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涵养儿童的精神世界
作者:赵淑明 孙华
来源:《江苏教育》2024年第04期
        江苏省盐城市串场河小学以盐城母亲河命名,坐落于串场河畔,2017年建成运行,现有87个班级,4400名学生,200多名教职员工。其中,正高级教师2名,江苏省特级教师4名,
“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教学名师2名,盐城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50余名。学校践行“润”教育理念,以“颗颗水滴都闪亮”为育人目标,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培养学生“上善若水”的品质和“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了“静水深流”的成效。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性别平等示范校、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江苏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特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学校、江苏省书香校园示范校等荣誉。
        【摘 要】教育戏剧课程从儿童出发,回归育人本位,通过校本化课程实践,拓建学科融合、情境育人、全人教育路径,形成独特的课程样态,涵养儿童精神世界,实现儿童行为的完善、人格的塑造、心灵的成长。课程建构以资源整合、阶梯递进、师生共融、评价引领为重点,体现出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价值与意义,实现以生长为目标的学科融合、整体育人,以戏剧为载体的同创共演、师生相长,以体验为路径的具身认知、情智共生。
        【关键词】教育戏剧;涵养精神;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06-0080-0
5
        【作者简介】1.赵淑明,江苏省盐城市串场河小学(江苏盐城,224000)党总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孙华,江苏省盐城市串场河小学(江苏盐城,224000)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高级教师,盐城市学科带头人。
        将戏剧融入教学,源于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20世纪初,教育戏剧已进入英美学校教育的舞台。教育戏剧从儿童本位出发,旨在通过戏剧的方法,让儿童体验不同的情境,在虚构的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融通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
        江苏省盐城市串场河小学以盐城母亲河命名,践行“润教育”理念,以“颗颗水滴都闪亮”为育人目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润课程”,教育戏剧课程是学校“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滋养童心:教育戏剧课程的校本建构”为依托,重点探索以校本教育戏剧为载体的学科融合、情境育人、全人教育的新路径,实现儿童行为的完善、人格的塑造、心灵的成长。
        一、教育戏剧课程的价值旨归
        教育戏剧是将戏剧的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教育戏剧以教育而不是表演为目的,重点在于学习对象的参与,通過充满象征意义和艺术性的戏剧语言进行交流、互动与学习,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目前,教育戏剧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育人理念缺乏载体。以班级学科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校学习生活,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等先进理念需要更加有效的载体。二是教育戏剧课程零散无序。学校教育戏剧往往作为主题活动的一部分,以零散的状态分布于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还未能形成戏剧课程的完整架构。三是校本课程建构囿于经验。循着旧的经验惯性运作,使课程建设缺乏前瞻性的突破和整体性的架构,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研究上。
        当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强调真实情境、项目化学习、学科融合等理念。学校以教育戏剧课程校本化建构为重点,以戏剧符号理论、生态教育论、具身学习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教育戏剧研究的成果,对教育戏剧课程展开的实践和研究正是呼应了这样的变革。
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涵养儿童精神世界
        在学校“润教育”场景下,教育戏剧课程校本化建设呈现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广博包容、灵动变化的文化样态,不断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涵养儿童精神世界,使他们成长为完整的人。
        2.创生教育戏剧课程
        教育戏剧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观”视角出发,建构儿童、戏剧、学校文化和教育和谐对话的生态关系,将课程资源、内容框架、实施路径、评价方式都与学校已有课程体系相融合,创生一种校本化的教育戏剧课程。
        3.优化学校育人路径
        通过戏剧形式统整课程,实现学科融合,提升学科育人的效能,以真实情境拓展儿童认知,以角体验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以校本教育戏剧为载体,拓建学科融合、情境育人新路径。
        二、教育戏剧课程的校本建构
        教育戏剧课程聚焦于“育人本位”和“儿童视角”,以独特的课程样态滋润学生的心,浸润师生的情,润养成长的根,体现出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价值与意义。
        (一)资源整合,提供教育戏剧课程的基础保障
        充分发掘教育戏剧资源,建立信息化资源库,从学科知识资源、经典范本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系统化地进行分类整理,并不断优化、整合。
        1.建设课程环境资源
        加强校园文化和硬件设施建设,搭建为教育戏剧展演服务的小水滴舞台、浪花剧场,配置先进的声、光、影像设备,成立学生主动参与的小水滴演出团队、服务团队、管理团队,面向全体学生招募剧场小经理。
        2.梳理学科知识资源
        整合各学科教师的力量,对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有机渗透戏剧教学法,创编教育
戏剧,并逐步形成序列,使课程更具融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开放性。
        3.发掘学生生活资源
        将社会生活作为学生的重要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现象、观察生活百态,将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作为校本教育戏剧创编的重要素材。
        4.整合技术人力资源
        充分利用智慧校园设施和信息技术,使其在教育戏剧课程培训、资源整合、舞台表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专家引领、培训师资,师生合作、创新实践,家长协同、形成合力,共推课程实施。
        (二)阶梯递进,统筹教育戏剧课程的内容构建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戏剧内容的来源和主题,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统筹,在能力发展方面呈现阶梯递进式提升。融合学科知识与学科文化,以及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整体架构校本化教育戏剧课程(见图1)。
        1.打造演绎戏剧课程
        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对国家课程内容的体验需求。从学科情境戏剧、经典作品再现戏剧、课堂即兴戏剧游戏三个方面着力,引导学生体验戏剧情境中的人、事和情感,学习情境中的知识,实现主动建构。
        2.打造创编戏剧课程
        从学科融合戏剧、生活热点戏剧、心理共情戏剧三个方面着力,引导学生打通学科与学科、学习与生活、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之间的界限,促使学生关注文本,整合多学科、多角度的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创作。
        3.打造畅想戏剧课程
        通过释放天性戏剧,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舒展身心;通过自然共生戏剧引导学生尊重自然,悦纳生命;通过未来生活戏剧,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舞台,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到前行的方向。
        (三)师生共融,驱动教育戏剧课程的有效实施
盐城教育网
        1.探索教育戏剧育人路径
        学校以“学科整合、活动融合、社团联合”为重点,进一步拓宽教育戏剧育人路径。学生融入教育戏剧情境中,通过肢体与表情、言语与声音等来表现戏剧内容,通过模仿、表达、控制与情感体验,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理解与体验、审美与表达、想象与创造、表演与合作得到发展。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滋养心灵的过程(见下页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