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第21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我国1953年到1957年的历史。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使我国由国民经济恢复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的新阶段。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和颁布的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起了动员和法律保证的作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过渡时期结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时召开的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过渡时期”的概念;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我党在过渡时期所取得的革命和建设成就,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②通过介绍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期间经济建设中表现出来的高昂热情和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比较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形式的异同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实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的成就,引入新课)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
  (参考课前提示,交代“过渡时期”的概念)1952年当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即将结束时,党中央按照同志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向全国人民公布了总路线的内容,1954年将其载入宪法。(①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小注学习总路线的内容,将其归纳为“一化”、“三改造”;②讨论、分析总路线的特点和目标。)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任务同时并举,体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其目标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条总路线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的充实和发展。
  2.第一个五年计划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规定的总任务,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由周恩来、等主持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这一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①指导学生研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归纳出三个要点;②利用课本小注讲清“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投资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其建设规模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一五”计划的中心是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本建设,同时也相应地照顾到农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教育事业,还制定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指标。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回忆后农村所有制状况,略述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在的基础上,党随即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①利用自制表格,讲清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②引用课本上两个初级社促进生产发展的小字,说明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再看“农民纷
纷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插图,进一步认识走合作化道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农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要求学生根据改造过程思考: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和方式是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具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特点,改造是通过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实现的。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据1954年统计,我国个体手工业的从业人数约为2000万,产值约93亿元,我党采取了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样的政策和组织形式,到1956年底,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创造性地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利用自制简表,插放反映公私合营情况的录像资料,生动讲述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提示学生比较、归纳三大改造形式的异同)
  4.过渡时期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回顾三大改造过程,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出发,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1956年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讲解“基本上”的含义)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引三大改造工作中的不足和发生偏差的资料,说明后期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首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播放反映“一五”期间建设成就的录像,然后归纳讲述)。
  1.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五年间,我国进行了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大规模工业基本建设(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彩图和有关基本建设成就的小字)。这期间,我国工业布局有了合理改变(请
学生读有关工业基地分布及建设情况小字)。我国还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等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主要有金属冶炼业等新的工业部门。工业生产能力也大大加强(看书上主要工业品产量的统计资料)。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2.农业连年丰收
  (补充1952年至1957年粮、棉生产统计数字)农业连年丰收。
  3.交通运输业发展
  五年间,新建铁路4600多公里,超过计划的12.8%,新建公路1.3万公里,超过计划的54.4%,提前两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结合公路示意图和有关小字,全面了解建设成就)。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
  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五年间,全国职工实际工资增长42.8%,农民总收入增加30%左右,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依据教材的表述,参看代表入场和宪法插图,交代大会背景及大会的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提问: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指导学生阅读宪法有关国家性质、政治制度的内容和宪法产生过程的小字,理解宪法的性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是我国政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①利用“大会部分代表”和“大会通过的报告”插图介绍会议情况。②根据三大改造后社会主
要矛盾的变化,重点分析“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③大会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④引导学生分析“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有关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归纳其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小结)从1953年到1957年四年中,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开始有计划地经济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相结合,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特点,也是取得成就的基本经验。
  布置作业。(略)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孙楠)
  【简评】本教案有突出的准、细、实三个特点。“准”,即教学目的和知识的重点、难点确定的准;“细”,即从“过渡时期”的概念到必要资料,无所疏漏;“实”,即教案实在,符合教材和一般学生的实际,具有可行性。
 
三大改造的形式