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1:中药炮制学概述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药的需要和药物⾃⾝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艺、规格标准、历史沿⾰及其发展⽅向的学科。
  《黄帝内经》约为战国时期的著作。到宋代,雷撰成《雷公炮炙论》三卷,是我国第⼀部炮制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载药1892种,其中有 330味中药记有"修治"专项,综述了前代炮制经验。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味反失……".明代缪希雍撰的《炮炙⼤法》是我国第⼆部炮制专著,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法。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收录药物232种。
  ☆☆☆☆考点112:中药炮制的⽬的及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中药炮制的⽬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增强药物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的部位和趋向;(5)便于调剂和制剂;(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7)矫味矫臭,有利于服⽤;(8)提⾼药物净度,确保⽤药质量。
  2.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炮制对含⽣物碱类药物的影响:如醋制延胡索,使原以游离形式存在植物中、难溶于⽔的⽌痛和镇静有效成分延胡索⼄素和延胡索丑素等,与醋酸结合⽣成醋酸盐,能溶于⽔,从⽽增强了⽌痛效果。但有些⼩分⼦⽣物碱如槟榔碱,⼀些季铵类⽣物碱如⼩檗碱也能溶于⽔,在切制及炮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与⽔接触的时间,以免⽣物碱损失。
  各种⽣物碱的耐热性不同。有的在⾼温下不稳定,可产⽣⽔解、分解等变化,以达到解毒、增效的⽬的,如草乌中剧毒的在⾼温条件下⽔解成毒性⼩得多的乌头原碱;马钱⼦中的⼠的宁在加热条件下转变为异⼠的宁等,保证了临床⽤药安全有效。有的药物,如⽯榴⽪、龙胆草、⼭⾖根等,其所含有效物质⽣物碱遇热活性降低,影响疗效,则应少加热或不加热,以⽣⽤为宜。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酒作为炮制常⽤辅料,可提⾼含苷药物的溶解度,增强疗效。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处理时尽量少泡多润。含苷类药物常⽤炒、蒸、烘等⽅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达到保证药物疗效的⽬的。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挥发油通常也是⼀种具有作⽤的活性成分。通常凡含挥发性的药材及时加⼯处理,⼲燥宜阴⼲,对加热处理尤须注意,如薄荷、藿⾹等。有些药物经炮制后,不仅使挥发油的含量发⽣变化,同时还发⽣了质的变化,有的产⽣新的成分,有的还可改变药理作⽤。如荆芥炒炭后,具有⽌⾎作⽤。⾁⾖蔻的挥发油经煨后,起到实肠⽌泻的作⽤。
  (4)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鞣质在医疗上常作为收敛剂,⽤于⽌⾎、⽌泻、治烧伤等。以鞣质为主要药效成分的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处理⼀般变化不⼤。
  (5)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有些含有机酸的药物往往和含有⽣物碱的药物共制,以增强⽣物碱的溶解度,增强疗效,如吴茱萸制黄连。
  ☆☆☆☆考点113:液体辅料
  1.酒:有黄酒、⽩酒之分。酒能活⾎通络,祛风散寒,⾏药势,矫味矫臭。炙药⽤黄酒,浸药多⽤⽩酒。
  2.醋: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醋。醋存放时间越长越好,称"陈醋".醋具有引药⼊肝、理⽓、⽌⾎、⾏⽔、消肿、解毒、散瘀⽌痛、矫味矫臭作⽤。
