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惩戒案例8000字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有各自独特的精彩,需要园丁倾注汗水与心力,用不疾不徐、尊重天性的态度静候花蕾骤然绽放。
小雅与上海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上海教育出版社合作推出“静待花开”特级校长、特级教师谈育人智慧。听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们在人生不同阶段对育人理念的思考感悟和精彩论述。
他们所阐述的育人观从德、智、体、美等不同视角切入,囊括了为学、治世、修身等多个层面,其中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性论述,也有对具体学科人才培养的微观指导,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育人工作的多个层面。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启迪。
方培君
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上海市政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二、第三期名师基地主持人,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全
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课题成果多项获市级一等奖。多年来,她对思政课特有的整体教学结构“明理、激情、启思、导行”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对于如何提高中学政治课的“信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如何把思考的钥匙交给学生、开启学生思维的潜能等方面进行了努力的实践。
由两则案例引发的有关“教育惩戒”的思考
方培君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一时引起业内热议。每当说到“教育惩戒”,我脑海中就会闪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担任高三班主任时遇到的两位学生。
大学英语四六级多少分算过自1987年我第一次担任高三教学后,由于教学工作得到学生的肯定,加之学生高考成绩优异,于是10多年中鲜有教学高一、高二年级的经历,基本都在高三留守,至今,我也只担任过高三班主任,一直是接替其他老师的班级。
那年高三接班后,我遇到了两位比较特殊的学生。
江苏省专升本第一位学生的特殊,在于他在高一、高二时曾被学校处分过两次。高一时,不知怎么搞的,他“研究”出游戏机房不需要投钱就能获得游戏币的方法,还带着同班的几位男孩子一起去“玩”,被当场抓住,游戏店主直接告到学校,“性质”很严重,结果学校对其批评教育后给予警告处分。高二时,他爬到学校屋顶去掏鸟窝,违反学校不得爬屋顶(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因为房屋建筑是斜顶)的规定,再加之同时期还做了另一件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两件加在一起,又得了个警告处分。受处分的学生在我们那所当时的市重点中学里是极少极少的,被处分了两次的就更少了。
我接班后,这位学生的家长曾多次和我交流,怒其不争,对儿子的成长异常焦虑。我仔细观察这位学生,实际上他和处于青春期年龄段的男孩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如要说不同,那就是心智更不成熟点,但本质上并不坏。他仗义、遇事想得简单,做的一些事情不少是出于好奇,以显示他的与众不同。爬屋顶以体现他的勇敢,“游戏币事件”以显示他的“聪明”,当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是根本不考虑后果的。如果一定要以不少成人衡量被“处分”过的学生的眼光来看,并一味地“上纲上线”,那他肯定是“坏学生”。我曾多次他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尽快改正,争取早日撤销处分。当然我的期待也是他本人的意愿,没有学生希望在毕业前还顶着处分帽子的。且孩子到了高三,心似乎也静了下陕西省招生
来,主要精力大多是围绕高考在奋斗。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在他本人提出申请后,根据他处分后的表现,经过学校相关部门的讨论,撤销了两个处分。
过了几个月后,他报考了警校,这类学校在录取之前都要到学校“政审”,作为班主任要写评价意见。在写这份意见时,我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他的优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没将他曾经两次被处分的经历落笔。我认为大多数老师都会做出如我这样的选择,那这是否是作为老师的我不够诚信呢?我不这样认为。除了教师普遍都有的“护犊”心理外,我是从心底里认为,学生未成年时期犯的许多“错误”,是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烦恼”,未成年阶段,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是不成熟的阶段。犯错了改正了,学校、家庭、社会就一定要给机会。
这位学生毕业后回来看我,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方老师,回想高中时期,我真觉得当时自己是脑子没有长好啊!”令人欣慰的是,他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去年教师节他告诉我,这么多年来,他没有给我和学校丢脸,荣誉证书一大堆,还获得了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个人嘉奖。
同样在这个班级,我遇到的第二位学生的情况也挺特殊。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排球见长的老牌市重点中学,排球队获得的奖项从市级奖至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亚军,因而有一批排球特长生。那一届的排球队员,高一、高二时是独立编班,到了高三,因涉及“3+1”高考的选择,将他们分插到各班,我所在的班级里来了他。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中运动员在高校录取时有特殊政策,只要运动成绩好,大学可以降不少分录取,他们的高考成绩也不计入我们的班级平均分。有一阵子,我班的这位排球队员总是在下午请假,说身体不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了他并非是身体的原因,而是和几位排球队员在他家里搓麻将。我立即向学校德育室主任汇报,在他又一次请假的时候,我和德育室主任准备到他家里抓个“现行”。到他家敲门后,没人应答。我当时的视力2.1,被称为飞行员视力。于是我们到他家对面那幢楼,从高处看他家的房间,看到客厅里有几个男孩。于是我俩进行了分工:德育室主任去敲门,而我则是站在他家的窗台下,怕这些男孩担忧被老师抓住一紧张,万一选择从窗口跳下来会引出新的问题。就这样,又是旷课,又是搓麻将,学校根据校纪校规,给予参与的学生处分。欣慰的是,学生很快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阶段及时进行了改正,最后终于在高考前撤销了处分。
