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伦 (男),上海大学终身教授。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系统自动化和机器人研究及应用开发。现任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CIMS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机器人学会会长、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教育部第一、二、三届科技委委员,国家“863”计划第一、二、三届CIMS主题中的“质量控制”专题和“先进制造及自动化”专题专家组成员。主持研制“上海二号工业机器人”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上海五号工业机器人”并获上海市科技振兴一等奖;“桑塔纳汽车汽缸盖浇注模”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专业” 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荣誉称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至目前已培养20余名博士生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五十余名硕士生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目前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种新的制造过程多目标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海市重点基础攻关项目“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仿生组织制造方法研究”;国家“863”计划和上海市科委的“服务机器人”和“机器人关键部件”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多项。
:021‐56333060; 021‐56331235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校办(200072)
龚振邦 (男),教授。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精密机械。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精密工程。现任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微机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曾是“国际先进机器人计划”(IAPP, International Advanced Robotics Program)合作协调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第四届科技委员会工程技术学部一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和材料学部机械学科第八届评审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第二、三、四届专家组专家,国家863计划微机电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副组长。现是IEEE工业电子系统分会传感器和执行器专委会核心委员,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技术分会理事等。项目获奖有:“高精度大口径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频率控制高精度微细加工技术” 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精密伺服传动精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IV号机器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钣材零件柔性制造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称号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留学归国人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等。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超小型飞行器系统(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基金资助课题)、反恐防暴立体监测监控系统(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资助重点课题)、废墟缝隙搜救机器人系统(国家863计划资助重点课题)、水域水下目标探测多功能扫测监控系统(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课题、上海市反恐办、世博局委托课题)、地面移动目标低空动态跟踪(上海市国际合作课题)等。
:021‐56331615(O); E‐mall:zhbgong@shu.edu
钱晋武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机器人技术、智能机械与系统。1987年“仿生载重步行机器人”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1999~2000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访问研究。目前负责的课题主要有:“步行训练机器人关键技术”(国家863计划课题)、下肢神经康复机器人的人‐机耦合建模和患者主动控制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学术兼职:国际机器
理论与机构学会(IFToMM)微机械分会委员、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等。
:021‐66136116(O);56331783(L);Email:jwqianc@online.sh
俞涛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平台技术。获奖:SBW‐CE项目组2001年获得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集体”称号,SDAAC—CIMS项目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获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 年“基于 PC 平台的 AR 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6月,提出“制造网格”(MG: Manufacturing Grid)的概念、定义、系统架构,并进行了初步应用示范,主持完成的上海市重点攻关项目“ 基于SMVPN 的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系统建立及其在快速制造中的应用”是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8月,在多年前混合磨料水射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
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磨料射流类型——磨料浆体射流——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开发成功数控切割机床、油嘴油泵内孔表面加工专用设备等多种应用装备。目前承担的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世博科技专项“世博适用技术研究与普及”、针阀体高精度智能研磨设备研发等。目前担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专家组副组长,IFIP/ TC5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第五技术委员会)委员。
:021‐5383 1702, Email: yutao@shu.edu
屠大维 (男),博士,教授。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机电装备及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机器视觉及基于视觉的伺服控制、光机电算一体化智能机械及仪器。着重围绕“智能机器人视觉传感集成体系”、“光流光照行为模型及自适应前照系统应用初探”、“生产自动化系统视觉设别及伺服控制关键技术”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项目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工作。
:021‐56331366; Email:tdwshu@staff.shu.edu
程维明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光学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精密检测;计算机辅助测量;精密机械设计;光学工程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等。已发表论文70余篇。获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荣誉称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5)。目前承担的课题:高速高精度大行程定位
工作台关键技术(教育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
:021‐56333903(O);E‐mall:wmcheng@shu.edu
谈士力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主要研究领域:特种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应用工程、先进制造装备。完成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1项、市科委启明星及启明星跟踪项目各1项、2项市经委高新技术攻关项目等,发表科研论文26篇,获专利12项。曾获上海市教委优秀党员、曙光学者、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2001、2002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3、2008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获上海市优秀产学研二等奖2次、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1次。目前承担的课题:烟包机器人自动开箱生产线(企业合作项目)、微小型壁虎仿生机器人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科委启明星跟踪项目)、壁
面清洗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市教委曙光计划)、轿车座椅滑道模块化柔性装配线关键技术研制(市汽车工业基金项目)、企业委托硬盘磁环高速图像检验线、汽车燃油系统各种传感器装配及测试生产线等。
:021‐66136507(O);E‐mail:tanshili@shu.edu
通信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138信箱(200444)
陈晓阳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摩擦学、机械设计、滚动轴承性能分析和安全工程装备设计。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和《摩擦学学报》编委。目前承担着:陀螺转子轴承失效机理和寿命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国家“十五”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微型灵敏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国家“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等五项课题。拟招收机械设计、力学分析和测控技术等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博士研究生。
:021‐56331386‐4(O);021‐56331937(Fax),
E‐mail:xychen@shu.edu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224信箱,200072
汪希平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磁悬浮理论及电磁轴承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技术、轴承转子动力学理论与应用技术、摩擦学原理及其应用基础等。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气体润滑与磁悬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承担的课题:磁轴承智能化的机理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委托技术开发课题。
:021‐28606845(O);56331386(O);56331937(FAX);56658393(H) E‐mail: xpwang@mail.shu.edu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224信箱(200072)
