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细节判断题易错分析汇总
    国考行测细节推断题易错分析汇总
    细节推断题是历年各地省考的常客,很多考生在考试中往往由于其题干较长,内容信息较多而丢分。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国考行测细节推断题易错分析,盼望能够关心大家!
    国考行测细节推断题易错分析(篇1)
    概念 工程问题讨论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题目。工作总量用W表示,工作效率用P表示,工作时间用t表示。
    基本学问 基本公式:W=Pt
    正反比关系:工作效率肯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
    工作时间肯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
    工作总量肯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
    例题巩固 例1.A工程队修一条总长为600米的路,第一天A修了30米,其次天加快速度,工作效率提高了20%,问修完这条路一共需几天?
    A.20 B.18 C.17 D.16
    【答案】C。解析:第一天修了30米,还剩570米。第一天的效率为30米/天,其次天及以后的效率为30×(1+20%)=36米/天。所求总时间为1+570÷36=16.x,由于选项都为整数,16.x向上取整后为17,选择C项。
    例2.对某批零件进行加工,原方案要18个小时完成,改进工作效率只需12小时就能完成,已知后来每小时比原方案每小时多加工8个零件,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A.96 B.144 C.288 D.300
    【答案】C。解析:方法一,问题所求为零件总数,题干中描述了效率转变后时间也随之变化的状况,前后零件总数不变,假设原方案工作效率为x,则满意18x=12x(x+8),解得x=16,则零件总数为18×16=288,选择C项。
    方法二,该问题中前后工作总量W保持不变,题干中给到前后时间比为18∶12,此时效率P与时间t成反比关系,前后效率比值为12∶18=2∶3,对应到题中,后来每小时比原方案每小时多加工8个零件,则1份对应8个零件,原效率为2份对应16个零件,总计零件数18×16=288,选择C项。
    国考行测细节推断题易错分析(篇2)
    学问点链接:1.肯定表述:选项将原文表述肯定化,用“肯定”、“必需” 、“只要就”、“只有才”等语气剧烈的词来强调。
    例:在素食的基础上增加身体熬炼是最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式。
    只吃素食俩熬炼就能削减心脑血管疾病。
    题干中仅仅强调这种方式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选项中的“只要就”肯定表述。
    2.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中所提到的某个主体对 象的范围进行了扩大,用表示范围大的“全部”、“全部”、“都”等来修饰。
    例:明代戏曲舞台上青少年武将多穿胄甲。
    选项:青少年武将都宠爱穿胄甲。
    题干中的范围是明代戏曲舞台上的青少年武将,选项扩大到了全部青少年武将。
    下面我们来通过一道例题来分析一下:
    【例题精讲】宋、明、清三代,非进士出身者,基本上无法成为宰相,而很多炙手可热的官职,也规定不是进士出身者不许担当。能考上一个进士,已经殊为不易了,更何况作为进士出身第一名的状元了。状元一旦出笼,便立即作为国家的储才机构——翰林院,被作为将来的宰相加以重点培育,各种别人削尖了脑袋也谋不到的美差会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
    依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考取状元是成为宰相的必经之路。
    B.重要官职都由进士出身者担当。
    C.状元在仕途上有更好的进展机会
    D.只有状元才能进入翰林院
    【解析】C。依据“非进士出身者,基本上无法成为宰相。”可知,A项中“必经之路”的说法属于肯定表述,排解。依据“很多炙手可热的官职,也规定”可知,B项中的“重要官职都由进士出身者担当。”属于扩大范围,排解。依据“状元一旦出笼,各种美差都会扑面而来。”可知,C项和原文是同义转述。D项,原文中并未提及只有状元才能进入翰林院,属于肯定表述。故选C。
    国考行测细节推断题易错分析(篇3)
    一、词句理解题型简介1、问法形式:题干会给定一段阅读材料,材料中会消失较难理解的字、词、短语或者句子。常见的设问方式是“题干中加点词怎么理解?”、“对题干中划线句理解精确的一项是”、“题干中的某个词/某个句子是什么意思”等等。
    2、解题:理解题干要求的词句在句中的含义,需要精确而且全面。
    二、词句理解怎么解1、需要理解什么:
    一般来说题干要求需要理解的词句可能有:代词,带有修辞手法的词,专出名词,其他不好理解的词语,引用句,长难句,简单句式等等。
    2、一般怎么理解:
    一个词语在文段中的含义是脱离不了整个文段语境的,而且词语本身的意思不会偏离这个词太远的。所以在做题时可以三步走。第一,先对于这个词语本身的含义做肯定的理解(假如是代词可以不进行这一步);其次,对于词语所在句子进行分析,对于词语含义进行补充;第三,结合上下文推断选项。
省考行测70分有多难    【例1】
    我国《民法总则》颁行以后,就将绽开民法典分编的立法。期盼在分编立法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个人人格尊严的爱护,进一步彰显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由于我们当前处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高科技创造面临着被误用或滥用的风险,会对个人隐私权等人格权带来现实威逼。例如,随着互联网的进展,各种“人肉搜寻”泛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非法盗取他人的信息、邮件等行为屡见不鲜。诸如此类的行为严峻侵害了个人人格权,甚至危及财产及人身平安,需要在立法层面作出有效应对。
    文中提出的“有效应对”,主要是指:
    A.加快人格权立法,提升人格权爱护水平
    B.通过分编立法,彰显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
    C.强化对“人肉搜寻”等不法行为的打击
    D.注意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法治讨论
    理解三步走:首先“有效应对”这个词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一个好的方式方法,也就是需要在题干中查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对策。其次步,我们定位“有效应对”所在的句子“诸如此类的行为……需要在立法层面做出有效应对。”通过这句话的信息可以得知“有效应对”的方法是一个针对“人格权被侵害”问题的立法层面的方法。第三步,文段核心是针对人格权问题进行立法层面的争论,则这个词语的含义已经很明确了。A项是针对人格权问题的立法措施,理解正确,保留。B项通过立法彰显人文关怀是措施的影响,而不是措施本身,其次分编立法并没有针对人格权的问题,排解。C、D两项并不是立法问题,排解。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