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
2.1 复习笔记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1)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
符号是用来代表客观事物的,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形式是声音,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语言中的音和义的关系也完全是“约定俗成”的,由社会习惯所定。但符号一经由社会“约定”,就有强制性,社会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不能随便变更。
(2)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系统又是分层次的结构
由作为备用单位、用来构成符号的形式的音位和作为使用单位的音义结合的符号——语素及符号序列——词、句子等层次构成,这就形成了语言大系统下面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分支系统。以语义系统为核心,各分支系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紧密联系。语言系统及其分支系统、甚至每个符号内部,都是依照一定结构规则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来运作的。
(3)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的特征的启示
①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要掌握音义的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
②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四个要素及其相关系统。
③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1)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①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常指作为社会惯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
②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个人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运用,即运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具体的话语。
(2)对外汉语教学应注意言语和语言、言语层次的教学与语言层次的教学的统一
①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只有通过言语才能学会语言。教学中首先要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交际能力。
②从言语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当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
3.语言有生成性
(1)语言有极大的生成性,可以用有限的语言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每种语言的音位只有几十个,但语素则有几千个,由语素构成的词有几万个,而能生成的句子则是无穷的。
(2)语言的生成性的启示
①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强调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能用有限的语言材料理解和表达丰富的思想。
②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学习第二语言不能单凭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而是要发挥学习者的创造性、灵活运用目的语。一定的操练模仿
是必要的,但不能只停留在这一步,而是要帮助学习者归纳、掌握语言的生成规则,并能在各种情况下运用自如。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艺术创作的工具。语言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交际工具。
(2)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言语活动进行表达和理解。表达往往采用读和写的方式,理解往往采用听和读的方式。
(3)启示
①交际工具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也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
②为了掌握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语言课就要充分体现工具课、技能课的特点。不能仅仅教授或学习语言知识,而是要加强技能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形成能力,最终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1)思维的含义
①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技术思维、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
②人类的主要思维活动——概念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词和句子),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进行。
(2)启示
①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介绍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②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中要尽量用汉语进行教学,要求学习者用汉语来理解和表达,尽可能不借助于母语或媒介语。
汉语教师资格证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1)语言离不开民族或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成为文化的载体。理解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负载该文化的语言。
(2)启示: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1)语言只有人类才具有,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人类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除了交际的实际需要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理基础,即发达的大脑和完善的发音器官。只有人类才先天具备学习语言的能力,并能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并运用语言。
(2)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这一特征给人们的启发
①语言是可以学会的。一个具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的正常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母语,也能学会第二语言。
②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到语言学习。
③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有很多共同之处。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意义。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1.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奠基人为19世纪丹麦语
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
(1)方法: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
(2)意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一个世纪的探索研究,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3)局限性:它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2.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
20世纪初语言学进入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
(1)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
语言是符号系统,这一系统由很多小系统组成;符号由“能指”(形式)和“所指”(概念)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性的,一旦形成以后又是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内部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意义
索绪尔的学说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20世纪前半叶,以索绪尔的学说为基础。欧洲语言学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
(3)30年代有三个学派
①强调语言符号的功能的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
②强调语言符号间各种关系的哥本哈根语符学派;
③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4)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①创始人: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和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
②代表人物:《语言论》一书的作者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
③主张:用共时研究的方法,通过可以观察到的语言材料科学地、客观地描写语言的内部结构,揭示系统内部的关系。
(5)结构主义学派的贡献
对语言的结构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描写,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描写的方法。不仅对语言学本身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方法论也影响到其他学科的研究。
(6)结构主义学派的问题:只集中于语言形式、结构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意义的研究。
3.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1)时间:20世纪中期。
(2)标志: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N.Chomsky)的《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
(3)主张
①乔姆斯基提出区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人们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和“语言表现”(linguistic performance)——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认为语言表现不能全面反映语言能力,只就有限的实际话语(语言表现)进行结构分析,不能揭示语言的本质,无法解释人类语言创造性的特征。
②语言学需要研究的是能使人掌握语言的规则体系、说出无限话语的人类的认知结构中的语言能力。为此,他提出“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和“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假说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
(4)意义: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出现,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