  3.蜂蜜:⽣则性凉,熟则性温,故能补中。中药炮制常⽤的是炼蜜。
  4.⾷盐⽔:性味咸寒,能强筋⾻,软坚散结,清热凉⾎,解毒,防腐,并能矫味。
  5.⽣姜汁:药物经姜汁制后能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6.⽢草汁:药物经⽢草汁制后能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7.⿊⾖汁:药物经⿊⾖汁制后能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如何⾸乌等。
  8.⽶泔⽔:常⽤来浸泡含油质较多的药物,如⽶泔⽔漂苍术、⽩术等,可除去部分油脂,降低药物⾟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
  ☆☆☆☆考点114:固体辅料
  1.稻⽶:能补中益⽓,健脾和胃,除烦⽌渴,⽌泻痢。与药物共制,可增强药物功能,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如⽶炒党参、斑蝥等。
  2.麦麸: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亦可作为煨制辅料。
  3.⽩矾:能解毒,祛痰杀⾍,收敛燥湿,防腐。与药物共制,可防⽌腐烂,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如⽩矾制半夏、天南星等。
  4.⾖腐:能益⽓和中,⽣津润燥,清热解毒。⾖腐具有较强的沉淀与吸附作⽤,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其毒性,去除污物。如⾖腐煮藤黄、硫黄、珍珠等。
  5.⼟:中药炮制常⽤的是灶⼼⼟、黄⼟、红⼟、⾚⽯脂等。灶⼼⼟能温中和胃、⽌⾎、涩肠⽌泻等。
  6.蛤粉: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7.河沙:中药炮制⽤河沙作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可使坚硬的药物经沙炒后质地松脆,以便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疗效。
  8.滑⽯粉:中药炮制⽤滑⽯粉末炒药和煨药,能利尿,清热,解暑。
  ☆☆☆☆☆考点115:中药及炮制品的贮藏保管
  1.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包括⾍蛀、发霉、泛油、变⾊、⽓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挥发及腐烂。不同性质的药物其变异现象有所不同,如⾍蛀发⽣在含粉性、蛋⽩质及糖类多的根茎类、花类、动物类药物中,如葛根、⾦银花、驴⽪等;泛油主要发⽣在含挥发油、油脂及糖类多的种仁及根茎类药物中,如杏仁、桃仁、郁李仁、天冬、⽟⽵、⽜膝等;风化主要发⽣在某些含结晶⽔的矿物类药物中,如芒硝、硼砂等。
  2.变异的⾃然因素:炮制品在贮藏过程中变异现象的产⽣,主要与空⽓、温度、湿度、⽇光及真菌、⾍害等有关。
  3.贮藏保管⽅法:传统的贮藏保管法包括清洁养护法,密封(闭)贮藏法及对抗同贮法。如防湿养护法通过通风、降温、防潮来控制和调节库内温、湿度,达到抑霉防⾍的⽬的。对抗同贮法是采⽤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些有特殊⽓味的物品同贮⽽起到抑霉防⾍的⽬的。通常蕲蛇或⽩花蛇与花椒或⼤蒜
瓣同贮;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毕澄茄同贮;全蝎与花椒或细⾟同贮;牡丹⽪与泽泻、⼭药同贮;⼈参与细⾟同贮;⼟鳖⾍与⼤蒜同贮等。现代贮藏保管技术包括有远红外辐射⼲燥技术,⽓幕防潮技术,⽓调贮藏技术,⽓体灭菌技术,60钴辐射技术,低温冷藏技术,蒸汽加热技术,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及包装防霉法等。
  ☆☆☆☆☆考点116:净选
  1.清除杂质:包括挑选、筛选、风选及⽔选。
  2.分离和清除⾮药⽤部位
  (1)去根或茎:⽤茎部分的药物⼀般须除去主根、⽀根、须根等,如⽯斛、芦根、藕节等。⽤根部的药物往往须除去残茎,如龙胆、丹参、威灵仙、防风。
  (2)去⽪壳:⽪壳为⾮药⽤部位须除去。如桃仁、苦杏仁去⽪。外⽪有毒副作⽤也除去,如⽩⾸乌⽪、苦楝根⽪、雷公藤⽪等。