后来这位学生进入了上海很著名的大学预科,一年后转为正式入学。其间,他曾多次来看
我,至今我俩保持了良好的联系,我和他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曾不止一次地问他,和上述第一位同学的情况不一样,他的处分完全是被我发现,我向上面报告后引出来的事情,如果我当时“压”一下,就不会有后面的“处分”,难道你不恨我吗?他的回答让我终生难忘。他说,这件事情是他们错了。排球队员们高三分到各班后,常常会议论各个班级的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比较下来,他觉得我是对排球队员和其他同学最一视同仁、最公正的老师,我的眼里有他。他进一步解释,由于排球队员的高考分数并不计入各班平均分,因而有的老师只要求他们不影响其他同学,请假不请假并不当回事儿。
再后来,他大学毕业后到武警部队服役,几年后,以团职干部转业。
2020高考分数排名
很多年前的两个案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因而当教育部出台了《规则》后,我即由此引发关于“教育惩戒”的思考:
教育惩戒是手段,而非目的。惩戒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理解和感受教育惩戒应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必然组成。正如《规则》中明确的界定,教育惩戒是一种职务行为,具体是指教师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
四六级分数线
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此外,《规则》还明确了职责要求、实施原则,区分了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规定了教师的禁止行为。因而,教育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有着严格的界限。教育惩戒是为了维护学校的纪律规范,不是为了教育者的自身教育权威,它只是途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惩戒如何有效?
第一,合法合规,惩戒适当。“合法”,必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致;“合规”,应与学校的学生守则、相关处罚规定一致,且学校的规则必须在学生入校后事先告知。
惩戒适当,则是指应当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个性特点、身心特征、认知水平、一贯表现、过错性质、悔过态度等,选择适当的惩戒措施,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合法合规,有案可稽,而不是随意行为,这是使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认同各级各类惩戒,使家长能够理解学校、教师对孩子的处理,并配合学校共同帮助孩子的前提。希望学生尽快改正并以此为戒,这里有从认知、情感、意志到行为的一个内在转化过程,由知到
行是不能直接转化的,转化的第一步是“认同”,然后才是内化,最后才是外显,采取正确的态度,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等。
第二,公正公平,一视同仁。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惩戒?对教育惩戒行为,学生如何解读?他是解读为关爱还是恶意伤人?是内疚接受还是怨恨仇视?是源于其错误行为还是“我今天倒霉,正好遇到了这位老师”?除了前面的有章可循外,平时教师的言行,尤其是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公正公平,是否一视同仁,这是学生非常关注的方面。这也是很多年前的学生告诉我的道理。
如果我们常常仅以“老师是为了你好”的所谓“爱之深,所以责之切”式的良好预期,而没能建立一种长期的、彼此之间较为稳定、信任的感情基础,最终没有关爱的惩戒更可能会被学生解读为恶意伤人,而不是教育。
学生最不喜欢“偏心眼”的老师。我们在进行教育惩戒时,必须坚持的是针对性原则,对事不对人。一个过错行为对应一个惩戒事件,不扩大过错行为,不附加惩戒事件。正视差异,一视同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都应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不以学习成绩的好与差作为
标准,努力做到“有教无类”。
第三,关注身心,全面看待。中国农业人才网招聘一个学生犯错了,你可以批评、教育,学校甚至可以处理、处分,但你千万不要在心底里将这些学生“看死”,因为这可能就是他们成长中遇到的烦恼。这是我常常和青年教师说的话。
中学时期是个体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时,他们既有别于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其最大特点就是身体和心理的迅速成长和发展。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身体形态和技能、心理上均发生一系列的“质”的变化,同时,急速的发展往往产生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这一时期被德国心理学家称为“暴风雨时期”,美日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
每位孩子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因素、自身成长等多种原因,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每个人会表现出其“长板”“短板”。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人人都去补上短板,但教育者应有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优点的眼睛,耐心等待,积极鼓励,努力将每位学生的优势挖掘出来。不仅是老师眼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曾经犯过错,接受过处分的学生或许应更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