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压轴与冲刺考前
语文最后一卷
说明:本试卷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这种古老的关于岁月的算法完美地阐释了中国式浪漫,将中国文化展现给了世界。徜徉书海,我们发现许多诗文中也蕴含着“二十四节气”的深厚文化内涵,请将下列空缺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10分)
西湖早春,诗人踏青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展现出了一派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勃勃生机,春到人欢的胜景展露无遗;夏日荷香,濂溪先生颂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周敦颐)象征了莲花身处污浊环境而不随俗沉浮、不、不炫耀自己、庄重、质朴的美好品质:秋
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体现了西北边塞秋天风光与中原不同,诗人的怀乡思归之情不禁从中而来。纵是寒冬分别,也别具一番风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表现出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意境美。对季节的敏感,更是诗圣抛开自己的寒冷悲愁,声嘶力竭地为解除天下“寒士”的痛苦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大声疾呼!
2.小华同学在文学类赏析课上对《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描写提出了质疑:颔联为何要描绘春光之时使用大量笔墨赞美花草盛开的景象?有何作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颔联诗句内容,并帮助小华同学解决问题,完成批注。(2分)
(二)
围绕古诗文名篇阅读主题,班级开展了“学贵有疑•且思且得”学习活动。请你完成3—7题任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冬奥会开幕式时间是几点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积累字词】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林翠竹;出于蓝    B.四时备;面面
C.以其境过;天朗气    D.潭中鱼百许头;歌可泣
4.【疏通文意】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3分)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质疑探究】学贵有疑,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下面是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两个疑惑。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结合链接材料为其解惑。(4分)
疑惑一:《答谢中书书》的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是多余的语句吗?是否可以删去?
疑惑二:《小石潭记》结尾写到的同行者五人与前文谈及的“寂寥无人”矛盾吗?结尾这段是否可以删去?
【链接材料】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好游山水、善营园林,长于赋诗,将自然美景引入诗歌创作,开创了一代诗风,堪称山水诗的宗匠。
吴武陵也是被贬在永州,崔氏二小生是柳宗元夫崔简的儿子,而崔简也经历了流放。
答谢民师书(节选)
苏轼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行之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注释】①答谢民师书:谢民师,名举廉,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元符三年苏轼遇赦,从海南岛儋县北归,途经广州。当时谢民师任广州推官,曾携所作诗文向苏轼求教,很得苏轼赏识。苏轼离开广州后,谢民师多次致函问候,本文即苏轼途经临江(今广东清远)时的回信。②书教:指官场中流行的公事文告一类应用文章。③不可胜用:不可尽用。
6.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请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诗赋杂__________________    ②言之不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从谢民师的作品谈起,赞扬对方的文章“①__________________”,继而强调了写文
章的关键在于“②__________________”,其重要性就是“③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文学之约(27分)
(一)
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不少名著小说,它们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陶冶我们的性情,净化我们的心灵。某校九年级(1)班拟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百味人生”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走进小说天地】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样式,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体裁,那生动的故事情节,那缤纷的人物画廊,常令我们情不能已,【A】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走进丰富多彩。【B】阅读小说,能让我们增长见识;阅读小说,能让我们丰富性情;阅读小说,更能让我们净化灵魂。今天,就让我们携手走进这神奇的小说天地
8.在活动开始前,班长写了一段开场白。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引领”“见识”都是动词。
B.语段中【A】句成分残缺,在“丰富多彩”后添加“的世界”。
C.文段中加点词语“丰富多彩”“净化灵魂”“小说天地”结构各不相同。
D.语段中【B】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阅读小说的作用。
【对话文学形象】
9.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叫作“穿越时空的对话”,假如闰土、于勒、孔乙己、奥楚蔑洛夫……就站在你面前,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任选一位,写出你所说的话。(2分)
【交流网络体会】
10.同学们在班级论坛上就是否要阅读长篇名著小说的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有同学发表如下帖子,请你做以回复。(2分)
同学发帖:长篇名著小说的篇幅太长,读起来费时费力,对学习也没什么帮助;漫画简单、幽默,让人比较放松,还能减轻学习压力,我觉得看漫画好。
我的回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共赴文学之约,汲取精神力量】
11.文艺组社团邀请九年级(5)班同学共同举办文学经典类畅谈活动,第三组的同学搜集到了符合主题的有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连环画,请你调动阅读积累,选择其中的一幅画,写出相关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小事引引,岁月悠悠。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12题。
宫半尺
宫半尺姓宫,名达,松州人。他自幼喜画,嗜画成疾,成年后在松州城书画界小有名气。宫半尺是他的绰号。要问这个绰号有何来历,还得从头说起。
那一日,画友携一轴古画其共赏。画面刚展半尺余,宫半尺就猜出此画出自明朝八大山人朱耷,还说画中应有一个鹤形符号的签押。画友展开了整个画轴,往签押处一看,眼睛瞪得溜圆,真有个鹤形符号。宫半尺指着符号说,它是由“三月十九”四个字组成。甲申三月十九,崇祯的忌日。画友问,才展开半尺画面,你怎么看出是朱耷的?宫半尺说,是画中鸟的眼睛。别人画鸟眼睛是圆的,朱耷画鸟眼睛是长形的,而且是向上翻着白眼,像是在瞪人,这是朱耷画画的独到之处。画友不由得伸出拇指。
事后,宫半尺一时兴起,写了一篇小文《赏朱耷的鸟石图》登在了《松州晚报》上。也就是这篇小文,让画友的这轴古画在古玩市场上卖了个好价钱。
就这样,宫半尺这个雅号在松州城声名鹊起。他功底深厚,眼力独到,很讲信誉。宫半尺书房高悬着四个大字“实事求是”,访客常说他就像这幅字一样,一言九鼎。
一天,专事倒卖古画的画贩子李富,邀请宫半尺为画掌眼,说是宋朝黄庭坚的长卷《砥柱铭》。宫半尺正仔细地看长卷。李富又拎出一个手提箱,打开箱盖,推到宫半尺面前,说二十万元,请笑纳。烦劳写篇分享这幅画的小文,登在《松州晚报》上,证明它是黄庭坚的真迹。自己是想用这幅长卷在银行做抵押贷款。
宫半尺用手摸摸手提箱里的钱:“钱是好东西,可惜我没福受用啊。恕我眼拙,真没看出您这个长卷是黄庭坚的真迹。抱歉了,恕难从命。”拱拱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