  (3)去⽑:有些药物表⾯或内部有许多绒⽑,服后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其他有害作⽤,故须除去,消除其副作⽤。如⿅茸的茸⽑、枇杷叶、⽯韦、⾻碎补、狗脊、马钱⼦、⾦樱⼦、⾹附等。
  (4)去⼼:牡丹⽪、地⾻⽪、巴戟天、五加⽪的⽊质⼼不⼊药⽤,将⼼除去。如莲⼦的⼼(胚芽)清⼼热,⽽莲⼦⾁能补脾涩精,故须分别⼊药。
  (5)去芦:如⼈参、党参、⽞参、桔梗、地榆、⽜膝、续断等均去芦头。
  (6)去核:如乌梅、⼭楂、⼭茱萸等去核取⾁。
  (7)去瓤:有些果实类药物,瓤⽆作⽤须除去,如枳壳。
  (8)去枝梗:五味⼦、花椒、桑叶、侧柏叶、⾟夷、密蒙花等去枝梗。
  (9)去头尾⾜翅:⽬的是除去有毒部分或⾮药⽤部分,如乌梢蛇、⾦钱⽩花蛇等去头尾,斑蝥、红娘⼦、青娘⼦等去头⾜翅,蛤蚧去鳞⽚头⽖,蜈蚣去头⾜。
  (10)去残⾁、⾓塞、⽪膜等:龟甲、鳖甲、豹⾻等去残⾁。羚⽺⾓去⾓塞。麝⾹、熊胆去⽪膜。
  3.其他加⼯
  (1)碾捣:如⾃然铜、赭⽯、龙⾻、阳起⽯、龟甲、牡蛎、⽡楞、芥⼦、⾲菜籽、⽊鳖⼦等。
  (2)制绒:如⿇黄制绒,发汗作⽤缓和,适⽤于⽼幼体弱者;便于应⽤,如艾叶制绒,便于制成灸法
执业药师考试多少分通过中所⽤的艾条或艾炷。
  (3)拌⾐:如朱砂拌茯神、茯苓、远志,以增强宁⼼安神作⽤;青黛拌灯⼼草有清热凉肝的作⽤。
  ☆☆☆☆☆考点117:切制
  饮⽚切制的⽬的是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煎药质量,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贮藏,利于制剂,便于鉴别。
  1.切制前的⽔处理:⽔处理⽅法与药物的性质密切有关,常见的如淋法,多适⽤于⽓味芳⾹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流失的药材,如薄荷、荆芥、佩兰、枇杷叶、陈⽪、⽢草等。淘洗法多适⽤于质地松软、⽔分易渗⼊及有效成分易溶于⽔的药材,如五加⽪、⽩鲜⽪、南沙参、防风、龙胆等。泡法多适⽤于质地坚硬,⽔分较难渗⼊的药材,如萆薢、天花粉、⽊⾹、乌药、三棱等。漂法多适⽤于毒材、⽤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腥臭异常⽓味的药材,如川乌、天南星、⾁苁蓉、昆布、紫河车、⼈中⽩等。润法多适⽤于质地坚硬、短时间外部⽔分不易渗透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致,利于切制的药物,如三棱、槟榔、郁⾦等。
  2.饮⽚类型及切制⽅法
  (1)极薄⽚:适宜⽊质类及动物、⾓质类药材,如羚⽺⾓、⿅⾓、苏⽊、降⾹等。
  (2)薄⽚:适宜质地致密坚实、切薄⽚不易破碎药材,如⽩芍、乌药、三棱、天⿇等。
  (3)厚⽚:适宜质地松泡、粘性⼤、切薄⽚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药、天花粉、泽泻、升⿇、⼤黄等。
  (4)斜⽚:适宜长条形⽽纤维性强的药材,如⽢草、黄芪、鸡⾎藤等。
  (5)直⽚(顺⽚):适宜形状肥⼤、组织致密、⾊泽鲜艳和需突出其鉴别特征的药材,如⼤黄、天花粉、升⿇、附⼦等。
  (6)丝:适宜⽪类、叶类和较薄果⽪药材。切细丝的如黄柏、厚朴、桑⽩⽪、合欢⽪、陈⽪。切宽丝的如荷叶、枇杷叶、冬⽠⽪、⽠蒌⽪等。
  (7)段(咀、节):适宜全草类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如薄荷、荆芥、益母草、⽊贼、⿇黄、党参等。
  机器切制不能满⾜饮⽚类型要求的仍⽤⼿⼯切制,如槟榔、浙贝母、⿅茸等薄⽚。对于⽊质及动物⾻、⾓类药物需特殊处理:镑⽚,多⽤于动物⾓类,如羚⽺⾓、⽔⽜⾓;刨,多⽤于⽊质类药材,如檀⾹、松节、苏⽊;锉,有的药材习惯⽤粉末,如羚⽺⾓、⽔⽜⾓;劈,多⽤于⽊质类及动物⾻骼类药材,如降⾹、松节。
  ☆☆☆☆☆考点118:清炒法
  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炒黄(包括炒爆)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或中⽕加热,炒⾄药物表⾯呈黄⾊或较原⾊稍深,或发泡⿎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味,如⽜蒡⼦、芥⼦、王不留⾏、酸枣仁、槐花等。
