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
成果名称:激发学术志趣 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推荐序号:11025
附件目录:
1.教学成果报告(不超过5000字,报告名称、格式自定)
2.教学成果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仅限1份)
附件1
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
激发学术志趣 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
袁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智/郑泉水/张文雪/苏芃                   
成果完成单位
清华大学                             
20184
根据党和国家的人才总体战略以及清华大学的发展定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清华大学推出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学堂计划”)。2010年,清华大学被批准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在中组部和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清华大学认真研究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以“学堂计划”为载体,分别建立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以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作为专用教学场所,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领跑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在已有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力学等基础学科领域,每年动态选拔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本科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1、创立了“领跑者”理念,引导学生追求卓越
“学堂计划”提出了“领跑者”理念,“领跑者”理念即让优秀学生作为领跑者,带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领跑者”理念是“学堂计划”的核心理念。学校把进入“学堂计划”的学生定位为“领跑者”,希望他们努力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既要在“跑”中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追求,又要在“领”中表现出厚德载物的使命和责任;并告诫他们“领跑者”的五个“不是”五个“是”:不是光环,是使命;不是荣誉,是责任;不是娇宠,是磨练;不是圈养,是放飞;不是孤傲,是引领。让优秀的学生领跑,让所有的学生优秀 —— 这是“领跑者”理念的根本和终极的追求。这一理念已被大家广泛认可,也成为国家拔尖计划的基本理念。
2、开展了综合教学改革,推动计划顺利实施
1)建立了科学的学生遴选机制
探索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实行开放式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将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最优秀学生选入“计划”进行培养。
2)以拔尖人才培养未来的拔尖人才
学校为各参与项目分别设立“清华学堂首席教授”和“清华学堂项目主任”岗位。聘请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获得者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泉水等一流学者担任各班首席教授。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首席教授全面负责学生培养和项目管理工作。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学生导师,聘请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对计划实施进行指导。
3)改革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制订和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充分选择,鼓励学生表现特长、发展潜质,追求卓越。各学科设置核心课程体系,聘请国内外优秀授课教师,力求小班化和多样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开展研究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4)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学校注重学堂班学生的全面发展,牵头开设由六位首席主讲的通识课程《学术之道》,通过
首席教授讲授自身学术成长历程、生活和科研工作感悟等,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志趣和理想;邀请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张卜天老师和外文系郭茜老师分别为学堂班学生开设《科学革命名著选读》和《本科生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提升学生在人文科学和英文写作方面的素养。在开班典礼、奖学金颁奖仪式、集体实践活动、“学堂计划”荣誉证书颁发仪式等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家国天下的远大志向。
5)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积极创造条件,搭建高端开放式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建立学习者“社区”或科学研究“乐园”,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提供专门的物理空间,将清华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清华学堂作为特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学校层面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学术交流。
6)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发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优势,聘请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给予指导、来校授课,参与前沿讲座、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实验室研究等方式,有计
划、有目的地将学生选派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学术自信,激励挑战精神。
二、尊重学科特点和师生个性,鼓励多样化探索和实践
“学堂计划”鼓励多样化实践,尊重并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充分尊重学科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调动了院系和教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院系多样化的措施和选择,参与计划的六个学科呈现出模式各异、百花齐放的势态。
数学班在首席教授丘成桐先生和肖杰教授主持下,遵循“领跑者、国际化、重基础、尊个性”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工作在丘先生主持下邀请了一批国际著名学者来清华开设讲座,讲授数学基础和专业课程。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高年级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学习特点和特长协助其联系活跃在科研前沿的国内外学者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其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工作以及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术方向。如与巴黎高师建立了常态联系,每年派出三位高年级学生赴巴黎高师学习,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
物理班继承和发展了基科班的成功经验,在帮助学生树立学术理想、自主学习研究、开展国
际交流等方面显著超越了以往局限执着于物理学术研究、自主举办学术沙龙、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学术导师在物理班已然成风。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提出,一流顶尖人才主要地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关键要为这些人的脱颖而出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非常好的环境,营造很好的氛围,使得一流人才“冒出来”。开设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物理原理与实验等基础课程,开设海外杰出学者课程。建设科研实践基地,提供自主科研探索的实验平台,选派经验丰富教师指导协助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探索活动。学生从二年级起陆续在物理系、高等研究院、工物系、中科院、北京大学自主选择导师参加seminar科研训练,高年级根据发展兴趣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鼓励学生成立“叶企孙学术沙龙”,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了与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先生面对面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