭峻岭,⾛遍了苗乡侗寨,先后完成了贵州⼋⼗多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上万个,为各地地质灾害防灾预警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数据。多年来,贵州地质⼈成功预警数百起突发性地质灾害,数⼗万众成功避险,免遭⽣命和财产损失。许多年来,⽆论哪⾥出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地质⼈从不⾔退缩,勇往直前,随时响应⼈民众的招唤,随时出现在灾险情第⼀现场。
2009年秋,西南⼤地⼀场百年难遇的⼤旱,数以万计的众饮⽔⽤⽔告急,灾情是命令,⼼系灾区⼈民的地质⼈主动请缨,⼜挥汗驰骋在轰轰烈烈的抗旱打井⽔疆场上,当⼀⼝⼀⼝清泉喷涌⽽出,⼀场场⼿捧⽢露、天真笑脸的画⾯和爽朗的笑声久久回荡在⼭野间时,地质队员们笑了,笑得更欣慰。在之后的⼏年中,先后在贵州、河南等地打出⼀⼝⼝抗旱井。为了打井,他们有夫妻⼉⼦举家出动的夫妻、⽗⼦机台,有哥弟洒泪抛离重病⽗母的兄弟机台,还有以车为家在车上熬过了多少个⽇⽇夜夜的空压机运输车师傅……他们抛家离⼦,他们远离故⼟,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地质⼈!
⼀普通的勘探队员,在没有烽烟弥漫的战⽕中奉献了⼀⽣,⼀代代平凡的地质⼉⼥,在没有传奇⾊彩的故事中素描着青春。他们的⼯作拔⼭涉⽔,艰⾟并浪漫着,他们的⽣活与⼭为伍,清苦并快乐着,他们与⽗母妻⼉聚少离多,在思念中幸福着。
⼭中的⽵,你没有豪庭⼤院中⽵的那份清逸幽雅和富丽⾼贵,但你坚韧挺拔,更经得起风吹、⽇晒、⾬淋,更经得起风霜雪压,更经得起严寒酷暑!你“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岭”!你⼼⽆杂念,你⽢于寂寞!⼭中的⽵,在历史长河的千锤百炼中,已烙印上我们⼀代代地质⼈的⾝影!
每次提起⽑笔,我会想起⼭中的那些⽵,笔毫间,墨汁⾥,宣纸上,寄托的不仅仅是对⼭中那些⽵的思念,⼜多了⼀份钦佩,更多了⼀份责任和使命。
*注:打游击是地质队的惯⽤术语,因上世纪贵州等⼭区交通闭塞,沿⼀条长达数⼗公⾥的地质路线进⾏徒步调查,需要⼀周或更长时间,队员们⾛到哪天⿊了就住到哪,往往在边远⼭村的⽼百姓家中借宿,或住⽜棚,或搭帐蓬。在西藏地区从事野外地质⼯作的条件更加恶劣。
◆井冈⼭⽵颂(外⼀⾸)
峭崖壁⼭巅峰
⼨⼟缝⽣谿壑中
春来夏秋寒冬
节节直上劲直冲
巍巍临风
潇潇⾬中
五百⾥万千重
咬定青⼭豪情纵
根相连郁葱浓
枝枝叶叶遍岒中
◆孤⽵的守候
辽宁新闻头条今天为你
埋藏在深⼭
为你
千年守候破⼟成长
为你
枝繁叶盛断肝肠
你说
你要独⾃天涯去流浪
从此
迷失在都市中灯⽕辉煌
从此
⼀杆枯黄破⽵囊
独守⼏世诉荒凉
为守候你当初的模样
《现代作家》投稿须知
发掘⽂学新星、培育潜⼒作者、推出知名作家,是《现代作家》的担当。
投稿须知:
⼀、栏⽬设置为诗歌阵地、美⽂视线、⼩说在线、散⽂诗苑等栏⽬。
四、来稿请以正⽂加附件形式发送,务必注明作者简介、详细通联和本⼈照⽚⼀张。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