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O YU XIN XI HUA
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深度融合
推动教学改革的思考
薛子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部近年来的重要方针政策,也是有效的教学改革的思路。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的融合为切入点,推动教学全面改革,在教学模式方面催生新的课程教学范式,在教学内容方面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实现教材的电子化协作、校企的网络化协作,在教学理念方面推动教师树立团体协作的观念、具备学科融通的能力、完成自身角的转变,以此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教学范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对推进整个大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突破点,对大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激发整个高校教学系统的活力,进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不失为一有效的教学改革的思路。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向来是教育部的重要方针政策。《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技〔2016〕2号)这些文件都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也带给我们启示:可以从“现代信息技术”这个点着手改变教学环境,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渠道单一的教学内容,从而推动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是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其本质则是实现传统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在2018年11月24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要打造五类中国“金课”,五类“金课”中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都要倚重于现代信息技术,而吴岩特别强调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指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重点即在于结合传统课堂之长与现代信息技术之便而推陈出新。
以下即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三个方面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由此带动的教学变革。
一、教学模式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必然带来课程教学的变革,催生复合式课程教学范式。
大学的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较为复杂的,它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等多个元素组成,各个
元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根据某一课程的性质,课堂活动若侧重于某一或某些元素,各要素进行一定的组合,就会形成特定的课程教学范式。现今,较为固定的课程教学范式有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式、互动式、探究式等。在这些课程教学范式中,各元素的组合相对稳定,但如果其中某一元素发生变化,教学范式也会相应产生变化。
以混合式为例,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传统的混合式教学范式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在课堂面授之前,有教师精心安排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先导进行教学,随后才是课堂面授,由此,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得以结合。疫情期间,课堂面授无法实现,面授部分随之改为网上直播授课,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范式呈现出新的面貌,转为双线上混合式。混合式教学范式的本质(结合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其实没有变化,但形式却有所转变。
同样处境下,无论是原本就借重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翻转式教学,还是并不太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在疫情影响下,都不得不倚重于现代信息技术。许多教师在各种网络平台上进行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除了直播授课之外,还引用了许多优质网络资源。这样,从形式上来说,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中所蕴含的混合式教学、翻转式教学的因素越来越多,从许多个案看来,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翻转式教学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这样,即使教师抱持着某种课程教学范式的想法,其实际操作也早已超越了此教学范式的内涵。
2022恢复线下教学通知河南
实际上,多种教学范式的因素在碰撞与生成间,产生一种更为适合疫情期间网上教学的复合式教学范式。各范式之间原本就有更替性、并列性,也有交叉和重叠,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层应用加速了这种更替、并列、交叉和重叠,使得各种教学范式的因素更加活跃不稳定。
由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新的教学范式
21
2021年12期
22
或者可称之为复合式教学范式,进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成性和创造性。比如,某一门课程可能兼有混合式、翻转式、探究式、互动式的重要因素,其既有网络资源(自建或他建)作为学生预习的资料,又有直播面授环节,面授时又采用师生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在探讨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上每一环节对于这门课程来说都很重要。那么这种课程教学范式究竟属于混合式、翻转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哪一类呢?
当疫情结束,课程教学回复常态,各种教学范式也回归常态。由于不再像疫情那么依赖于网络平台,教
学范式呈现出来的复合式彩开始消退。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教学范式中必然留有烙印,这种烙印一时无法消退,促使先前的课程教学范式发生变化。疫情导致课程教学范式的变革并不是一种偶然,即使没有疫情,课程教学范式的改革也会推进,只是疫情的出现推动了这一进程,加速了新的复合式范式的诞生。这种范式可能是两种之前范式的结合,也可能是多种之前范式的结合。其根据课程的具体特而制定,最终使得范式服务于课程,而非课程刻意迎合于范式。相比单一的传统范式,这是一种进化。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高校教学的内容也发生变革,变革涉及到各个部分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细分起来又涉及到教材的变革、校企合作方式的变革等等,而各个方面的变革可以以课程网络资源的建立为中心,有机联系起来。
(1)教材的电子化协作。教材的改革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内容。教材承载着整个课程的核心,其改革又涉及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而两方面又是紧密联系的。从内容方面来说,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速,许多的案例极容易过时,教材需要加快更新换代的速度。而教材更新速度受限于形式,也就是教材材质多为纸质,更新频率终究有限度。相比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更快一些。将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教材或许将会大规模地投入使用。纸质教材,在未来会不会被电子教材取代,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但在当今条件下,用电子教材完全取代纸质教材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缺少大规模使用电子教材的环境。
纸质教材与电子资源相结合则是一种折中的方式。例如,可以在网上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纸质教材与随时可更新的网络资源的结合。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接触最新的案例,最新的内容。而电子教材,想一直保持内容的更新,对于某一教师来说,是极为费力的事情,所以未来的教学更需要团队协作。教学内容的变革必然带动教学理念的变革,关于这一点,后文再论述。
(2)校企的网络化协作。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也推动者实践教学的变革,比如用电子资源库可关联合作单位与学校,实现产学研结合。
