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
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某城市(116°E,36°N)一段主干道两侧有辅路,辅路两侧分别有绿化带和行道树,绿化带内主要是常绿灌木,另外还混杂有落叶乔木和针叶树,而行道树一律是落叶树,每日14点前后行道树的树影会与辅路边线垂直。下图为该城市卫星图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绿化带和行道树选择落叶乔木和针叶树,而不是常绿树的原因是该城市()
A.水资源短缺
B.昼夜温差大
C.夏季气温高
D.冬季气温低
2.该路段辅路内树影最少时()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B.树影与辅路边线垂直
C.太阳可能在地平线附近
D.太阳的方位位于西南
3.我们可以利用此卫星图片中的楼影判断拍摄时的()
A.季节
B.日期
龙江信息考试招生港
C.昼长
D.太阳方位
【答案】1.D  2.C  3.D
【解析】
【1题详解】
该地位于116°E,36°N,为我国的北方地区,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水资源可满足树木生长,A错误;B.昼夜温差大不是绿化带和行道树选择落叶乔木和针叶树的原因,B错误;C夏季气温高利于树木生长,不合题意,C错误;该地位于116°E,36°N,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常绿树对热量要求高,该地冬季过于寒冷,不适合常绿树的生长。而落叶乔木和针叶树抗寒性强,适合在该地种植。所以绿化带和行道树选择落叶乔木和针叶树而不是
常绿树的原因是该城市冬季气温低,D正确。
【2题详解】
该城市(116°E,36°N)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根据材料14时前后树影与辅路边线垂直可知,此时的太阳应偏向西南方,由此可知,辅路走向为东南一西北,辅路内树影最少时,应为树影与辅路边线平行,当日出方位在东南方地平线时,此时树影与道辅路边线平行,C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树影与辅路斜交,树影不是最少,A错误;树影与辅路边线垂直,树影不是最少,B错误;此时太阳的方位位于东南方,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影子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方位,故可以根据楼影判断该日的太阳方位,D正确。季节、日期、昼长需要通过正午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才能获得,而题中并没有说此卫星图片为正午拍摄的,所以不能判断拍摄时的季节、日期、昼长。ABC错误,故选D。
【点睛】辅路内树影最少时应为树影与辅路连线平行,这是解题的关键。而要确定树影什么时候与道的边线平行,首先要确定辅路的走向,辅路走向可以根据材料信息14点前后行道树的树影会与辅路边线垂直来确定。之后可知太阳位于初升时东南方,树影在道内最少。
下图为沿46.5°N某山地剖面沿线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山地山体内部和山体边缘太阳辐射的差异是()
①内部比边缘高②内部比边缘低③夏季比冬季差异大④夏季比冬季差异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该山地山体内部的林线高度高于山体边缘地带,其原因是在同一高度山体内部()
A.大气削弱作用强
B.大气保温作用弱
C.大气获得地面辐射热量多
D.大气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
【答案】4.A  5.C
【解析】
【4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山地海拔高度变化较大,山地内部由于海拔较高,空气较为稀薄,因此太阳辐射较高,而边缘由于海拔较低,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太阳辐射较低,故①正确,②错误;该山地位于46.5°N,纬度较高,一年中夏季七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海拔较高的区域太阳辐射更强烈,而海拔较低的地方太阳辐射较弱,因此差异较大,反之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度较高的北半
球区域太阳辐射弱,因此差异小,因此该山地太阳辐射夏季差异比冬季大,故③正确,④错误。正确的是①和③,答案选择A。
【5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一高度的山体,内部气温较高,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因此内部由于受地形的影响,空气不易扩散,云层较厚,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多,温度较高,林线高于山体边缘,故C正确;大气削弱作用越强,导致温度越低,林线越低,故A错误;山体内部的空气相对扩散较慢,保温作用相对较强,故B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较少,因此能获取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少,故D错误。答案选择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纬度高低决定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2)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减少,太阳辐射越强。(3)天气状况:水汽越多,云层越厚,大气密度越大,削弱作用越强,太阳辐射越弱。同时天气状况也会影响到光照时间长短。
我国科学家们在北极地区(73.37°N,165°W)进行科学考察时,在某月5日观测到的(0时、6时、12时、18时)大气温度变化曲线(下图)。经科学家分析发现,由于受暖气流影响,极地大气近地面附近气温随时间发生了一次由强减弱的逆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科考是在()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7.将大气温度变化曲线图按观测时间0时、6时、12时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6.C7.D
【解析】
【6题详解】
北极考察应选择北极的极昼期。1月、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北极的极夜期,AD错误;4月,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开始移动,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但考察地在73.37°N,距离极点较远,此时还没出现极昼,B错误;8月,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了一段距离,北极附近地区出现极昼范围较大,
73.37°N处在极昼范围内,适合科考,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极地大气近地面附近气温随时间发生了一次由强减弱的逆温变化;读图可知,①时间近地面逆温不明显,且三幅图中①近地面温度最高,应为12时大气温度变化曲线;③时间逆温层最厚,逆温最显著,应为0时大气温度变化曲线;故一天中逆温变化顺序为0时(③)--6时(②)--12时(①)--18时,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
“保护性耕作法”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覆盖地表,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里过冬的方法。下图中a地区是我国最先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b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a、b两地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易造成黄河中下游()
A.鱼类锐减
B.含沙量剧增
C.水量减少
D.水质提高
9.“保护性耕作法”的实施可使a、b两地()
A.雨水地表径流减少
B.土壤空气量增加
C.大气中水分减少
D.大气悬浮质增加
【答案】8.C9.A
【解析】
【8题详解】
ab两地发展的都是灌溉农业,如果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故C正确;水量减少,含沙量减少,有机质也可能减少,鱼类可能减少,故AB错误。水量减少,水循环速度可能减缓,水质可能恶化,故D错误。故答案选C。
【9题详解】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覆盖地表,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里过冬,覆盖后的田地可以有效减缓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减小;秸秆粉碎回田覆盖地表、庄稼茬子留在田里过冬不能改变土壤空气量、大气的水分含量、大气的悬浮物,故BC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
钢铁工业是法国工业的重要部门之一。下图示意法国不同时期钢铁工业布局变化。20世纪70年代法国在沿海建立了大型钢铁企业,2021年法国钢铁总产量13.9百万吨,敦刻尔克和福斯港的钢产量已占到总产量的60%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