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浙江高二学业水平(学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
案(一)统编版高二总复习
行测分值占比
浙江省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本大题共21分)
①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始,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②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③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④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⑤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不到工作,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
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急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
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我与地坛》)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听得到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或白者为佳,紫黑次之,淡红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
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⑤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节选自《故都的秋》)
1.下列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汉字字形、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时,太阳循着亘(gèn)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江苏卫生人才网报名入口2021B.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luō)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急行而去。
C.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hún)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tuò)寺的钟声。
2.下列语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组是()(3分)
①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②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③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④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⑤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⑥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②③④
宁夏考试教育D.①④⑤
3.下列对甲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甲文第②段中“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地刻画出作者与地坛的同病相怜及精神交流。
B.甲文第③段中夕阳残照地坛的残垣断壁,时间的伟力、岁月的无情、宇宙的浩渺、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体的微不足道,作者从中获得了精神的启示。
贵州163人事招聘网C.甲文的写作风格独特,在内容上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辨为主导,叙议结合,
情景交融,自由洒脱而又饱含情感,内涵丰富。
D.作者在甲文中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笔法,选择地坛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些对象,通过与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生命的对话,深刻地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4.下列对乙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文第③段写“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潭柘寺的钟声”是因为这几处风景名胜是北国之秋的特点的集中体现,与作者内心的主观感受相吻合。
B.乙文第④段写“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无声无味,“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渲染了那种寂静的氛围,突出了“静”。
D.乙文第⑤段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用“秋蝉的衰弱的残声”“这嘶叫的秋蝉”,具有以动衬静的效果,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
D.乙文第③④⑤三段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的特点,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5.甲、乙两文画横线句中动词使用精妙,请作赏析。(4分)
甲:先考教师招聘还是事业编d类
乙:
6.甲所描绘的“另一个世界”与乙文所描绘的“北国的秋”都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和审美心理的精神世界,请分析其异同。(5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12题(本大题共18分)
材料一:
中级安全工程师值钱吗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