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绿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贯彻绿、循环、低碳理念,开展绿建筑行动,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提高城乡生态宜居水平,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建设全过程,紧紧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全寿命期理念,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改善建筑舒适性,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推广、建设运营、市场培育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全面推进绿建筑行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1.“十二五”期间,全省达到绿建筑标准的项目总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其中,2013年新增1500万平方米。
2201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绿建筑标准设计建造;2020年,全省50%的城镇新建建筑按二星及以上绿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3.“十二五”期末,建立较完善的绿建筑政策法规体系、行政监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绿建筑技术路线和工作推进机制,绿建筑发展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二、重点任务
(一)制订绿建筑发展规划。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据国家和省绿建筑行动有关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当地气候特点,制订绿建筑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当地绿建筑近期和中
长期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在新建绿建筑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运行节能监管、节约型城乡建设等领域全面推进绿建筑行动。
(二)在城乡规划中落实绿建筑要求。
各地在编制完善城乡规划时,应坚持绿、低碳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使用强度,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促进绿交通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利用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积极引导绿建筑推广运用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各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应全面落实城乡规划和绿建筑发展规划。把绿建筑规划建设要求作为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的重要内容,并在规划审批过程中予以落实。
(三)推动新建绿建筑健康发展。
1.推进绿建筑规模化。实施重点推进和全面引导相结合的发展策略。自2013年起,全省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项目、省级示范区中的项目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四类新建项目,全面执行绿建筑标准。研究制定相关措施,积极引导其他新建项目按绿建筑标准建设。2013年制定出台《江苏省绿建筑设计标准》,将一星级绿建筑控制指标纳入标准强制性条文。
2.推进绿建筑示范市、县(市、区)创建。鼓励各地按照绿、低碳、生态、智慧、宜居的节约型城乡建设理念进行规划建设,积极创建绿建筑示范市、县(市、区),省财政给予资金扶持。申请创建地区政府应研究建立包括绿建筑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在内的绿发展指标体系;制订出台更加积极的扶持举措和激励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全面实施绿建筑标准;在项目立项审批、土地供应规划条件、城乡规划许可、项目竣工验收和房产销售等环节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开发项目的绿建筑比例;建立健全绿建筑标识制度,综合利用城乡规划建设展览馆设立绿建筑专题展示窗口,推动全社会参与绿建筑行动。对推动绿建筑措施有力的地区,在下一年度安排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时给予倾斜。对达到创建目标要求的,命名为“江苏省绿建筑示范市、县(市、区)”。
3.推进绿建筑区域示范。推动“省级建筑节能与绿建筑示范区”提档升级,加快已批准示范区绿建筑项目实施进度,新确立一批不同类型的示范区,支持成效突出的示范区推进绿生态城区建设。开展省级绿建筑和生态区域集成示范,积极创建国家级绿生态城区。
4.推进小城镇和农村绿建筑示范。深入开展省级重点中心镇、特镇绿建筑规划建设
示范。积极推进“国家绿低碳重点小城镇”和“江苏省综合规划示范镇”创建工作,将发展绿建筑、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及新建建筑节能纳入创建目标。探索建设适合农村特点的绿农房,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样板村庄打造,把建设绿农房作为重要内容,加强试点示范。2013年,形成一批绿农房省级示范村,到2015年,全省每个涉农县(市、区)都有绿农房省级示范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在30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发展沼气和秸秆气化等集中供气,全省每年建设集中供气工程项目20处以上。
(四)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
进一步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强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耦合技术研究与示范,提高应用比例和质量。“十二五”期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亿平方米。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工作,确立地源、水源、污水源热泵应用适宜地区。鼓励各地编制区域能源规划,并做好与城乡建设规划的有机衔接。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农村示范工作,推进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推广应用。开展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确保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发电量全部上网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五)加强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
1.做好建筑节能监管基础工作。完善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公示制度,2015年前,全面完成全省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工作。加快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全部省辖市的建筑能耗数据中心,加强不同类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研究工作。新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安装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鼓励既有公共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并做到连续稳定上传能耗数据。
2.提升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水平。完善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功能,在示范区及各类示范项目中推广建筑用能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促进节能精细化管理的支撑作用。公共建筑业主和使用权人要加强用能系统、分项计量设备的维护管理,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有关规定。探索对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能耗限额管理,各级节能监察机构应加大对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情况的督查,对超限额用能(用电)、违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机电设备的,实行惩罚性电价。推动地方和各类示范区开展试点,搭建公共建筑节能量交易平台,对超能耗限额的公共建筑采取强制节能改造或购买节能量的方式实现节能目标。
(六)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全省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在装修、扩建、加层等改造及抗震加固时,应综合采取节能、节水等改造措施。具备条件的,应整体达到一星级绿建筑标准;局部改造的,改造部分要达到绿建筑相关指标要求。经批准的机关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由同级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开展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示范和城市示范,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大力支持节能服务企业和用能单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项目,落实完善国家和省扶持合同能源管理的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规定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力争“十二五”期间,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
2.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各地要充分利用老旧小区出新和环境综合整治、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等有利时机,同步推动屋面、外墙、门窗、楼道等部位的节能改造,切实提高居住和环境舒适度。对业主单位取得一致意见或有统一部门管理的建筑,引导鼓励其实施节能改造,并给予必要的扶持。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98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任务。
(七)大力发展绿建材。
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建材。加快发展防火隔热性能好的建筑保温体系和材料,积极发展烧结空心制品、加气混凝土制品、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墙体材料、一体化屋面、低辐射镀膜玻璃、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等建材。引导发展利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全面推广使用400兆帕级及以上高强钢筋,到2015年,500兆帕级及以上高强钢筋应用量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20%以上;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严格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到2015年,省辖市城区、40%的县级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砂浆,20%的乡镇达到散装水泥示范乡镇标准;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全省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实心砖,限制生产使用粘土含量超过20%的墙体材料,大力促进江、河淤泥(污泥)制砖。到2015年,70%以上省辖市城区实现禁止使用粘土制品,60%以上县城实现限制使用粘土制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绿建材产品认证,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强绿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公布抽查信息,引导规范市场消费。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