阚树林 (男),教授。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机械系统可靠性、工业工程理论及应用。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理事、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理事、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项目获奖有:“宝钢备件的合理储备与可靠性管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连续铸钢设备的现代设计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钢结构高强度螺栓的可靠性分析”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人机工程及PTS应用系统开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基础工业工程”获2007年度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 。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混合磁路发电机及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管理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基于定单生产的多品种混合装配流水线设计方法”;“汽车制造生产线平衡设计与物流系统优化”;“核电站电加热器加速寿命试验方法与可靠性分析”;“鹰峰电子生产系统优化与工业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企事业委托其他科研项目多项。
:021‐56331373(O);E‐mall:slkan@mail.shu.edu
上海高校人才网
张建华 (女),博士,教授。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半导体工艺与装备、TFT OLED新型显示集成制造技术、先进封装与可靠性、仿生摩擦与生态润滑。现任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机电学院润滑研究室主任。2001-200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进行访问研究,2002-2003年在英国Herriot‐Watt大
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奖: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优秀博士论文,2003年度)。荣誉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等。目前主持承担的项目:平板显示产学研基地建设及新型显示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项目)、高亮度/大功率半导体照明器件(LED)的热超声倒装微制造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功率型LED封装散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热学测试系统开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于NCF的超薄液晶显示器(LCD)玻璃履晶(COG)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纳米压印提升LED出光效率(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重点项目)、低温及高温多晶硅有源矩阵OLED的研究(上海市经委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生物质润滑剂及全水基加工液(企事业委托项目)等多项。学术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年理事,润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微纳学会高级会员、IEEE国际会员。
:021‐56331977(Fax);Email: jhzhang@staff.shu.edu
李明 (男),研究员。李明(LI Ming ),男,1963年01月生,硕士学位。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机械自动化工程系主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特种加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
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几何数字检测与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及数字化设计制造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过包括国家863、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项目,并且十分重视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参与了30多个国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订。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5项。
联系邮箱:robotlib@shu.edu :021‐56334248(O)
于瀛洁 (女),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获奖:“非接触式表面形貌检测装置研制”获航天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激光高精度平面度测量装置” 获航天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近期完成与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件光学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基础研究”、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波长移相拼接干涉测量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光科技专项“先进制造中的光学三维传感与重建系统研制”、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系列口径平面度干涉仪研制”、上海市科委攻关项目“全息立体成像技术及空间显示装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实现网络传输的数字全息技术研究”和“基于光学和数字技术复杂物体远程变形测量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国家合作项目“数字全息层析技术合作研究”及企业委托项目等。
:021‐56334108(O);Email: yingjieyu@staff.shu.edu
何永义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机器人控制及应用工程、数控技术、嵌入式控制(ARM、DSP、MCU应用开发)。2005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近期完成及在研主要项目有:机器人码垛系统、汽车坐椅马达性能测试装置、点火线圈耐久性试验台、绗磨机控制系统、折页机控制器、凹凸轮磨削系统、球浴试验设备、凸轮磨削控制软件、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的控制与补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子课题)、表演机器人(上海市科委课题)等。
:021‐66132940(O);E‐mall:heyongyi@shu.edu
胡庆夕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快速制造技术、仿生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等。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
员,全国高校机械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机分会理事,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等。现任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主任,快速制造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CIMS高技术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和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以及国家CIMS重点应用工程项目2项等。已出版著作1部,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35余篇,ISTP收录4篇,已被受理或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要完成了上海市基础重点攻关项目: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
仿生组织制造方法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基于粉末烧结成型技术的骨组织工程可降解支架,上海市科委专利二次开发项目:基于CT图像的仿生支架生成系统,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基于支持智能化缝纫机创新的开发平台,上海市科委发展基金项目:面向并行工程的虚拟产品开发方法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面向骨组织工程的可降解支架结构研究,企事业委托项目300多项。
:021‐66133298(O);E‐mail:huqingxi@shu.edu
蒋 蓁 (男),研究员。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工程、微机电系统及应用、公共安全系统等。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十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包括:“十五”863预启动项目“微型飞行器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微小型飞行机器人”;上海市高等学校科技基金项目“微型旋翼飞行器电子变距系统研究”;“十五”“863”计划项目“民用飞行机器人系统研究”;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超小型无人飞行器实用系统开发”,国防预研――航天支撑技术基金“碟型飞行器研究”;“863”计划项目“基于探测机器人的立体监测监控系统研究”等。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近期完成及在研的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变姿飞行机器人关键技术及控制研究;企业委托项目若干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本,已被受理或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021‐56331402(O); E_mail: zhjiang@shu.edu
李朝东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压电与弹性波理论及应用、
直线微电机和超声波电机技术、昆虫机器人与仿人机器人手指驱动技术、结构振动与优化设计、非线性动力学、虚拟现实中触觉显示终端设计与应用等。项目获奖有:“超声电机的研究”获2003年度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型超声电机技术”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细直径肌腱式直线微电机关键技术(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触觉再现技术中高触感表现力振动激发方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子泳动机制及其在微机电系统驱动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委托技术开发课题。发表的二十多篇论文已被Ei检索。已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学术兼职: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高校机械电子工程创新团队成员,中国非电磁原理微特电机及作动器学会理事,《振动测试与诊断》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021‐56331655(O);E‐mail:cdli@staff.shu.edu
罗均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小型无人飞行器飞控与导航、多自主机器人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机器人抗干扰稳定控制技术、仿生眼球运动控制技术。学术兼职:《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编委、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荣誉称号:上海市曙光学者(2007),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3),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2007)、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004)、上海大学十大杰出青年(2009)。近期主要完成与承担的研究项目有:微型旋翼飞行器中的新型非对称变距机理定性研究(国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