  ⽜蒡⼦:有⽜蒡⼦和炒⽜蒡⼦。⽜蒡⼦⽣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常⽤于风温初起,痄腮肿痛,痈毒疮疡。炒后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宣散作⽤更佳,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咳,⽤于⿇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喘咳。同时果⽪破裂,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酶受到破坏,利于苷类成分的保存。
  芥⼦:有芥⼦和炒芥⼦。炒后可缓和⾟散⾛窜之性,以免耗⽓伤阴,并善于顺⽓豁痰,常⽤于痰多喘咳,特别是寒痰咳嗽尤宜。
  王不留⾏:有王不留⾏和炒王不留⾏。炒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散⼒较强,长于活⾎通经,下乳,通淋,常⽤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淋,⼩便不利。
  槐花:有槐花、槐⽶、炒槐花、炒槐⽶、槐花炭、槐⽶炭。其中,槐花炭清热凉⾎作⽤极弱,具涩性,以⽌⾎⼒强,⽤于咯⾎、衄⾎、便⾎等多种出⾎症。槲⽪素含量变化是槐花炒炭后槲⽪素含量为⽣
品的10倍以上。槐花在170℃以下受热,鞣质量变化不⼤;170℃内受热,鞣质量迅速增⾼达数倍;190℃以上受热,鞣质含量开始下降;槐花炭能增强⽌⾎作⽤,与⽣品⽐较有显著差异。
  莱菔⼦:有莱菔⼦、炒莱菔⼦。⽣莱菔⼦炒后性降,药性缓和,有⾹⽓,可避免⽣品服后恶⼼的副作⽤,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并长于消⾷除胀,降⽓化痰。
  苍⽿⼦:有苍⽿⼦、炒苍⽿⼦。⽣苍⽿⼦炒后可降低毒性,长于通⿐窍,祛湿⽌痛。
  ⼭楂:有⼭楂、炒⼭楂、焦⼭楂、⼭楂炭。⽣⼭楂长于活⾎化瘀,常⽤于⾎瘀经闭,产后瘀阻,⼼腹刺痛,疝⽓疼痛,以及⾼脂⾎症、⾼⾎压病、冠⼼病。炒⼭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积化⾷,⽤于脾虚⾷滞,⾷欲不振,体倦
乏⼒。焦⼭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强苦味,长于消⾷⽌泻,⽤于⾷积脾虚和痢疾。⼭楂炭其性收涩,具有⽌⾎、⽌泻的功效,可⽤于胃出⾎或脾虚腹泻兼⾷滞者。化学研究表明,⼭楂中总黄酮和总有机酸都集中在果⾁中,核中含量甚微。炒⼭楂对黄酮类成分⽆明显影响,有机酸稍有减量;焦⼭楂黄酮类成分只保留了25.8%,总有机酸仅保留32.8%.
  栀⼦:有栀⼦、炒栀⼦、焦栀⼦、栀⼦炭。⽣栀⼦对胃有刺激性,炒后可除此弊。栀⼦炭善于凉⾎⽌⾎,多⽤于各种出⾎证。
  荆芥:有荆芥、荆芥炭。荆芥⽣品⾟散⼒较强,炒炭后⾟散作⽤极弱。荆芥炒炭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且油中所含成分也产⽣了质的变化,除伞花烃和律草烯没有变化外,其他各组分的含量均发⽣了变化,在荆芥挥发油中有8种成分未检出,但另检出了9种新成分,⽽且荆芥炒炭后挥发油折光率增⼤。
  ☆☆☆☆☆考点119:加辅料炒
  ⽬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常⽤的加辅料炒法有麸炒、⽶炒、⼟炒、沙炒、滑⽯粉炒、蛤粉炒等。
  1.麸炒:⽬的包括增强疗效(如⼭药、⽩术等);缓和药性(如枳实、苍术等);矫臭矫味(如僵蚕等)。麦麸⼀般⽤量为药物每100kg⽤麦麸10~15kg.
  2.⽶炒:⽬的包括增强药物的健脾⽌泻作⽤(如党参);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味(如红娘⼦、斑蝥)。药物每100kg⽤⽶20kg.
  3.⼟炒:⽬的是增强药物的补脾⽌泻的功能。药物每lOOkg⽤灶⼼⼟25~30kg.
  4.沙炒:⽬的包括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制剂(如狗脊、穿⼭甲等);降低毒性(如马钱⼦等);便于洁净(如⾻碎补去⽑茸);矫臭矫味(如鸡内⾦、脐带等)。沙的⽤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
  5.蛤粉炒:⽬的是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降低药物的滋腻之性,矫正不良⽓味;可增强某项药物的清热化痰作⽤。药物每100kg⽤蛤粉30~50kg.
  6.滑⽯粉炒:⽬的是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黄狗肾);降低毒性和矫正不良⽓味,以利⽤药安全和服⽤⽅便(如刺猬⽪、⽔蛭等)。药物每100kg⽤滑⽯粉40~50kg.
