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校协作体2022年10月高中历史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共48分)
1. 唐中期以后,使职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员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职无品秩却治事务,官有品秩仅寄禄秩”现象。如唐玄宗时负责顾问参议的要职翰林学士,其人选就“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使职差遣制的盛行(  )
A. 迎合了庶族地主参政的需求    B.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重大改进
C. 不利于唐代办事效率的提升    D. 弱化了君主对朝堂的控制力
2. 清朝雍正时内阁大学士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官员,犹如历朝的丞相,“品列皆首文班”,但如不兼任军机大臣,就唯有空名,并无多大实权。一般非重要文件,仍由内阁处理发放,称为“明发”。由此可见,清代雍正时的内阁(  )
A. 与军机处形成制衡关系    B. 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御用机构
C. 服务于皇权专制的需要    D. 弥补了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
3. 据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等资料,商王朝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最高政务、一般政务、宗教文化、生产经济、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族尹”。这说明商朝(  )
A. 国家管理体制已日渐完备    B. 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
C. 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彩    D. 职官分工合作且相互牵制
4.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二者相同点是
A. 是国家治理的形式
B.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与宗法制密切结合   
D.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5.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候矢(cè)说:
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该文物可以佐证西周时期实行了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世袭制
2022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名单
6.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该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B. 贵族阶层内部等级森严
C. 西周社会宗法彩浓厚    D. 贵族阶层生活奢侈腐化
7. 由于西藏事务特殊,所以宣政院所管理的西藏事务为“僧俗并用,军民通摄”,这种僧俗并行的官僚制度在此后的明、清二朝也一直沿用。元朝这一的特征是
A. 承上启下    B. 相互牵制   
C. 政教合一    D. 因地制宜
8. 明初士人方孝孺在评论明太祖的某一揩施时称:惩元世政事之弊.防止大臣篡位,维护朱姓子孙的政统,并非为了达到善治。由此推知,该措施导致的结果是(  )
A. 设立三司,高度集权    B. 内阁掌权,君权旁落
C. 皇位世袭,家国同治    D. 六部理政,皇权加强
9.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
A. 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 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C. 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    D. 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10. 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亚里斯多德也声称,“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这表明古代雅典(  )
A. 人文主义兴起    B. 强调集体观念   
C. 民主政治完善    D. 阶级矛盾缓和
11. 美国1787年宪法是全球最简洁的一部宪法,总共只有7章27条,它的简洁性特征(  )
A. 为宪法的修订保留了空间    B. 凸显了美国宪法的阶级性
C. 更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    D. 成为爆发内战的根本动因
12. 13世纪初的《大宪章》中超过一半的条款直接关涉臣民的财产权利,主要规范国王的税
收和军役,严禁随意增负,严禁任何形式的权利侵夺:其余条款大多关于臣民的人身权利,强调任何自由人,如未经依法审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
A. 宗教改革取得巨大成功   
B.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的确立
C. 社会契约论思想的践行   
D. 封建统治秩序呈现法理化特点
13. 百年战争之后,法王查理七世想要整理并统一王国的现行的法典,首先用文字把各地方大部分靠口头和惯例沿袭下来的习惯法记载下来。1454年全国三级会议命令王国所有实施习惯法的省份都必须进行这项工作。法国此举(  )
A. 标志等级君主制形成    B. 利于削弱教会权威
C. 完善了法国法律体系    D. 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14. 明清乡约与宋代不同的特点是
A. 具有教化功能   
B. 具有明显的约束力
C. 对伦理道德当中的“孝”特别重视   
D. 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
15.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指出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下列关于新中国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1982年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规定
③1997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④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 1831年,英国全国工人阶级联合会宣言称:“所有的人生来是同样自由的,并赋有某些天然的不可分割的权利。所有的政府都应建立在这些权利的基础上;一切法律的制定都应为保障和维护全体人民的公共福利,而不是为了任何个人、家族或某一类人的特权和利益。所有世袭的、出生的差异是不自然的,和人类平权的原则相违背的,因此应予以废除。”这反映了(  )
A. 议会选举制改革影响深远    B. 传统封建等级观念已然消弭
C. 经济现代化冲击政治传统    D. 工人运动得到科学理论指导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经是以儒家经学为考试内容的科目,汉隋之间明经科已出现,而唐代的明经科地
位仅次于秀才,出身资格比进士、明法还高,而且成为取士人数最多的科目,是唐代中下级官员的主要来源。明经之别,又分为明两经、三经、五经等。具体的考试办法主要是帖经和策问。唐初,进士仅试时务策五道,后来,又加了帖经、试杂文。在重视文学的社会氛围中,进士科的声望不断提高,不少进士及第者青云直上、飞黄腾达,这更是吸引士人热衷于进士科举,竞争激烈。宋元明清时期,朝廷从多方面发展完善了科举制度。但由于八股形式导致思想僵化和愚昧落后,终于使科举走向了历史的边缘。清朝末年,在“兴学校,废科举”的舆论压力下,清廷于1905年七月宣布停止科举。
一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史》等
材料二  从 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行政事务日益繁杂,英国文官制度经过多次改革,逐步完善。二战后,英国原有的文官制度不适应新形势,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1968 年,英国政府又修改了录用文官的原则,避免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并采取以口试为主的新方式,考试内容带有综合考查的性质,同时扩大录用范围,广招社会贤士。英国文官考试由文官委员会主持,自1855 年成立之后,文官委员会一直独立管理考试事务。二战后,在文官委员会下设两常设机构,一是考选委员会,负责主持合格考试
和品能测试;二是决选委员会,由高级文官、工商业界人士、公务员工会代表及大学教授四种名单分别选择组成,负责主持口试和面试,即终选考试。
一摘编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考试中进士科地位日渐突出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作用,并谈谈你对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之间关系的认识。
18. 阅该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的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