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对比鉴赏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箴①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②。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遣兴其二
袁枚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③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注】①箴:规诫。②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③灵犀一点:作者论诗重“性灵”,此即指性灵。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见《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唐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理是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表达作诗的道理服务。
B.《箴作诗者》首联用典表明不要自夸创作迅速,邹阳、枚乘二人终究被司马相如压倒。
C.《箴作诗者》颔联先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慢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D.《遣兴·其二》是规诫为诗者而作,于简淡中道出了创作客体对创作主体的能动关系。
16.这两首诗中诗人对作诗的主张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5.D
16.不矛盾。第一首诗主张写诗要达到精深,唯一的法门是要下苦功。第二首诗主张作诗要寻灵感,
做到化平凡为神奇。二者看似矛盾,实则互为补充。第一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准备阶段,因为灵感的产生必须有平时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感情体验;第二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产生阶段,因为作诗只有积累没有灵感,也难有佳作。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的能力。
D.“道出了创作客体对创作主体的能动关系”错误,应该是“道出了创作主体对创作客体的能动关系”。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思想观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箴作诗者》
首联用典表明不要自夸创作迅速,并即以历史事实来说明。
山东高考一点通颔联是两句议论,紧承上联,正面表达观点。上句言诗与其多而粗,不如少而精。下句言不率易落笔,能反复推敲者才是真正有才的人。
颈联连用两个比喻,在内容上承上启下。角是古代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一,其声音调很高,但奏
之不易;昙花很美,又被看作祥兆,但它很少开,即使开了也因时间短而很少让人看见。两句都比喻好诗不容易得到。因“非易奏”故需多练,因不轻开故需耐其迟。
尾联又用了一个比喻,伸足了“非易奏”而需多练之意,也点明了贵少耐迟所能达到的境界。
可见《箴作诗者》中,诗人主张写诗要达到精深,唯一的法门是要下苦功,不能急于求成。
《遣兴·其二》
诗的意思是: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诗。这种创作是没有老师的,凭借的只是瞬间的灵感。夕阳、花草这样的普通景,都会因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
可见《遣兴·其二》中,诗人主张作诗要寻灵感,做到化平凡为神奇。
两首诗歌所表达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互为补充,分别适用于诗歌创造的不同阶段。
第一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准备阶段,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好诗来之不易,就算是再有才华的诗人,对于写诗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好的诗歌的诞生需要的是时间和感情。时间是指诗人不能急于求成,要舍得花时间去琢磨;感情是指,对于自己所写的诗,要付出真情实感,诗歌应该作为诗人的爱好而不是炫耀的谈资。
第二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产生阶段,每一个诗人所写的诗歌总是脱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作诗只有积累没有灵感,也难有佳作。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日三首
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