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的人才观?
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人才存在于广大人民众之中。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当前在人才的选拔、评价和使用上存在着的唯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弊端,严重影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在人才评价方面,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强调要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坚持众路线,注重实践经验,构建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改善各类人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的评价方法。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的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在人才使用方面,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我的教育质量
大庆职业学院质量监控中心  王成元
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认为,21世纪将是质量世纪。无数的事实证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已成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质量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正为愈来愈多的人认识,有人把这场变革称为教育质量革命。
葛道凯司长在谈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时说,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就要比较重视规模发展转向在规模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简单地说,以后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到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上,这也是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的。
那么,高职教育质量的内涵是什么呢?
现代教育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包括了课程及教学)满足客户(高职教育的“客户”包括家长、学生、国家、社会、用人单位等)确定的和隐含需求的能力。这种质量观是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其核心是“客户质量定义”而不是“教育者质量定义”。亦即,教育质量标准不应由教育者(教师和学校)来规定,而应由受教者及教育成果的使用者来判断,客户的
要求和需求得到满足是对教育质量的最佳评价。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最佳标准。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而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导致教育质量标准不确定、目标不明确,在实践中很难操作。教育质量标准主要是由教育者(教师、学校等)设定的,教育的提供者根据已设定的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质量标准更多地表现为静态和单一化,教育服务及其成果的接受者处于教育质量的被动接受地位,造成了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缺位。
那么,依据教育者设定的教育质量标准,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实施教育质量评价,评选出的优秀教师,如果是学生不满意的,试问,这样的优秀还是优秀吗?学校提供的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等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过程。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完成了授课任务,而是学生获得了需求。
我们教育的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客户)是学生,我们的教育质量应由学生来评价,学生满意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学生满意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3基础教育是指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
4新基础教育的一堂好课的标准
mhh2x-kjc 发表于 2007-3-27 13:08:00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
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2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教师呢?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是蜡烛、是园丁、是人梯。这意味着教师这种职业就是奉献无私给予。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因此,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必须不断追求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的追求,充分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发扬奉献精神、严谨治学、无私给予、乐此不疲、终生无悔的美德。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看待受市场经济冲击的金钱、名利等一些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不断追求我们事业的发展,让奉献成为我们教师的座佑铭,增强爱岗敬业意识。同时,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人文素养,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摆脱种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讲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学春蚕、做蜡烛,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作生命的一切,并为之不懈努力。
2、勤学习、勤思考
一名研究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深广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宽阔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综合能力。那么,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首先应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学习和自我教育。一是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通过函授或自学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具有较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不仅要具有一桶水、一池水,要具有象大江、大海那样具有广博性和兼容性,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并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够为自己的工作到比较满意的途径,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二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已难以适应新的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法。因此,要不断学习电化教育的基础知识,编制常用的电教课件,较熟练地操作电脑,设计电脑教学软件,并能和各种传统的教学
媒体综合起来,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生存网络化教育的挑战;三是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因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教师丰富的内在涵养和深厚的人文功底。历来讲坛上的名师都是凭着这些才能把课上得出神入化,因此,研究型教师必须广泛涉猎人文科学知识,
以高品位的文化素养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应付自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有创造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3、重科研、勇探索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是研究型教师达到的一种高级境界。因为,教学工作是教学科研的开始,教学科研是教学工作的继续,教学科研以教学为源泉又反过来促进教学。有一分研究,教学就增加一分主动性、一分科学性,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有一分提高。同时,教学科研也是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促进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因此,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提高科研能力,不断依据教学科研所获得的信息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在教学中,敢于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敢于探求前人从未探求过的领域。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改实验等。运用已知探索未知,这些探索的过程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研究精神,发挥创造才能,提高教师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决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