  苍术:麸炒后缓和燥性,⽓变芳⾹,增强了健脾燥湿作⽤。古⼈利⽤炮制⽅法降低挥发油含量,除去其"燥性".
  枳壳:麸炒后挥发油含量减少,从⽽减缓枳壳对肠道平滑肌的刺激。
  僵蚕:麸炒后疏风⾛表之⼒稍减,长于化痰散结,在"⽩僵蚕散"中⽤之。
  斑蝥:有斑蝥、⽶炒斑蝥。⽶炒后降低其毒性,矫正其⽓味,可内服,以通经,破瘕散结为主。
  ⽩术:有⽩术、⼟炒⽩术、麸炒⽩术。⼟炒⽩术以健脾⽌泻⼒胜,多⽤于脾虚泄泻。⽩术麸炒后,对胃肠道刺激性减⼩,药性缓和。麸炒后内酯类成分含量增加,提⾼了健脾和胃的作⽤。
  鳖甲:沙炒醋淬后,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矫臭矫味。醋制还可增强药物⼊肝消积的作⽤,制鳖甲软坚散结之⼒较强。鳖甲炮制后,煎煮3⼩时,制鳖甲蛋⽩质的煎出量是⽣品的11.4倍,且炮制后Zn、Fe、Se含量明显增加,Ca的含量也有所增加。
  马钱⼦:有马钱⼦、沙炒马钱⼦。沙炒或油炸后,质地变脆,易于粉碎,也便于除去绒⽑,制后还可降低毒性,可供内服。⼠的宁和马钱⼦碱是马钱⼦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在加热炮制过程中,⼠的宁和马钱⼦碱中的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它们的异型结构和氮氧化合物:异⼠的宁和异马钱⼦碱,被转化的⽣物碱毒性变⼩,且保留或增强了某些⽣物活性。当温度在230~240℃和时间为3~4min时⼠的宁转化了10%~15%,马钱⼦碱转化了30%~35%,⽽此时⼠的宁和马钱⼦碱的异型和氮氧化合物含量。如⾼于该炮制温度和延长该炮制时间,⼠的宁、马钱⼦碱,连同⽣物碱的异型和氮氧化合物等马钱⼦中⼤部分成分将⼀同被破坏,因此,上述温度和时间是马钱⼦炮制的条件。
  阿胶:有阿胶丁、蛤粉炒阿胶、蒲黄炒阿胶。蛤粉炒阿胶善于益肺润燥,⽤于阴虚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带⾎。蒲黄炒阿胶以⽌⾎安络⼒强,多⽤于阴虚咯⾎、崩漏、便⾎。
  ⽔蛭:有⽔蛭、滑⽯粉炒⽔蛭。滑⽯粉炒后能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多⼊丸散。
  ☆☆☆☆☆考点120:酒炙法
  1.酒炙⽬的:①改变药性,引药上⾏(如⼤黄、黄连、黄柏等)。②增强活⾎通络作⽤(如当归、川芎、桑枝等)。③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2.酒炙操作⽅法:①先拌酒后炒药。②先炒药后加酒。
  3.注意事项:⼀般为药物每100kg⽤黄酒10~20kg.
