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 智库时代
·146·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质量研究
丛冰玉 吴丽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培训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非学历远程教育作为终身教育发展的主要载体,正面临着快速起步与步履不稳的发展现状。本文以甘肃干部网络学院课程建设现状为切入口,通过分析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计规划、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对非学历教育课程质量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规划设计;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3-0146-002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非学历远程教育作为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和意义,面向非学历远程教育构建的课程体系是通向学习型社会的路径和基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非学历远程教育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课程建设也要面对更高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一、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的特点
(一)利于解决工学矛盾
非学历教育通常是利用学习者的业余时间开展,学习时间存在无法固定、变数较大等不可控因素,因而不具备教育的长期连续性。远程教育形式可以有效减少面授培训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可以让学习者巧妙地利用时间空当,进行合理有效地时间分配,确保工学双向的顺利运转。
(二)利于课程资源配置更权威
课程资源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地区的发展,目前中国的211、985等名校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而其他一些偏远地区,比如甘肃、西藏、广西等地则分布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就我国权威、优秀的非学历教育资源仍然存在着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而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三)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主动意识
非学历远程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学习者的角身份,从“灌输式”教育方式转换为“引导式”教育方式。学习者需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业务范围和研究领域,自行选择课程学习列表,自由地支配学习时
间,反复地巩固所学知识,实时地开展研讨交流,建构具备个性化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存在
的问题
甘肃干部网络学院是由省委组织部挂牌
成立的,主要是为全省各级干部开展非学历
远程教育培训的实施机构。为了更有针对性
的提出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所
存在的问题,现以甘肃干部网络学院为例,
做以下分析:
(一)课程资源内容缺乏连贯性
甘肃干部网络学院的课程资源来源广、
数量多、种类多,但是同一专题模块的课程
由不同老师从不同理解角度进行授课,面对
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时,很多课程资源的内容
呈现为离散的、孤立的“信息孤岛”状态,
更多的只是为学习者传送了重点知识点,无
法帮助学习者建构自身的学习知识体系,这
也间接影响了课程质量和课程的实效性,如
何针对专题模块要求,建立更富有逻辑性、
连贯性的知识体系是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资
源建设要面临的问题。
(二)课程资源体系架构不均衡
甘肃干部网络学院所开展的非学历远程
教育项目课程资源均由国内、省内知名专家
讲授,在同一专题课程资源选择的过程中发
现,非学历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来源比较广
泛,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建设标准,资源建设
大量重复,共享程度差,基于理论政策解读、
法制法规宣讲等方面存在课程内容重复的现
象,缺乏实践应用所需要的网络课程资源建
设,造成了课程资源体系架构不均衡的现象。
(三)课程资源支持技术手段单一
甘肃干部网络学院拥有独立域名的“甘
肃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平台”,是集合选、
学、考、评相结合的综合网络培训平台。平
台上的课程资源实现了不同模式的组合设计
方式,学习者可搜索课程题目的关键字进行
引擎索引。目前引擎索引只是停留在课程题
目上,学习者在搜索感兴趣而不知道课程题
目时就会出现困难,存在课程资源支持技术
手段单一的现象。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远程
教育平台的搜索功能,完善课程内容关键词
的系统建设,是进一步提升课程利用率的有
效手段之一。
(四)课程资源质量评价体系不规范
甘肃干部网络学院课程资源库的课程组
成形式多样化,来源多元化,存在课程资源
的技术参数不一致,课程内容质量衡量标准
不一致等问题。所以在课程技术方面,非学
历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格式不统一,课程播
放兼容性受到一定影响,不能进行统一有效
的协调和共享。在课程内容方面,没有统一
的衡量标准。课程资源的内容及模式大多是
以授课教师及开发人员的意志为导向,导致
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分类多种多样,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不统一,无法形成
统一的课程资源质量评价体系。
三、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规划设计的建
设性意见
(一)课程技术支撑手段的多元化发展
为了顺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建立
全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远程课程技术手段是
有效方法之一。在大数据环境中,所有的远
程课程资源和服务都整合于大数据终端上,
建设课程资源云共享平台,提高各类远程课
程技术兼容性,做到任何可接入互联网的设
备都可以访问和使用课程资源,为学习者提
供随时随地地学习可能,可利用电脑、智能
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终端设备,为学习
者提供更为便捷、方便的学习体验。
(二)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
全国非学历远程教育是一盘棋,需要统
一的规划和布局,各行各业培训需统一设计
培训主要内容和培训规划。各单位虽然是根
据各自培训需求开展实施,但针对建设的非
学历远程课程必须进行统一设计规划,保证
授课知识点的连贯性。
途径式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系统,是确
保课程内容建设连贯性的有效方式之一。途
——以“甘肃干部网络学院课程建设现状”为例
智库观察
智库时代
·147·
径式课程是针对一个培训主题,根据学习者逻辑思维发展的大致规律和课程学习规划,确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并遵循知识体系建设规律,建构更为连贯、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的知识点课程体系。只有确保在同一主题课程设计上,做到授课出发点一致、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架构原则,才能帮助学习者建构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课程课后辅导功能的开发与完善在非学历教育过程中,传统教育的课程巩固环节是由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过程,教育者可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及考试等方式对学习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和巩固。远程教育的课程主要通过在线考试进行考核和巩固。这种知识考核方式,造成远程教育课程掌握程度较低和考核力度局限性的现象。
