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招聘启事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名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96年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至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形成了一批优势和特学科。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2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药经典理论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周围血管病、老年病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细胞生物学、中药质量分析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有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13个,山东省重点专科4个,铁道部重点专科6个。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生物医学工程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拥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至2007年6月,全日制在校生10570人,其中本科生9038人,研究生988人。
我校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指导方针,注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我们诚邀海内外杰出人才加盟山东中医药大学。我校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面向海内外招聘,诚邀各界人士前来应聘。
一、 招聘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
    二、 招聘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术造诣深,主持过重大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
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在本学科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3)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
(4)从事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
(5)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首次受聘年龄不超过55周岁;聘期内不得超过国家法定的教师退休年龄。
6)能够全面履行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特聘教授每年在岗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三、 待遇
硕士老师招聘(1)特聘教授在聘任期内享受山东省提供的特聘教授岗位津贴每人每年10万元人民币,学校按国家规定提供工资、保险和福利待遇。 
(2)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论证后,聘期内特聘教授提供200万元人民币的学科建设经费,每人每年提供2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为人文社科类特聘教授提供50万元人民币的学科建设经费,每人每年提供1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并积极协助特聘教授申报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3)特聘教授所带学术团队的学术骨干(4-6人)在聘任期内享受岗位津贴,每个学术团队每年不少于10万元。
    (4)提供科研所需的实验室、办公室、仪器设备。保证特聘教授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名额。
(5)聘期内,学校为特聘教授提供住房一套及必要的生活条件,并安排配偶工作和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
四、应聘所需材料和应聘程序
(1)“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候选人登记表(点击下载)
(2)个人基本情况介绍材料(包括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书、个人研究方向和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及工作简历)和配偶、子女的简要情况材料;
(3)提供5篇重要创新性论文的全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目录的复印件,以及申请表中列举的其他代表性著作封面、目录和论文首页复印件;
(4)申请表中列举的SCI、EI等收录以及论文他引情况的证明(原件,须经有关检索机构盖章);
(5)科研项目立项证明、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专利证书、专著目录等(可以为复印件);
(6)候选人在国外任职或在国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任职证明;
(7)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职务的证明以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的邀请信或通知复印件;
(8)能够证明本人学术水平、工作业绩等的其他证明材料(可以为复印件);
(9)关于特聘教授具体学科岗位的工作思路和预期目标。
首批应聘者于2008年6月30日前将上述各类材料寄至山东中医药大学人事处。
单    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人事处(信封上请标注“泰山学者”字样) 
地    址:中国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   
:250355
联 系 人:李可建
E-Mail: shizike@sdutcm.edu
:-0531-********
附: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学科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形成于60 年代,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科;是高层次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对中药药性功效、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和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的基础研究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主要运用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手段,研究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机制,探索血瘀证辩证及活血化瘀疗效判定的客观化指标,促进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深入。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展微循环领域研究工作的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的创始人房秋寒教授是国内第一台专用的微循环观测仪器的研制者。二十余年来,伴
随着我国微循环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研究手段及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中西医结合对中药药性功效的研究以祖国医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传统的剂型与用药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讨中药归经的实质与机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基础研究侧重于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分子机理的研究,主要包括中药调脂抗氧化机理的研究、中药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基因表达的影响、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平滑肌增殖的研究,该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在该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基础研究,依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利用该实验室拥有的现代化的试验设备及手段,从分子生物学、血液流变学、形态学等多角度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及中医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研制抗肿瘤转移的高效中药制剂。
学科依托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医经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科实验室具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光流式细胞仪、毛细血管电泳仪等先进的大型实验设备,设备总值达
900 多万元,居同类学科实验室前列。学科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2 年通过国家局级三级实验室验收,学科研发条件优越。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早在1993 年,首先开始招收五年制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本科生。2002 年起招收七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方向)专业学生。1998 年,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点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攻读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研究生。2003 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攻读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学位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是我省该专业唯一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目前已经有近50 名研究生毕业,他们均成为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力量,促进我省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本学科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几年,学科先后有十几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2人成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成为我校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学科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依托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科,是山东省唯一的眼视光学
本科专业,是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中华眼科学会、中国中医眼科学会委员单位、全国白内障学组委员单位、山东省白内障学组组长单位、山东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省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是山东省唯一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由山东生卫生厅批准成立了全国首家中西医结合大学眼科中心,并被批准为“十一五”国家中西医结合眼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现有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7人,博士生导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其中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学术继承人6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跨世纪青年人才1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1人,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1人,山东省十佳医师1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白内障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与机制研究、眼底病病证结合的应用与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在眼视光学疾病的应用研究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