  ⼤黄:有⼤黄、酒⼤黄、熟⼤黄(清蒸或酒炖)、⼤黄炭、醋⼤黄、清宁⽚(由酒和蜜制成)。⽣⼤黄泻下作⽤峻烈,酒⼤黄泻下作⽤稍缓,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黄泻下作⽤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并增强活⾎祛瘀之功;⼤黄炭泻下作⽤极微并有⽌⾎作⽤;醋⼤黄以消瘀为主;清宁⽚泻下作⽤缓和,具缓泻⽽不伤⽓,逐瘀⽽不败正之功,⽤于年⽼、体弱及久病患者。其泻下作⽤减轻是因结合型蒽醌和⼆酮衍⽣物含量下降所致。
  黄连:有黄连、酒黄连、姜黄连、吴萸制黄连。姜炙黄连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呕作⽤,以治胃热呕吐为主。
  当归:有全当归、当归头、当归⾝、当归尾、酒当归、⼟炒当归、当归炭。全当归补⾎,并具有调经、润肠通便作⽤;酒炙后,增强活⾎补⾎调经作⽤;⼟炒后,既能补⾎,⼜不致滑肠;炒炭后以⽌⾎和⾎为主。
  ☆☆☆☆考点121:醋炙法
  1.醋炙⽬的:①引药⼊肝,增强活⾎⽌痛作⽤(如乳⾹、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散瘀⽌痛的作⽤;⼜如柴胡、⾹附、青⽪、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痛作⽤)。②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戟、⽢遂、芫花、商陆等)。③矫臭矫味(如五灵脂、乳⾹、没药等)。
  2.醋炙操作⽅法:①先拌醋后炒药。②先炒药后加醋。
  3.注意事项:醋的⽤量⼀般为药物每100kg,⽤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
  ⽢遂:有⽢遂、醋⽢遂。醋炙后,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
  延胡索:有延胡索、醋延胡索。延胡索⽣品有效成分不易溶出,故多醋炙⽤。延胡索含多种⽣物碱,但游离⽣物碱难溶于⽔,经醋炙后,延胡索中的⽣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的醋酸盐,煎煮时易于溶出,使⽔煎液中总⽣物碱含量显著增⾼。
  乳⾹:有乳⾹、醋乳⾹、炒乳⾹。醋炙乳⾹还能增强活⾎⽌痛。
  ☆☆☆考点122:盐炙法
  1.盐炙⽬的:①引药下⾏,增强疗效(如杜仲、巴戟天、⾲菜籽、⼩茴⾹、橘核、荔枝核、益智仁等)。②增强滋阴降⽕作⽤(如知母、黄柏等)。
  2.操作⽅法:①先拌盐⽔后炒。②先炒药后加盐⽔。
  3.注意事项:盐的⽤量通常是药物每l00kg,⽤⾷盐2kg.
  杜仲:有杜仲、盐杜仲。⽣杜仲盐炙后可直达下焦,温⽽不燥,能增强补肝、肾作⽤。传统的炮制要求是中⽕炒⾄断丝⽽不焦,古⼈⼀般是炒前锉碎。
  黄柏:有黄柏、盐黄柏、酒黄柏、黄柏炭。其中,盐黄柏可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阴降⽕,退虚热作⽤。
  车前⼦:有车前⼦、炒车前⼦、盐车前⼦。其中,盐车前⼦泻热利尿⽽不伤阴,能益肝明⽬。车前⼦含有黏液质,宜将药物⽤⽂⽕炒爆时,稍冷或倒⼊未加热的冷锅内,⽴即喷洒盐⽔,再⽤⽂⽕拌炒⾄⼲,可防⽌炒制时粘锅。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考点123:姜炙法
  1.姜炙⽬的:①制其寒性,增强和胃⽌呕作⽤(如黄连、⽵茹)。②缓和副作⽤,增强疗效(如厚朴)。
  2.注意事项:⽣姜的⽤量⼀般为药物每100kg⽤⽣姜10kg,或⽤⼲姜3kg.
  厚朴:有厚朴、姜厚朴。⽣厚朴姜制后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对厚朴⽣品及姜汁炒、姜汁浸、姜汁煮的挥发油、⽔或醇浸出物、⽔煎液中的厚朴酚、和厚朴酚及⾦属元素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挥发油含量为姜汁炒>姜汁煮>⽣品。⽔浸出物含量为姜汁煮>姜汁炒>⽣品。醇浸出
物含量为姜汁炒>姜汁浸>姜汁煮>⽣品。⽔煎液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为⽣品>姜汁浸>姜汁炒>姜汁煮。铜、锌含量为姜汁浸>姜汁炒>姜汁煮>⽣品。
  ☆☆☆☆☆考点124:蜜炙法
  1.蜜炙⽬的:①增强润肺⽌咳的作⽤(如百部、款冬花、紫菀等)。②增强补脾益⽓作⽤(如黄芪、⽢草、党参等)。③缓和药性(如⿇黄、桂枝、升⿇等)。④矫味和消除副作⽤(如马兜铃、百部等)。
  2.常⽤操作⽅法:①先拌蜜后炒药。②先炒药后加蜜。⼀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蜜量宜⼤,质地坚实、黏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蜜量宜⼩,通常为药物每100kg⽤炼蜜25kg.
  3.注意事项:①炼蜜⽤开⽔稀释时,要严格控制⽔量,为炼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剩余的蜜液为宜,闷润适当时间,使蜜汁逐步渗⼊药内。炙炒⾄不黏⼿时,取出摊凉。②蜜炙时,⽕⼒要⼩,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