为进一步提升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将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核心成分进行融合,在课程规划设计中课程辅导功能的研发至关重要。通过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随时获得课程服务人员疑难解答,并通过在线小组讨论交流互动,与授课老师进行集中在线学术讨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者自身的能力和远程课程的有效性,将“平等”“互动”“做中学”三大理念充分贯穿到了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
四、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规划
在传统远程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应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坚持课程自身品质与课程技术辅助手段同步发展的课程质量建设理念,建立统一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非学历远程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
(一)课程内容的评估
1.明确了解教学目的,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检查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课程内容的结构合理性。
2.在课程设计时,要对课程内容的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对每一环节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考虑到了学习经验的组织要求,对课程问题设计是否优化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课程内容是否结合实践经验、是否有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发展与策略、态度情感的培养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二)课程学习界面的评估
1.对学习界面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评估,确保课程学习界面操作的便捷性。
2.检查界面操作的交互性、课程内容的续点断播等功能是否具备,确保界面上各种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明了,以及链接详细信息内容的附属功能的实用程度如何等。
(三)课程质量的评估
1.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通常问卷调查、学习者访谈等形式了解学习者的意见,对主
讲老师、课程设计结构性、课程实用性以及课程内容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学成果的第三方检测。课程质量是决定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为确保教学成果评估的客观性,以教学综合记录和有关的学习过程性资料(参与答疑与讨论的情况、测验结果以及调查问卷结果等)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通过第三方机构对非学历远程教育教学成果进行评估检测,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建议。
【作者简介】丛冰玉(1981-),女,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为非学历教育。
【课题项目】本论文属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科研项目(课题编号:2015-QN-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定计,钱滨.论非学历远程教学服务平台的构[J].科技与教育,2009,6(23):38-40.
[2]宋涵,沈水文.“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2018(34):84-85.
[3]郭青春.适应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需要的开放教育课程平台构建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4]张琳.终身教育视角下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J].职教论坛,2014(24):47-51.
(上接第145页)
定期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馆内外培训,提升馆员的学科服务技能,提高师生对学科服务的全方位认知。(2)利用图书馆网站、、校园大屏幕等多媒体渠道发布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软件使用培训等信息,方便师生随时学习。(3)安排一批年轻骨干馆员深入各个院系,针对不同学科了解师生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查资料,积极参与到他们的科研活动中,以实际成效影响他们,从而带动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组建学科服务团队
在目前图书馆人员结构弱化、科研服务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图书馆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充实学科服务团队。(1)引进高学历、专业背景强的人才并进行图情素养的培训,用创造性的思维和方式为读者推广学科服务。(2)积极加强现有馆员的专业培训,鼓励他们进行研修或深造第二专业。(3)与各学院
系部加强合作,吸收具有资深专业背景的教师做为兼职学科馆员。
(三)力争做到学科服务既有深度又有宽度
高职图书馆既要给师生提供泛在的科研服务,还要重点地提供学科或专题研究服务,更要注重服务的个性化、创新性和知识性[6]。高职图书馆员要从单纯地提供咨询服务、提供文献转为向科研工作做前期引导、中期信息服务支持、后期项目管理的全方位跟踪服务
[7]
。馆员要通过、QQ 等多种网络渠
道同师生建立联系,渗透到他们的学术科研活动中去,定期或不定期地为他们提供专题信息检索、科技查询、定题信息推送等增值服务。争取对师生们的知识创新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建立图书馆学科服务与师生科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强学科化管理、针对性强、全方位的服务才能使高职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做到既深入广泛且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五、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寻求新的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在新的形势下适应用户的新需求,
甘肃省委组织部转变思想,发现不足,努力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能力。只有加大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才能在新时代中到新起点,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更适合的科研
服务。
【作者简介】尤晓静(1978-),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
【参考文献】
[1]张晓林.构建图书馆多元协同学科服务研究[J].津图学刊,2003(6):13-16.
[2]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6(6):42-45.
[3]孙华.高校图书馆协同化学科服务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1):14-15.
[4]杨军辉,刘仙菊,郭乐,向陈.浅谈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1):50-52.
[5]颚丽君,蔡莉静.国外大学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内容介绍及特点分析[J].情报杂志,2015(1):82-86.
[6]高荣华,郑德俊,张友华.面向科研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0(4):1
73-177.
[7]陆丹晨,杨友清,杨勇,王东亮.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现状调查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