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宜宾市人事考试网
  篇一: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案
  篇二:发展与就业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即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一年,要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原有干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急需增加大批干部。而从国民党政府接管过来的高等学校以及旧的高等职业学校(即中等专业学校),虽有少量大、中专毕业生,但他们是由旧中国招收的,不是按照统一计划和国家各项建设的需要培养的,学校、专业和地区分布也极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一九五○年六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为有计划地合理分配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今年暑期毕业生的工作通令》,决定对毕业生的分配,采取政府招聘和地区调剂的办法。从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华东、华南、西南三个大区调出一部分毕业生支援东北建设,再由中央和东北行政区组织招聘团,分赴上述三个大区进行动员和招聘工作。对毕业生进行说服,争取他们听从政府的分配,为人民服务;对愿自职业者,允许自谋出路。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为适应抗美援朝的需要,一九五一年中共中央要求,国家的各种工作都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政务院指出,对毕业生的分配,不应该是放任自流,各自为政,应贯彻统筹兼顾的方针,统一分配计划,照顾各个方面的需要。是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关于一九五一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毕业学生统筹分配工作的指示》中决定,当年的分配工作,主要还是沿用“地区调剂”的办法。调剂的原则是依据国家重点建设以及中央和地方各部门业务上的需要,并照顾个别毕业学生人数过少的地区。同时,强调纠正各地区、各部门存在的本位主义倾向,制止私自拉聘的不良现象。这一年绝大多数毕业生服从分配,自职业者是极少数,为以后毕业生全部实行统一分配,打下了基础。由于一九五○、一九五一年毕业生的分配办法符合当时的国情和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因此获得了各级机关、部门的支持和绝大多数毕业生的拥护。  从一九五二年起,中国将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各方面迫切需要大量建设人才,而大学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政务院在《关于一九五二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统筹分配工作的指示》中决定,除全国高等学校xx19206人外,还将三年级的理、工等科学生8438名提前毕业,以应急需,并实行集中统一分配的办法。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年,对大学毕业生继续实行集中统一分配的办法。分配的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照
顾一般。分配的重点是,首先尽量满足国家基本建设的需要,把大量理、工、财经及部分农科的毕业生集中配备到新建、改建、扩建的厂矿、交通、水利事业单位,对一般厂矿和机关行政部门,除特殊情形外,不予配备;其次加强教育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将一部分毕业生分配到高等学校当助教和研究生,到中国科学院当研究实习员,还有一部分分配到中等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同时,根据集中使用、重点配备的方针,给新建和改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分配了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这对解决这些重点建设单位所急需的人才,起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这几年,对中专毕业生没有采取全国统一分配的办法,而是根据一九五二年三月三十一日政务院《关于整顿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规定,主要由地方分配,尽量满足地方主管业务部门的需要,必要时由中央作适当调剂。如一九五三年,中央人事部就从华北、西南、中南、东北地区抽调了1700多名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各条战线。
  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极为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一九五六年一月十四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所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要采取措施最充分调动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还要大规模地培养新生力量,来扩大他
们的队伍,集中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科学研究方面,用极大的力量来加强中国科学院,使它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要按照最急需的门类,最迅速派遣若干组专家、优秀的科学工作人员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苏联和其他国家去作一年到两年实习,或者当研究生。在一九五六年和一九五七年制订大学毕业生的分配计划时,优先照顾科学研究、高等学校师资和工业部门(特别是国外设计项目)的需要,并选择优秀的毕业生,从质量上予以保证。一九五六年大学毕业生的分配结果,给留学外国预备研究生、中国科学
  院、高等学校研究生、助教共15163人,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
  一九五八年,在“”左的错误方针影响下,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不适当地大量发展起来,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各部门、各地区提出需要毕业生的人数,为全国毕业生总数的2倍。仅地方上提出需要的工科毕业生,就超过了工科毕业生的总数。为此,当年的分配方针确定为:尽最大可能支援地方工农业及其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急需,同时也照顾中央各部某些方面的急需;既考虑各部门、各省、区、市过去基础的强弱,同时也考虑到各部门、各省、区、市当前任务的轻重缓急。分配结果,工科毕业生分配到地方的人数占工科毕业生总数的%;理科毕业生分配到地方的人数占理科毕业生总数的%;农、林、医科、文科、师范、艺术、体育等科毕业生几乎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