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1年,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的千人以上的“扫荡”达69次,万人以上的“扫荡”达9次;1942年,上述两方面的数据分别达到77次和15次。这一状况说明此时
A.侵华日军力量增强    B.中国共产党调整了抗战路线
C.敌后战场地位上升    D.抗日战争转入局部反攻阶段
2.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以下文明成果产生于该“轴心时代”的是
A.楔形文字    B.十二铜表法    C.甲骨文    D.伊斯兰教
3.1954年,美国新闻署要求对外宣传应致力于显示美国“信奉世界和平、相信人类和国家之间的博爱能够在联合国内消除其分歧和推动合作”,应当通过“非自我夺耀的方式”展现“美国抵抗侵略的能力”和支持“世界和平秩序的构建”。其目的是
A.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塑造美国良好国家形象
C.推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    D.反思美国对外政策
4.《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该项法律规定
A.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B.导致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
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D.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
5.1954-1960 年间,苏联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 50%以上,到 60 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 1964 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A.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状况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农轻重各产业发展不平衡    D.改变了苏联原有经济结构
6.文艺复兴运动“通过文学来表现人的价值和人性的真实社会性,并且强调个人奋斗和人的尊严”。据此可知,文艺复兴
A.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    B.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要求
C.主张人放弃宗教信仰    D.提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7.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演进历程有迹可循。下列文明成果按照问世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8.某同学以《1899年的上海》为主题,创设了下列场景,其中可能被老师否决的是
A.很多市民到商务印书馆购买新书    B.报童们在租界内兜售《申报》
C.新式学堂师生讨论近代数理知识    D.知县在县衙公堂阅读《民报》
9.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
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
10.咸丰同治年间诗作《夷场行》:“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青红黄绿辨旗,规制略似棋枰方。”从材料看作者描写的地区是
A.葡踞澳门    B.英占香港    C.上海租界    D.天国南京
11.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文中省略的机构应是
山东高考一点通
A.英国议会    B.总理衙门    C.“工部局”    D.上海道台
12.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联欢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材料所呈现的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时代与报刊
材料一  “报馆之利益约有数事:一、士大夫可通中外之故,识见广,人才日练,是曰广人才;二、公卿耳目渐广,兵事敌情渐熟,办事立约,不至大误,是曰保疆土;三、变法当顺人心,人人以为然,则令若流水,是曰助变法;四、士夫终日从公,余则酬酢,绝无暇日读书,有报则每日一张,各学皆有,日日增长,是曰增学问;五、吏史上闻,不敢作奸,是曰除舞弊;六、小民疾苦,纤总皆知,是曰达民隐。有此六利,急应举行。”
——1895年梁启超《报馆考略》
材料二  “惟夫一之中,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吾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
——1905年孙中山《民报》创刊词
材料三  “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创刊词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梁启超认为报馆“有此六利,急应举行”的原因并列举其实践事例一则。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述孙中山、陈独秀创办报刊上的异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时代和报刊的关系。
14.(20分)中外史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给我们呈现了丰富的历史,提供了认识历史的角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光余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从先秦到1949年(见如图。节选)
材料二  麦克.哈特所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光余将书划为“根源篇”、“创新篇”和“维新篇”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支出上述书籍的作者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克.哈特评选人物排行榜的标准。对比材料一、二说明其选取的中国名人榜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发现中外史家的研究有哪规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日军对敌后根据地“扫荡”次数的增加,说明敌后战场牵制了更多的日本侵略力量,对全民族抗战的影响增强,故选C项;材料只能反映出日本用于敌后战场兵力的增加,无法反映整个中国战场的情况,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不变的斗争路线,排除B项;1941-1942年,抗日战争尚处于相持阶段,排除D项。
2、B
【解析】
《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前449年,符合轴心时代,故B正确;楔形文字产生于前3400年,与材料不符,A错误;甲骨文产生于商朝,距今约有3600多年的历史,故C错误;伊斯兰教产生于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故与材料不符,D错误。
3、B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新闻署大力对外宣传它对世界和平与合作的追求,其目的是塑造自身良好的国家形象,因此B选项正确;此举的目的是推销和宣传美国的形象,并非缓和与苏联的关系,A选项错误;该宣传突出的是美国,不是联合国,C选项错误;这是美国对自身形象的推销和宣传,并非反思其对外政策,D选项错误。故选B
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这句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罗马法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故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详解】
5、A
【解析】
由材料“60 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 1964 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状况,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赫鲁晓夫改革没有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农轻重各产业比重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改变了苏联原有经济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B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这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项正确;主要强调
个体的主观感受是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并且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内容,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没有主张人放弃宗教信仰,文艺复兴不反对宗教信仰,C项错误;提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是启蒙运动的内容,D项错误。
7、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是1863年,②是1859年,③是1776年,④是1687年,故其顺序为④③②①。故选D,排除ABC。故选D。
8、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的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B项中的《申报》成立于1972年;C项中的近代数理知识在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新式学堂里就有了。因此ABC都是正确的。D项《民报》是在1905年创立的。因此D项错误。故选D。
考点:近代传媒的发展等
点评:近代中国随着列强的侵略的不断地加深和工业革命的进展,一些近代新事物传入中国。近代的印刷业、近代的传媒和近代的科学知识逐渐的在中国的发展。发展虽然缓慢,但是毕竟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另外需要知道的是,近代的这些东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发挥其应该起到的作用。
9、C
【解析】
根据表格计算,消费合计/人口指数,可知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33.8和170.109,两个年份比较人民消费水平增长明显,说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正确;1928年起,新经济政策实际被停止,A错误;根据计算,人口增长并没有抵消工业化成就,何况苏联大部分工业品为重工业品,不能直接消费,B错误;材料看不出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D错误。
10、C
【解析】
材料“平填黄浦成夷场”意思是中国的黄浦成了外国的地盘。结合所学,战争后,英国曲解《南京条约》的附件,率先在上海建立租界,而材料中的“黄浦”地处上海,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解析】
题干中的“德律风”是电话的音译,而当时电话的专营权由租界的工部局掌握,选项C正确;英国议会并不直接管理中国事务,排除A;总理衙门负责的是外交事务,并不管理电信用营,选项B排除;题干中的附加条件是为租界提供电话通讯网络,可见这一机构位于租界,因此选项D排除。
1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