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谱系研究
作者:***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05期
        摘 要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谱系关系。两者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动态变化调整,且相辅相成,共生发展。通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探讨福建省高职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谱系关系,发现福建省高职院校在对接产业方面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专业规模亟待控制、专业建设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据此提出福建省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对策:建立人才数据平台,研究产教谱系关系;实施“一市一策”措施,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专业;依托产教融合平台,探索校企育人机制;积极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福建人才信息网        关键词 高职院校;谱系;专业建设;产业发展;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5-0010-05
        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的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择业等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行业企业的发展。谱系是依托客观事物类型而产生的一种隐含的内在相互关系[1]。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谱系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对产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
个层面探讨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的谱系关系,探究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面临的困境和优化对策。
        一、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横向研究
        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横向研究主要考虑谱系关系的宽度,即对福建省产业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其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匹配度进行研究。
        (一)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趋势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加速发展互联网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四个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指出要加快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和新医药、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2]。2021年颁布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六四五”现代产业新体系,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旅游六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特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冶金、建材
、文化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五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3]。从“十三五”到“十四五”,福建省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地位更加明确,从三大主导产业增至六大主导产业,表明现代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旅游三大产业将在福建省产业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谱系关系研究
        1.福建省高职院校概况
        福建省现有50所高职院校(含1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其中,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5所,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12所。截至2020年,招生数约15.6萬人,在校生约41万人。其中,福州、厦门、泉州的高职院校分别有16所、9所和12所,三地市的高职院校数占福建省高职院校总数的74%,省级以上高水平高职院校数占全省总数的70.59%。可见,作为福建省GDP最高的三个地市,福州、厦门、泉州的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是相匹配的。
        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谱系关系
        截至2020年,福建省高职院校共开设19个专业大类中的363个专业,设置1644个专业点,其中财经商贸类专业数量和专业点数居所有专业大类之最。此外,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文化艺术大类、土木建筑大类的专业点数也超过150个,公安与司法大类的专业点最少,只有1个。分析2017-2020年的招生数据可以发现,除了公安与司法大类以外,其他大类的招生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见表1。其中,文化艺术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四年招生人数增长率超过200%。轻工纺织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旅游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招生人数的增幅较小,增长率均不超过150%。
        从专业设置情况来看,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基本能够对接福建省“六四五”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接数字产业的电子信息大类的专业点和对接现代服务产业的财经商贸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的专业点设置基本符合福建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接先进制造业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点设置虽然也不少,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尤其是轻工纺织、生物化工等制造类专业数量还有待增加。
        从招生情况来看,对接电子信息和数字、现代物流产业的电子信息大类和财经商贸大类近两年招生人数均超过20000人,招生增长率超过150%;对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大
类的招生人数从2019年开始超过10000人,招生增长率居各大类的前列。但是对接现代纺织服装和旅游产业的轻工纺织大类和旅游大类,历年招生人数均不足5000人,且增长率较低,与产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对接石油化工产业的生物与化工大类年招生人数不足1000人,增长率在各专业大类中仅处于中等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石油化工产业人才需求。此外,对接四大优势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的专业大类中,只有建材、文化、生物与新医药相关的专业大类招生人数超过10000人,其他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招生规模较小。
        3.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与产业的谱系关系
        福建省现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6个,其中有2个属电子信息大类,其他4个分属交通运输大类、轻工纺织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以及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从2021年“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情况看,其中立项的58个高职专业里涉及16个专业大类。从表2可以看出,省级以上高水平高职专业中医药卫生大类的专业最多,共立项9个;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财经商贸大类相关的高水平专业较多,均有7个。
        从对接福建省“六四五”产业体系的情况来看,福建省现有的高水平高职专业虽然能够紧密对接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传统主导产业,但对接现代物流、建材、新
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高水平高职专业很少,对接旅游、冶金、节能环保、海洋高新等产业的专业基本没有。可见,福建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针对性还不足,对接产业的高职专业内涵亟需加强。
        二、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纵向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泉州是全国公布的第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经济总量连续22年全省第一,市场活力较强,制造业优势明显。泉州现有12所高职院校,其中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1所,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3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所,高职教育发展较好,在省内各地市中具有典型性。故以泉州市为例,对泉州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及地方产业的谱系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一)泉州地方产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泉州已形成建材家居、纺织服装、石油化工、鞋业、机械装备等九大制造业千亿产业集,在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泉州地方产业优势,积极构建“六三五”产业体系,打造“制造强市”,即培优做强纺织鞋服、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建材家居、健康食品等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三大战略性新
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金融服务等五大现代服务业[4]。
        (二)泉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谱系关系研究
        1.泉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泉州现有12所高职院校,其中公办6所,民办6所。除了作为教育类专业院校的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与地方产业匹配度较低以外,其他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设置能够紧密对接泉州地方产业,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大多也与地方产业相关。
        2.泉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的谱系关系
        为了更好地探讨泉州地方产业和专业设置的适应情况,从“六三五”产业体系入手,将对应的行业门类、专业大类、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归并处理,从而分析泉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7),把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为20个类别,与“六三五”产业相关的行业共有13个类别。福建省高职院校现开设的19个专业大类中,与泉州产业体系相关的专业大类共有15个。
        从泉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行业对接情况可以看出,见表4,泉州的产业和专业设置匹配情况参差不齐。一是泉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服务、金融服务、新材料等6个产业的联系比较紧密,相关专业数量和高水平专业数量都比较均衡,在校生数量也比较可观。但是,旅游大类和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均没有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二是泉州高职院校与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数字服务相关的专业虽然不少,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没有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同时,在校生人数均不超过万人,目前还未能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三是泉州高职院校与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相关的专业和高水平专业数虽然都不少,但在校生数较少,根本无法满足行业和市场的需求。而与建材家居相关的专业大多是土建工程类专业,和建材家居行业所需人才的契合度还不够高。四是泉州高职院校与石油化工、健康食品、新能源产业相关的专业数均不足10个,在校生不足5000人,专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产业人才缺口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