学生在校内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技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而如果高校能够做好学校与合作单位的对接机制,增加专业交流的深度,突出专业特点,加强产学研合作,如此,则能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所学的知识也不会与实际应用有太大的脱节。社会是一所大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企业,对其快速适应未来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将企业与学校连接起来,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从中发挥作用。实现校企网络化协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仍是一实用的方式。学生实习资料可以采用网络资源库的方式保存。教师每学期都可以将学生实习日志中较有价值的部分编订成册,供学生阅览,以往学生实习过程中采集的图像资料,也可以留存备案,移入资料库,这是缩短学生与实习基地合作单位距离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进入基地实习前就已经获得了大量经验,有些学生不去某基地实习也能获得大量经验,甚至是多个基地的经验。
另外,也可以利用资源库做好学校与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单位的对接。合作单位可以在资源库投放相关资源,帮助学生快速积累相关知识。如此,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实习状态,真正实现学习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提高自身在合作单位核心业务中的参与度,学校也达到深层次培养学生的目的。在合作单位与学校的合作中,双方的契合度在不断增长,这就为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创造了条件。由于校企双方合作的加深,企业所遇到的科研难题,可以真正被课堂教学用来作为科研的案例进行攻克,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这些都是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库促进教学内容改革的事例。
因此,打造符合自身特的网络资源库是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由此形成本校线上资源为主,其他院校、合作单位线上资源为辅,实现学科之间、产学研之间互融互通的局面。
三、教学理念的变革
课堂教学从以书本为媒介,到以多媒体为媒介,再到现在的超多媒体,教师和学生思考、表达思考、抒发情感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以板书为载体的课堂、以简易多媒体为载体的课堂、以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载体的课堂,其承载的授课内容的容量是完全不同的。原本通过记笔记、拷贝课件的方式掌握知识,在现在课堂中变得越来越效率低下,所以无论主观上是否情愿,教师都必须要转变观念,接受、了解、掌握现代传播媒介,并采取相应教学方式的变革,具体来说:
JIAO XUE GUAN LI
(1)树立团体协作的观念。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团队相比个人更能发挥优势。教学团队中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既可以各展所长,也可以相互补齐短板。团队协作的模式既打破了老教师拙于使用电脑技术的不足,也弥补了青年教师授课经验不足的缺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好资源共享课、慕课等新教育媒体、教育资源,推动教学内容、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绝非一人一部门能够做到,教育厅、各高校、教师、学生都是整个系统中的一环,各司其职,各处其位,以此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省教育厅职责在于为各高校网上教学活动的展开强化平台支撑、整合优质资源。高校的职责则在于为师生营造、提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师的职责则在于把自己接入到这个不断变动的信息资源网络中,将传统教学优势与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寻求突破与变革。
(2)完成自身角的转变。首先,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改变以往向学生单向性传递的模式,对学生传输的知识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增加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构筑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使整个课堂呈现出开放的氛围。其次,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立足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如教师先预设问题,使学生对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多维思考、知识联结,再进行引导性讲解与答疑,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提升。若以学习专业知识而论,对于某一部分,一些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获取的碎片化的知识的信息量比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课本中所蕴
含的知识量要多。但学生缺乏的却是教师对专业知识把控的系统性,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引。
(3)具备学科融通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也加速了学科间的融合。当今社会,某一个文化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往往不是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包括净尽、解释清楚的。如果不能够依据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对一些学科进行融合,专业便很难有所突破,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会比较单调。如果实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学科间的融合,就能激活专业学科的活力,这些都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一些学校试图建立跨学科虚拟教研室便是试图在不同学科之间寻求联系与突破,现在的学生也应该具备学科融合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变革,其逻辑起点在于教学理念的变革,只有教师真正转变教学理念,才能为整个高校教育的教学变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小结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高校应将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将对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变成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自觉行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对大学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进行相应地调整与革新,进而渗透到整个高校教学体系的内容体系、目标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等五大体系的方方面面,使整个教学系统与每门课程不断地完善,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不失为一有效的教学改革的思路。
作者简介:薛子平(1987-),男,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与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财经政法大学教学质量提升核心问题研究与实践”(2019SJGLX102)。
参考文献
[1]杨冬.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教学变革[J].高等理科教育,2020(03):79-94.
[2]白雪梅.新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信息教学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20(08):74-78.
[3]贾联合.浅谈启发式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天地,2017(12):34-35.
[4](美)尼尔·波滋蔓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
[5](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宋)普济撰,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97.
[7]葛琦.启发式教学对大学生主动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新课程研究2015(11):120-12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