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2.06.15
【字 号】沪教委高[2012]51号
【施行日期】2012.06.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教委高〔2012〕51号)
各高等学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上海高校人才网  现将《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附件:
  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与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
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和《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成就与问题
  “十一五”时期,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实施由外延扩展为主向内涵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不断满足人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支持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主要成就
  1.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年,上海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7.7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51.57万人和11.17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6.5%和41.9%;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为4580人。“十一五”期间,上海继续完善包括各类奖、助、贷学金在内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了全覆盖。
  2.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探索转型
  “十一五”期间,上海高校办学条件整体得到提升,形态布局调整基本完成。2010年上海高校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含学校产权和非产权独立使用)为3948.36万平方米和2147.49万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11.9%和19.3%。
  新增奉贤和临港新城两个大学园区,形成了与全市生产力布局相呼应的“2+2+2+X”的高校形态布局。在此基础上,上海率先推进以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主要抓手的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085工程”),提出了“扶需、扶特、扶强”的建设思路,制定了“学校规划、校内竞争、政府立项、绩效评估”的项目管理办法。上海高等教育已形成国家、上海、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三级体系,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0.49%、10.04%和12.44%。
  3.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普遍关注
  上海高等教育率先提出追求卓越教育的目标,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大学生在世博志愿服务等重大活动中展示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风貌。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技能培训,积极依托行业办学,积极组建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和区域性职业教
育集团,5所高职高专院校列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建设(培育)院校。本科教育阶段,以精品课程和特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十一五”期间,建成国家级特专业18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30门(其中高职29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个,市级精品课程840门(其中高职118门),市级本科教学高地210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5个。研究生教育阶段,以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率先实施全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体制改革,批准35家单位为“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含协作培养单位)。共设立各类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314项。“十一五”期间,有69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第二军医大学和中科院系统),占全国的13.8%。
  2008年,上海率先提出“卓越工程教育”、“卓越科学教育”、“卓越医学教育”和“卓越文学艺术教育”计划,并确定了先行先试高校。率先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国际化和机制创新为一体的全市高校内涵建设项目库。全市高校形成了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领先全国。2009年,在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条件下,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仍稳定在90%以上。
  4.知识创新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十一五”期间,高校成为上海知识创新的主力军,科研水平明显提升:一是科研基础水平和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吴孟超、谷超豪、王振义先后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累计获专利申请28677项,比“十五”期间增长185.4%,获专利授权13595项,比“十五”期间增长357.4%。SCI论文收录41781篇,比“十五”期间增长148.7%,EI论文收录35866篇,比“十五”期间增长128.4%。ISTP收录18817篇,比“十五”期间增长195%。二是科技经费收入持续增加。“十一五”期间,上海高校获得科技总经费为345.7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17.1%。其中2010年科技总经费超过亿元的学校和附属医院有12所。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取得突破。2010年上海高校科技合同登记331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8.23亿元。
  5.教师队伍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十一五”期间,上海高校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开放和有序流动的良性格局,教师规模小幅增长。2010年,上海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达3.92万人,比“十五”末增加23.3%。高层次人才队伍竞争力提升较快:到2010年底,高校在职在编人员中拥有两院院士80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16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50人,国家杰出青年21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30人,上海领军人才172人。截至2010年,上海高校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9人。
  2007年底起实施“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2008-2010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66人,投入资金达7500万元。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培养资助力度,2005-2010年共投入13700余万元,资助了5159位高校青年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为基础的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6.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十一五”期间,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既有独立设置机构,又有普通高校二级学院,还有针对某些专业、学科和课程合作举办的项目。实施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机构和项目数已从“十五”末的30%增至“十一五”末的42%;同期来华外国留学生中学历生数从6310人增至13150人,其中12所高校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十二五”期间本市高校共聘请外籍专家570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